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竹院社区居委会 首页
品尝鲜美春天(四季美食)
来源:中国食文化网  
 

香椿虾仁

  清明牵着谷雨来,谷雨的本意是“雨生百谷”。在这个节气里,北方的雨多了起来,滋养得大地如膏如腴。胶东半岛已是春海回暖。渔民们要“骑着谷雨上网场”,海祭仪式后扬帆出海,转眼归来,就是船船鱼满舱。

  钱塘江的桃花开了。在满树娇艳下喝几杯谷雨茶是再惬意不过的事情。谷雨前后采摘的新茶芽叶肥厚,茶气鲜润,三五杯茶汤下肚,不由得让人清汗微发,肌清骨爽,仿佛一下子掉进了深春。

  北京城里不产茶。北京谷雨这天讲究吃香椿。把院子里香椿树上滋出来的嫩芽叶摘下来洗净、控干,用热水一烫立刻变得碧绿,薄薄蘸上层面糊,放在温油里炸成金裹碧玉的香椿鱼儿,撒上椒盐咬一上口,清鲜甘香从牙缝里直冲额头。过电一样,稍纵即逝,正如北方短暂的春天。(崔岱远)

  资料图片

  2月19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雨水”,这是接着“立春”之后的节气。立春这天要“咬春”,有的地方讲究吃春饼炒合菜。吃上一口鲜爽滋润的春饼,春天,就算是实实在在“咬”到了。

  雨 水

  若问世间什么最肥?当然是春雨。珍贵的春雨滋养了田间的冬麦,也让空气变得潮湿温润。在四川,“雨水”这天,出嫁的女儿要带上罐罐肉回娘家省亲,感谢父母的“雨露之恩”。而北京类似的活动则放到了农历“二月二”。“二月二,龙抬头”,按照老礼儿,这一天都要去理个发,寓意着新春走好运。而这天的吃食也要跟“龙”拉上关系,比如:吃饼叫“吃龙鳞”;吃饺子叫“吃龙耳”;吃面条儿,则说“吃龙须”。著名的“龙须面”就是这么个来历。

  惊 蛰

  春光乍泄,桃花开了,大家忙不迭地想出门转转。老北京惊蛰这天喜欢吃懒龙。就是把发面擀成大饼,抹上肉馅儿卷起来蒸。熟了之后像是一条胳膊粗的大面龙。再切成一块一块的肉卷儿,你一块,我一块,享受那种独特的香醇。据说吃了懒龙可以防止“春懒”,让人精精神神地忙活起来。

  春 分

  不知不觉间,春天过去了一半儿,春分这天“阴阳相半,昼夜均而寒暑平”。古时候春分这天皇帝要去日坛祭日。老百姓则在家里要吃上一口太阳糕。也就是用糯米粉和面,枣泥做馅,烘烤成圆形的小饼子,上面还要印上只引颈长鸣的小公鸡。或许是因为公鸡能够感应到初升的太阳打鸣报晓,所以太阳糕也叫“小鸡糕”。

  清 明

  现如今,节气兼节日的大节只有一个,就是清明节。“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一到,就该春耕春种了。

  早先,清明节在寒食节后的一两天。寒食,人们熄火冷食祭墓;清明,人们取新火踏青游春。禁火是为了出火,祭亡意在佑生。日子长了,合二为一,清明也就糅进了寒食的风俗,讲究禁火冷食。在江南,清明要吃青团,是用麦青汁或者艾草调和糯米粉做的,是祭祀祖先的供品,更是清明节必备的冷食,因此也叫清明果。在江南,好像只有吃过几颗绿油油的青团才算真正走进了春天。

相关信息:
已有0人参与,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