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滨街道 首页
道真作协 尹珍校园文学 今天 编者按:大美道真,灵秀三桥。作为道真县下辖的一个乡镇——三桥,因

大美道真,灵秀三桥。
作为道真县下辖的一个乡镇——三桥,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民俗文化而广为人知。口感独特的杠村大米,精彩绝伦的高台舞狮,使人垂涎三尺的三幺台,历史悠久的王家大院……这不仅是三桥镇一张张靓丽的名片,更是道真县一颗颗闪亮的明珠。

党建引领铸精魂 绿色发展添灵秀
——道真自治县三桥镇党建引领决战脱贫攻坚纪实

一面面党旗在山间飘扬,一枚枚党徽在胸前闪亮,一份份力量在不断汇聚……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道真自治县三桥镇坚持党建引领、铸魂立本,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凝聚各方面的力量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推进乡村振兴,不断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19年底,三桥镇已如期实现“所有贫困村全部出列、所有人口全部摆脱贫困”的目标。目前,该镇正按照“四个不摘”总体要求,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补短板、强弱项,切实加快乡村振兴进程。

筑牢一线攻坚堡垒

前不久,三桥镇成立500亩以上坝区产业党支部。

镇桥塘社区、塘村村共有大坝1331亩,涉及1村1社区共9个村民组,区域内共有党员36名。

如何更好地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三桥镇成立了500亩以上坝区产业党支部,由镇党委直接领导,推选镇党委委员担任党支部书记。通过搭建平台、创造舞台,引导坝区农村无职党员积极在产业发展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近年来,三桥镇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的重大政治任务,作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历史使命,作为摆脱贫困落后的重大发展机遇,作为推动社会治理的重大工作举措,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筑牢一线攻坚堡垒,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镇党委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格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等党内法规,大力培育正气充盈的党内政治文化,增强“四个意识”、树牢“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决策部署上来。

各村(社区)按照“支部强功能、党员强担当”要求,紧紧围绕提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优化基层党组织建设,顺利完成凤山村、塘村村、新生村等3个村党组织书记、主任“一肩挑”工作。结合实际需要撤销4个党支部,新成立食用菌园区、易地搬迁安置点、离退休等3个党支部。按照“五基本”要求“六化”内容,完成夏家沟村、接龙村、凤山村及18个农村片区党支部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规范化运行水平。

通过强化组织建设,进一步筑牢一线攻坚堡垒,有效提升了攻坚的战斗力。在脱贫攻坚过程中,三桥镇坚持体系化运作,扁平化管理,努力做到守土有责在岗位、守土有方在现场、守土有效在状态。

按照县委统一安排,三桥镇作为一个战区,成立脱贫攻坚大决战指挥部,由县委副书记担任指挥长,副县长、县政协副主席、镇党委书记、镇长同时担任副指挥长。指挥部下设办公室,由镇党委副书记任主任,抽调专人负责脱贫攻坚相关事宜。

坚持“分线运行、各负其责、共建其功”的工作思路,各村(社区)成立脱贫攻坚指挥站,由挂村的镇党委班子成员任站长、村总支部书记任常务副站长、县挂帮单位相关负责人任副站长,全面压实脱贫攻坚责任,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展现过硬攻坚本领

走进三桥镇接龙村北基一带,随处可见栽种花椒的人们。

“在发展花椒产业过程中,镇、村提供了很多帮助”。正带着20余名工人栽种花椒的程孟辉说:“这些工人都是村里帮忙联系的。”

程孟辉以前在外务工,去年冬天返回家乡流土地种植花椒,经过育苗、整地,目前已进入栽种阶段。由于当地多数农户家里都栽种花椒,导致程孟辉招不到工人。

得知程孟辉家急需工人种植花椒的情况后,接龙村党总支部立即派出党员先锋队连帮带找,帮助其顺利度过难关。

接龙村发挥当地优势,尊重群众意愿,因地制宜发展增收产业,确保“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去冬今春,在该村北基一带规划栽种花椒800亩,涉及群众100余户。

如何及时高效解决花椒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接龙村党员先锋队带头深入规划区域宣传政策、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帮助流转土地,开展技术指导、解决育苗问题,联系工人务工、解决用工问题。

近年来,三桥镇党委按照“自愿报名、支部初审、党委终审”的工作步骤,组建镇级党员先锋队1支、村级党员先锋队8支,带头一线冲锋、攻坚克难,带动全体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一个党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为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三桥镇高质量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各党支部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认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坚持以村为单位开展党员集中培训,因地制宜开展党员日常教育,练就过硬的干事创业和攻坚克难本领。加大正向激励和党内关怀力度,不断激发党员和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出台《干部管理办法》,加大执纪问责力度,督促党员和干部进一步转变作风,深入一线带头攻坚。

前不久,三桥镇桥塘社区党总支书记车灵飞得知:他结对帮扶的75岁独居老人王启凤,因疫情防控工作要求需要集中隔离,急需人员帮助熏腊肉。“老人家,你安心去隔离,熏腊肉的事交给我。”车灵飞及时上门,将王启凤家里的肉清点后,运到自己家里帮助熏制,让老人得以安心隔离。

在脱贫攻坚中,三桥战区388名党员干部对1882户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对5903户非贫困户进行包保联系,定期或不定期到帮扶联系对象家中走访,宣传法规政策、提供市场信息,竭尽所能帮助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题。

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员,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党员。每当遇到急难险重的任务,三桥镇党员和干部都会毫不犹豫地冲在最前线。

2019年6月下旬,三桥镇遭遇洪水灾害,在镇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党员干部第一时间奔赴一线带头查灾救灾,指导和帮助群众进行灾后重建。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三桥镇党员干部及时深入村、组,宣传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防护知识,摸排返乡人员,对重点对象进行管控,对重点区域进行消毒,积极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此外,三桥镇党员干部还积极带头在落实好疫情防控各项措施的基础上,切实抓好复工复产各项工作,努力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把遭受的损失挣回来。

汇聚强攻坚力量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春日清晨,三桥镇夏家沟村民蹇朴起床匆匆洗漱后,就快步前往食用菌产业园区采摘蘑菇。

以前,蹇朴一直在外务工,2019年返乡与其妹妹蹇丽勤合伙发展食用菌产业,目前8个大棚里的食用菌陆续进入采收期。

“跟着合作社干有底气。”蹇朴介绍,合作社不仅联系公司上门收购,而且还免费提供技术指导。

三桥镇成立民兴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与食用菌龙头企业签订产销合同,组织当地群众积极发展食用菌产业,不断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

目前,合作社已组织86户农民参与食用菌产业发展,吸纳400余人长期稳定就业,配套建设产业公路1.5公里、棚区硬化道路4公里、冻库2500立方米、办公用房200平米,建成投用生产大棚202个,年总产值超1600万元。

近年来,三桥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引导群众依托村民组因地制宜组建自管委,不断提升村民自治水平;引导有意愿、有能力从事产业发展的各方成立合作社,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初步形成“党支部 自管委 合作社”的农村基层组织架构。充分利用“道德讲堂”“农民讲习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平台,切实开展农民教育工作,并通过广泛开展“三治五评”行动,全面提升群众的整体素质,不断激发他们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

众人拾柴火焰高,协力划浆开大船。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三桥镇得到了上级党委的坚强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充分指导,通过选派机关干部到农村工作、万名农业专家服务脱贫攻坚等方式,进一步充实了当地的干部队伍和人才力量,先后得到了市委办公室、县民政局、县供电局等单位结对帮扶,先后引进林达集团、同辉食用菌公司等企业驻镇发展,为全镇打赢脱贫攻坚战汇聚了强大力量。

2019年来,全镇修建通村路、产业路150公里,新(改)建低压线路 8000米;建成蔬菜产业基地12个、食用菌产业扶贫示范园区1个,启动“蘑菇农庄”建设1个,种植辣椒1200亩、商品蔬菜2300亩、中药材3800亩,投放食用菌160万棒、培育茶园2100亩,收购烟叶20万斤,实现农业总产值1.3亿元。

今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完成“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该镇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财政总收入增长 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 5%,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 10%、11%,金融机构存贷款分别增长 10%、30%。

脱贫攻坚的战鼓余音犹在,乡村振兴的号角响彻云霄。在新的历史征程中,三桥镇将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团结和带领全镇群众戮力同心、克难奋进,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共绘“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美好画卷。(韦泽文系道真自治县三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五篇大文章,谱写新三桥

程联恒


漫步在如诗如画的三桥,感叹时代的大手笔;期待美丽的新三桥,翻开发展的新篇章。
三桥,位于道真自治县北部,距县城44公里。全镇总面积23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万亩,林地23万亩,草地4000亩。全镇辖八个行政村240个组9300户3.5万人。境内高山绵亘,河流纵横,壑坝相间,平均海拔600米。三桥自古就是鱼米之乡,文化之乡。如今,在三桥镇党委政府领导下,各族人民团结奋斗,谱写着三桥美好的明天。
基础设施篇:促进经济腾飞
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前提。近年来,三桥镇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为三桥的腾飞准备了坚实条件。
为了实施好全省“四好”农村公路的样板工程,三桥镇扩建了大三公路(大矸至三桥),让三桥融入了重庆贵阳,跟上了时代发展步伐;争取项目,引进资金,新建了三阳公路(三桥至阳溪),让三桥从死角变成了全县经济圈中一个重要据点;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重要成果和解决焦心事烦心事的具体实践中,升级改造了杠村公路、依法管护了回龙公路,让三桥百姓与党委政府更加贴心。
一条条平坦的大道,构绘出美丽的三桥清晰有力的脉络,指引着富裕文明未来。在推进公路建设的同时,三桥镇以“组组通”公路建设为契机,深入推进农村公路建设。近年来,共计我筹集资金700万元修建了通组通户公路519条20余公里;争取资金135万元修建了连户路282条20公里,加快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为经济发展生活富裕创造了快捷方便的条件。
通过建设基础设施,三桥镇实现了“水、电、路、讯” 全面户户通。投资500万元,实施了供水管网改造提升工程,提高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质量。投资600万元,实施了新生村、塘村村地质灾害点治理。推进数字道真建设,在30户以上自然村寨实施4G网络覆盖工程,计划建设5G基站3座以上。升级打造了三桥示范小城镇和一批特色村寨,有序推进了城乡一体建设。通过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和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建立了“多规合一”基础信息平台,扎实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按照宜居宜业宜游目标,注重城乡互动发展、提升城镇品质、规范城市经营管理,打造靓丽新三桥。
脱贫致富篇:开启小康征程
根据中央脱贫攻坚战略部署,2020年是全面脱贫致富决胜之年。三桥镇以决战脱贫攻坚为契机,开启了小康建设新征程。
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加大扶贫投入,发展“两椒两叶一菌一特”等新型农业,实施产业结构调整;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主体指标,扎实开展数据质量提升行动;抓牢脱贫人口“回头看”工作,有效防止返贫致贫;健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五大体系”,全面提升脱贫成效;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聚焦全面小康“三项核心指标”“三项前置指标”,创新基层治理、优化公共服务,持续开展“三治五评”活动,切实提升群众满意度,带领全镇人口迈出小康步伐。
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之后,人们对满好生活更加渴望。三桥镇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提升公共服务相结合,促进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民生平衡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加强农村学校建设,实现全面控辍保学,提升教学质量;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质量,推进“医共体”、“医联体”建设;推进爱国卫生、妇幼健康服务工作,不断提升医疗健康、人口计生工作水平;做好社会保险、城乡低保、社会救助和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保护等工作;落实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实现了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加强社会保障服务,深入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绿色健身步道8公里。加大就业创业培训,新增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600人。随着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三桥镇小康建设正式翻开新篇章。
新型产业篇:建设美好生活
要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必须先实现传统农业向新型农业的转变。要发展新型农业,就得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助推新旧动能转换,提升农业质量。
近年来,三桥镇以500 亩以上坝区建设为引领,着力打造一批规模化、现代化的农产品基地。共调减低效玉米5000万亩,发展辣椒1500亩;稳定种植蔬菜18000亩;新建“蘑菇农庄”1个,建设标准化双拱双膜食用菌大棚,投放食用菌棒;种植花椒3000亩,稳定种植中药材3500亩;巩固管护茶园6000万亩;年收购烟叶20万斤;发展酒用高粱2000亩;探索林下养殖新模式,确保生态家禽出栏3万羽;新增规模养殖场5家,生猪出栏5万头、商品牛羊出栏5000头,实现持续创收。
推动第三产业发展,是建设新农村的重头戏。围绕振兴乡村旅游整体布局,充分释放第三产业潜力,加快发展旅游产业,三桥镇着力升级打造农家乐、乡村宾馆、民宿民居、蘑菇农庄农旅融合示范点,深入实施“黔货出山”、“遵品入沪”,拓宽农特产品销售渠道;健全农村电商流通服务体系,千方百计服务于群众生产生活。
民俗文化篇:提升发展内涵
文化,是建设物质文明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三桥镇持续加大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保护,尽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建设,加强民族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和文化遗产抢救。通过饮食文化、生产生活文化、民间工艺文化等建设,为三桥镇的发展注入活力。
以“三幺台”为主体内容的饮食文化,是三桥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智慧的结晶。以茶席、酒席、饭席为一餐饭的全部内容,丰盛的茶果菜蔬让人垂涎欲滴,文明的礼仪让人感叹劳动人民勤劳纯朴。
大自然馈赠给三桥好山水,好山水馈赠给人民好歌声。在生产生活中,形成了劳动山歌、哭嫁(丧)歌,山野中高吭激越,溪流边委婉清丽,荫月下绵绵低吟,出嫁日唱诉凄凄。春秋易度,众多歌手早已离世,为了劳动歌谣能够流传于世,三桥镇抢救传统文化的同时,全力挖掘、着力传承,竭力将文化瑰宝再现于世。
民间工艺文化,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原始文化。三桥人民创造的民间工艺,具有经济和文化的双重载体。以石刻文化为主要内容,包括编织、纸扎、木艺等。不仅有丰富的表象,还充满着深厚的内涵,很多作品惟妙惟肖,称得上民间工艺的佳品。观看五花八门的民间工艺,我们可以得到一种无法形容的艺术享受。
感恩奋斗篇:谱写美好明天
2016年3月,三桥镇筹资7500万元,在桥塘社区规划建设住房232套,集中安置易地搬迁脱贫户和整组搬迁户。群众搬迁入住后,镇党委围绕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目标任务,强化服务让群众稳下来,多措并举让群众富起来。通过设置党员责任楼栋、明确党员的服务联系责任强化党建服务,通过建设综合文化站、配发傩戏戏具等方式强化文化服务,通过设立就业创业服务指导中心、定点卫生室等方式强化民生服务,保障群众稳下来;通过公益性岗位、优先保障搬迁群众到食用菌园区创业、到就近产业基地务工、集中组织劳务输出等多种措施,保障群众富起来。
改善群众住居条件,提升生活素质的同时,三桥镇加强群众思想教育,在易地搬迁“仙桥小区”入口建立感恩主题文化墙,以“过去党带领我们推翻三座大山、现在党带领我们搬出贫穷大山、将来党带领我们拥有金山银山”为主线,通过无声的感恩墙直观地传递党的政策好声音,教育引导搬迁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用画面对比的方式,讲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过程,教育引导群众时刻不忘党的温暖和恩情,引导群众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持续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漫步在繁华的街头,奔走于如画的乡村,感受着三桥的发展变化。党政班子团结有力、群众勤劳纯朴,发展建设的新篇章已经翻开,秀丽美好的新三桥正朝着我们快步走来。




花谢的时候,我来看你了

程联恒



花开的时候,春天最温暖,人心最幸福。“花无百日红”,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花期,油菜花也是。

每年油菜花开的时候,我都想去三桥,看那金黄色的海洋如何潮涨;看那成双的蝶儿花间嬉戏,如何演绎草堂结拜坟前化蝶的悲壮;看那勤劳的蜜蜂如何现场展演“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的大爱。

对不起,美丽富饶的三桥,这一回,又让你等得花儿也谢了。

2020年,春节,以新冠命名的病毒传播到武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扩散,侵袭着人民的健康,吞蚀着人民的生命。一时间,华南大地到处是病毒造成的阴影,到处是病毒带来的恐慌,难道,伟大的中华民族真要败在病毒的魔爪之下?

好在党中央英明决策,果断采取一系列防护措施,医生护士驰援武汉,为战胜毒魔解救人民疾苦,面对病毒奋勇当先,不惧生死终生无憾。全国人民乖乖待在家里,配合隔离,防止病毒蔓延。各族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春暖花开时节,疫情终于稳定下来了,美丽的油菜花,终于熬过了寒冬,为战胜疫情露出了笑脸。

又一年油菜花开时节,多想去三桥,看那金黄色的世界,看那花的海洋。多少回梦游三桥,在春天的脚步声中,看风轻云淡;多少次幻想手抚花朵,“诚邀香枝明日放,战罢疫情献功臣”。

寒冷的冬天终究大势已去,春天一旦来临就势不可挡。疫情稳定之后,驰援的英雄凯旋时,我们终于等到了自由出行。踏着明媚的春光来到三桥的时候,花儿们却早已悉数凋谢了。

花无重开日,我知道,油菜不会因为我的来迟就再一次盛开。既然春天已经来了,经过了轰轰烈烈盛开的它们,就直奔结籽、成熟而去,它们也得完成一季的使命啊。

为了调整产业结构,三桥镇着力打造“花加蜜”、“花加菜”等特色产业,每年种植油菜达千多亩,产油菜籽三百多吨。一季油菜花开,花蜜可供养蜂1200多桶,年产蜜一万公斤以上,油菜籽和蜂蜜年产值超过210万元。不仅是坝区,包括山坡上,树林之间的空闲地里,到处都种植着油菜。闭上眼睛,我能想象满山遍野耀眼的金,灿烂的黄,我能闻到扑鼻的香,我能看见勤劳的蜂们采蜜忙……

站在高处,目视着花儿开过的地方,全是大片大片的墨绿,显得深沉,透着稳重。那些负载过花朵的枝丫,举着幼荚,努力的向外伸展、伸展,以求悬挂更多的果荚;竭尽全力让果荚增大、增大,以便容纳更多更饱满的菜籽。

走进油菜地里,慢慢抚摸着菜荚,虽然花儿才谢没几天,但果荚们已经显得饱满,显得厚实。油菜之间挨得近贴得紧,团结成浓绿的巨大的板块,微风吹过,不动不摇,让人感觉果荚沉甸甸的,希望也是沉甸甸的。

我来看过你了美丽富饶的三桥,虽然是在花谢的时候来的。谢了鲜花,我们还有喝彩,还有掌声!纵然又一年花期错过,可是你看,你看这一季的丰收,远比金黄的花儿更加喜人啊。





重游三桥

宋洪杰



阳春三月,艳阳高照,我再次来到阔别多年的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三桥镇。看到三桥镇今天全新的发展和变化,我不仅感到非常欣慰,还联想到昨天那不堪回首的景象。

二十年前,因工作关系,我时常进出三桥镇,穿梭于所有村寨和山水之间。那个时候,崎岖的狭窄山路也还没的几条,还都是黄土弥漫;镇上房子也没有几栋,还都是陈旧不堪;唯有老街那条约两百多米长的狭窄街道供人们赶场,那还只是当时进镇的一条必经通道,特别是遇到赶场天,那些背稀栏砍、扛扁担、挑箩筐的人们硬是把街道挤得水泄不通。今天,这一切都变了,变得无影无踪。

小城镇建设有模有样。镇上现在有三条街道,纵横交错,分下排街、中排街和上排街,全新的街面可算是房高路宽、街亮灯明啦!上排街约有两公里之多,直通生态移民新区和脱贫攻坚易地搬迁小区。据刚调离的镇党委书记冯岚介绍:2018年,三桥镇是道真全县纳入市级示范小城镇建设的两个乡镇之一,仅在2019年,我镇又继续加强了老城区改造,新扩展城镇街道长达900米。

是的,当我们漫步在宽畅繁华的主街大道,看见络绎不绝的行人和不停的车辆,显得好生热闹。顺便问了一位78岁的老人,他立即取下嘴里的旱烟斗对我们说:“这些发展和变化都是党的政策好啊!我是从陈家山顶上随儿子搬下来的,没有党的脱贫攻坚,我可能就永远看不到这些天翻地覆的变化啦!”看到出,周边那些还在紧张有序的施工景象,总是让老人每天都能看到镇上日新月异的变化,他显得很高兴,也显得很幸福。

走进“仙桥小区”,“仙桥”二字让我有些茫然,原来,这是一个脱贫攻坚战略易地扶贫搬迁点,为了撕掉贫困标签、解除贫困群众的心里阴影,政府特将这儿命名为“仙桥小区”。

抬头望去,通道墙上长约20米、宽约4米的一幅大型画展深深的吸引住了我的眼球。画展内容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过去,党带领我们推翻三座大山;第二部分:现在,党带领我们搬出贫穷大山;第三部分:将来,党带领我们拥有金山银山。张副书记说,这三大内容,让贫困群众进一步看清了我们党过去的战斗历史事实,感受到了今天的突飞猛进发展变化,领悟到了将来实事求是的美好梦想。

一位穿着红色衣服的年青少妇扛着锄头过来搭仙。原来,她是前年从边境麻爪岩海拔高达一千九百多米的笔架山上搬迁下来的。她很随和,也善健谈,对小区情况也很清楚。随着我们的交谈,她娓娓道来:“我们“仙桥小区”6栋楼房,居住着232户人家939人,现在人们的吃、住、行都不用愁了,上街买卖、子女读书、老人就医全都方便了。”

对面是生态移民小区,那是2013年开始新建搬迁来的,现居住着180户人家746人,两个小区,隔路相依,形成了又一个繁华而热闹的居民区。据桥塘社区主任王志强回忆,当时征地200余亩,如今两个小区已占用征地面积120亩。

在三桥大地,广袤的村寨楼房也犹如繁星点点。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打工潮的兴起,人们的经济收入和住房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特别是随着“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新农村创建活动、生态移民搬迁、升级版小康房建设和近几年脱贫攻坚住房保障“六改”政策的实施,农村居民的安全住房得到了极大的保障。

乡村公路更是突飞猛进。特别是近几年来,通过脱贫攻坚村村通、组组通和串户路建设工程,除西北边沿涉及自然保护区6个组约8公里属环保政策因素外,全镇开挖硬化产业路25条,修建组组通公路90条146公里,基本实现了乡村公路全覆盖。

站在高寺与华山之巅,放眼望去,那一条条大大小小、弯弯曲曲、纵横交错的乡村道路,就像一条条白色的飘带、密密麻麻的连接着人民群众的心田。常言道,要想富,先修路嘛!此时,我不由自主的感叹道:年长的人们这一多年的美好梦想如今终于实现啦!

三桥镇与阳溪镇就一涯之隔,直线距离不足两公里。长期以来,祖祖辈辈不能相通依偎,严重阻碍了两地居民及政府间的交往。

去年秋季的一天,我正打算从阳溪前往三桥办点事,谁知途中还有几十米没打通,无奈,只有返回县城42公里,再转向51公里前往三桥。如今,虽还没有完全铺满沥青,但轿车也还是可以勉强通行的。同行的张老师发出感慨 :以后再游两个乡镇,不走回头路啦!

回想起午餐前镇长韦泽文同志的介绍,我进一步看见了更为完美的三桥。

他说:我们将继续完善市级示范小城镇建设,继续加大扶贫投入,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健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五大体系”,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乡村旅游新亮点,全面提升脱贫成效,稳步开启小康新征程。重点把群众最关心最烦心最揪心的事解决好,与全镇人民群众一道,奋力谱写三桥高质量发展和美好变化的新篇章。

三桥,你今天的全新变化让我们一饱眼福甚是欣慰,你如今仍不安于现状的雄心壮志让我又看到了新的希望。

我相信,有全镇人民的不忘初心和共同努力,三桥的明天将是锦上添花,更加美好。

我们期待着!三桥人民群众期待着!





不畏严寒,只因你是阳光

——三桥镇疫情防控先进人物报道|喻建枝

张椿萍



喻建枝,道真县三桥镇中心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科负责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协助镇防控办及卫生院院长安排部署防控工作,同时监管各村卫生室,走访各村重点监控对象。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不分昼夜,不辞辛苦,用柔弱的身躯扛起了抗疫的重担。

(一)“为何我能力这么有限?”

1月21日,是喻建枝正式开始休年假的日子,但她还没来得及享受和家人在一起的轻松时光,就被紧急召回医院。同日,世卫组织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称,新型病毒可能造成持续的人传人。一时间,人心惶惶,尤其是在每位医务工作者只有口罩防身的情况下,整座卫生院笼罩上了一层不安的阴霾。喻建枝本人是影像学专业毕业,对传染病学没有过深入的学习和研究,此时的她只得抓紧时间查阅资料学习传染病防治的相关知识。

1月22日,武汉肺炎事件持续发酵,武汉市各医院发热门诊人满为患,凌晨排起长队候诊。同日,湖北省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Ⅱ级应急响应。

1月23日10时,武汉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关闭。而据中国铁路武汉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武汉“封城”的前一天,近30万人次通过铁路离开这座城市。

1月24日20时,贵州省人民政府决定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喻建枝和她的同事们,正式投身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去。

作为公共卫生科的负责人,喻建枝的责任重大,工作繁琐。她白天下乡普及防疫知识,指导现场消毒,晚上收集上报防控数据,并参与整改。自1月24日一级响应以来,她已经三天两夜未合眼了。后来身体实在支撑不住了,就在板凳上打个盹。此时的喻建枝没有抱怨工作的辛苦,而是责备自己为何没有分身术:“为何我能力这么有限,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更多的工作。”

1月27日,道真自治县县人民政府决定实行社会管控,关闭部分场所、停止有关活动,这一天起,街上的人逐渐减少。

1月31日,道真自治县人民政府下发《关于道真自治县中心城区内禁止车辆通行的通告》,自此街上不再有车水马龙的景象。

2月1日,全国肺炎累计确诊14380例,其中重症2110例,死亡率达22%,新增病例呈持续上升趋势。整个社会好像被按下了暂停键,一切都静静悄悄的,人们连哭泣都是低沉的呜咽。

2月3日,道真县出现第一例感染病例。整座城彻底静了,以往熙熙攘攘的街区空无一人,只有道路两旁树上挂着的灯笼提醒着人们新年到了。本该属于春节的爆竹声、小孩的嬉笑声、商场的歌声统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喇叭里传出来的严肃的告诫声:“广大居民请注意,近期全国多个地区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为维护我县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我们倡议......”

2月10日,道真县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16例,疑似病例1例。其中一例**性感染发病的患者张某与三桥镇人有过接触,喻建枝和同事们得知后即刻排查相关人员,根据接触程度分为红黄绿三个等级,将他们送往酒店集中隔离,并进行了应**绪安抚和防疫知识普及。在接触者隔离结束后,喻建枝团队还对他们进行了为期14天的追踪,白天走访量体温,晚上电话回访问情况,并保存图片以备用。

有人问喻建枝:“你当时接触到的人群是易感染者,你会害怕吗?”她毫不犹豫地回答:“不害怕。当时完全没有时间害怕,脑子里想的就是怎么处理好这件事,毕竟道真县的病例数已经很多了,如果处理不好会让本就严峻的形势雪上加霜。”

(二)“基层工作出门不分家,五指一起抓。”

疫情初期,每天需要收集、整理、上报的数据十分繁杂,且要求严格,出不得一点纰漏。本来做报表的工作是由镇防控办一个小姑娘负责。这个小姑娘刚成家,参加工作年限也不长,对于这突然高强度的加班身体和精神都有些吃不消。喻建枝告诉她:“你现在所经历的事情,可能一辈子就只有这么一次,如果你静下心来工作,你会发现你在其中收获到的东西是你在其它任何书本上都学不到的。”奈何小姑娘年纪轻,最终还是无法处理如此庞杂的数据,做报表的任务只得由喻建枝接替。当有人问她:“你本职是医生,做这些工作对你来说吃力吗?”喻建枝无奈一笑,说:“没有谁生来就什么都会的,我也是边做边学。责任不允许我知难而退。”

喻建枝的工作内容不仅仅是协助镇防控办处理数据,她还要协助卫生院开展院感防控工作,针对本次疫情存在的防控缺项,提出整改措施。她白天监管8个村卫生室,做好每天的医学观察及消毒工作的指导和督查,晚上将8个村居委数据进行分析,汇总,对存在的问题一对一反馈,协助落实整改,并对各村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汇总,上报镇防控办领导,协助研判。疫情期间,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同时,她还要设计健康促进与教育知识宣传资料,加大传染病知识宣传。我们见到喻建枝的时候,她刚刚结束对辖区内饮用水的巡查工作。

她除了需要完成作为一名普通医务工作者的任务,还要肩负起作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的使命。她说:“基层工作出门不分家,五指一起抓。不能因为忙着疫情防控工作,就疏忽了平时的其他工作,比如慢特病患者的管理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三)“我是农村长大的,对待乡亲们就像对待我自己的家人一样。”

喻建枝在防疫期间,收集上报镇防控数据和协助开展院感防控工作已经相当繁重,但每当同事下乡走访遇到不配合的村民,她还是会亲自前往作防疫劝导。一次,凤山村一村民从广州返乡途经武汉,在车站里睡了一宿。但是当工作人员前往了解情况时,该村民却否认自己曾经过武汉,且态度强硬,拒绝配合检查。喻建枝得知后,找到该村民的哥哥陪同自己前往该村民家中,先向他普及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性,然后告知他如果不积极配合相应的检查和防治,将会对家人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通过喻建枝的循循善诱,该村民终于打开家门,如实上报信息,进行核酸检测,并且答应从今起积极配合工作人员每天进行体温测量。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其他人拿不下的重点监控对象,只要喻建枝出马,一定能成功。

那喻建枝到底有什么魔力,每一次都能成功说服村民配合工作呢?据我们了解,喻建枝平时经常下乡走访,不管是给严重精神疾病患者送药上门,还是给三高患者定期量血压,她总是笑盈盈地走进村民的院子,耐心地给大家伙儿普及健康常识。遇上人家正在做家务,她也要热心地帮上一把。大娘刚从地里挖的野菜,她会顺手帮忙择了;小妹在灶前看火,她会搅和一下锅里的菜以防糊锅;大爷正在清扫尘土,她会接过去把地面扫干净。长此以往,村民们对她赞不绝口,夸她不但工作做得好,还不娇气,对人真诚。喻建枝说:“我就是农村长大的,所以对乡亲们很亲切,他们就像我的家人一样。尤其是留守在家的老人们,其实是很孤独的,每次我去都会多陪他们说说话。”

(四)“只有大家好了,小家才会好。”

喻建枝2011年来到三桥镇工作、成家。由于丈夫常年不在家,家里的老人和小孩都是自己一个人在照顾。但自我省启动一级响应以来,她长达近20天没有回家,每天只能用短短几分钟的电话给家里人报个平安。1月23日,娘家母亲告诉喻建枝自己身体不适,在这特殊时期,她没办法扔下工作陪同就医,只能劝母亲再忍忍。直到3月20日,喻建枝接到家人的电话,才得知母亲已经前往医院做了肾囊肿和肾结石的手术。她请了半天假赶往县医院陪了母亲一宿,又匆忙赶回单位继续工作。说到这里,喻建枝眼眶有些发红:“我学医就是为了能好好照顾家人,可是现在却连作为子女的义务都没尽到。”

繁重的工作和紧凑的时间,让喻建枝顾不上家人,也顾不上自己。疫情期间她的慢性荨麻疹复发了,却没有时间前往县直医院治疗,只得在本院一边吊着盐水一边工作,后期就靠着吃扑尔敏稳定病情。家里人埋怨她:“自己的身体都不舒服,还上班做什么?”她十来岁的儿子又是心疼又是生气地控诉:“我长大后一定不会学医!我不怕工作累,我只怕像你一样没有时间陪伴家人,更没有精力好好照顾自己。”

喻建枝说,以前学医是想着能更好地照顾身边的人,从医之后才发现还有更多的人需要被照顾。尤其是在这样的特殊时期,如果光想着自己和家人,那就有可能造成工作上的疏漏,会对更多的人不利,只有大家好了,小家才会好。

3月16日,贵州省最后一名确诊病例治愈出院。至此,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贵州省收治的146例确诊病例已全部治愈出院,贵州省抗疫工作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

3月1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首次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湖北以外省份,无新增死亡病例,重症病例减少2例,已连续7日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湖北除武汉外,连续14日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湖北当日无新增确诊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无现有疑似病例。

3月28日,道真县下发《关于调整部分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长达两个月的战“疫”取得初步胜利。街道开始有人气了,早餐店门口的笼屉升起了热腾腾的白雾,便利店的老板娘提了把椅子坐在门口晒太阳,卖糖葫芦的大爷拎着稻草架在路边小声地叫卖,隔着口罩也能看到他嘴角的笑意。远处的山上盛开着大片大片金灿灿的油菜花,蜜蜂在花蕊停留,蝴蝶飞向了早樱的枝头,一切都是明朗而美好的。

这个冬天,寒风肆意,病毒猖獗,人们在黑暗中彷徨,在酷寒里战栗。但正是千千万万个像喻建枝一样的人坚守在一线,才让我们迎来了万物复苏的春天。他们不畏严寒,只因他们本就是阳光,为我们驱散了所有阴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