坊楼镇 首页
千年莲花盛开,看瓷器上莲纹的千年变迁

北京陶瓷艺术馆

夏天到了,正是荷花盛开的季节,最近,千年莲子的二代种子在浙大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再次开花。

2020年6月,博物馆收到2018年河南开封北宋地层挖出来的2颗千年莲子。经杭州花圃育荷专家钱萍老师培育开花结实,成功育出了二代宋莲种子。

莲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古代又称芙蕖、芙蓉,《尔雅·释草》:“荷,芙蕖……其华菡萏,其实莲,其根藕。”

千百年来,莲以它美丽的花形,芬芳的气质,不染纤尘的高洁品德深受世人的喜爱。

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很早就出现了描写莲的诗句。“彼泽之陂,有蒲与荷”(《诗经·陈凤·陂》);“山有扶苏,隰有荷华”(《诗经·郑风·山有扶苏》);“制菱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屈原《离骚》)。

南北朝乐府民歌中咏莲的作品更是屡见不鲜。“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生并头莲”(《清商曲辞·青阳度》);“千叶红芙蓉,昭灼绿水边”(《清商曲辞·读曲歌》)。一曲曲清新秀丽的民歌把江南水乡莲花盛开的美景描写的如诗如画。唐诗中也不乏赞美莲花的作品,“莲开花覆水,莲谢藕在泥。”

而在陶瓷艺术中,莲花的形象也被广泛应用。

莲纹发展史

我国用莲花作为装饰题材大约始于周代。这时的莲纹缺乏写实感,属于较为抽象的莲纹,到了春秋中晚期,青铜器上的莲纹开始趋于写实。

北朝 青釉莲花尊

东汉时期,fojiao自印度传入我国。随着fojiao艺术的兴起,莲花作为fojiao文化中的重要文化象征,造型随处可见,无论是石窟寺的柱础、藻井,还是佛像的台座、背光,都普遍与莲花有着不解之缘。

莲花纹饰出现在我国瓷器上面,目前最早是在六朝青瓷上。

魏晋南北朝是中华文化大融合的时代。中国的汉族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与来自印度的fojiao文化互相融合,共同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

受fojiao艺术的影响,三国、西晋瓷器上出现了佛像、忍冬等与fojiao有关的纹饰。东晋晚期,瓷器上开始出现了简单的莲瓣纹。

南朝青釉莲瓣纹盖罐

东晋青瓷在质地和釉色上比以前有显著提高,“瓷”的特点更加鲜明。为突出青翠如玉的釉质,东晋青瓷一改早期繁缛的装饰,仅饰以简单的弦纹或褐色彩斑。东晋晚期,盘碗类器物开始装饰简单的刻划莲瓣纹。

从现有资料看,东晋青瓷中饰有莲瓣纹的器物数量有限,品种也较少。一般碗类多装饰在外壁,盘类则装饰在内心。装饰技法也较单调,多属划花、刻花之类。

唐代以前,我国瓷器上的莲纹一直未能突破图案化、规格化的模式。湖南长沙铜官窑首创的釉下彩绘新技法,将绘画艺术引入瓷器装饰领域,完整的莲荷图案、水禽莲池图案开始以国画的形式出现在瓷器上。

莲瓣饱满圆润,荷叶舒张自如,笔法流畅,形象生动,虽仅寥寥数笔,却尽得写意之妙。这种新的装饰技法突破了以往刻划纹、印纹的局限,突破了多年来图案化模式的框框,使画面充满了勃勃生机。

宋元时期流行的缠枝花卉,到明代已发展为一种定型的装饰题材。“由于它变化无穷,用起来非常灵活机动,不论是作器物胸腹部的主体纹,或是在口沿、颈、肩、胫、足部作辅纹,都容易与器型浑然一体”。

元 青花莲花缠枝纹花口盘

明代缠枝莲布局疏朗,空间宽阔,花叶明显变小,花头的布位和主枝的姿态灵活多变。除了单纯的缠枝莲外,明代还有大量与莲纹合绘的图案,如龙穿莲、凤穿莲、缠枝莲托八宝、缠枝莲托梵文等。

莲纹的寓意

莲是花中君子,莲字与“连”、“廉”谐音,因此许多莲荷图案被赋予了更多寓意。例如一茎莲花的图案寓意“一品清廉”;莲池鱼藻图案寓意“连年有余”(莲与连、鱼与余谐音);鸳鸯与莲花合绘的图案寓意“一路连科”(路与鸳鸯谐音)。

清 珐琅彩胭脂红地荷花碗一对

作为中华民族所崇尚并具有传统力量的莲纹,随着新中国陶瓷业的繁荣昌盛,流行了千年的莲纹必将在继承和创新中不断发展,永不泯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