沩丰社区 首页
宁乡各乡镇名字是怎么来的?


地名如人名

一个名字代表着一个地方的特色

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有渊源与意义

历史缓缓向前

流传中,许多地名已非原意

今天小编带大家走进宁乡

来见识一下很多年前

那个你不知道的宁乡城


花明楼

旧县志载:昔有齐公,择此筑楼,课其二子攻读其中,取唐诗宋词之意境,命名花明楼。

地以楼为名,所以叫花明楼。

花明楼人才辈出:楚大夫靳尚受封于靳江,大夫堂楚韵犹存;明末清初陶汝鼐,誉之"楚陶三绝";湘绣巧艺杨世焯以国画之法植入绣艺;堂孙女杨佩珍以罗斯福肖像令湘绣轰动世界;一代领袖刘少奇,鞠躬尽瘁!



沩山

沩山,名称的来源有两个说法:其一,沩山原名围山,意思是被水围绕的山;其二,舜的一个儿子名沩,在此开山,所以叫沩山。

沩山是沩水的发源地,山上有始建于唐代的密印寺,还有千佛洞、唐宰相裴休之墓、宋理学创始人张南轩之墓等,可谓人杰地灵。


黄材

黄材,实际叫王宅,意思是大王住的地方。

只是宁乡口音"王"与"黄"同音,"宅"与"材"难分, "王宅"变成了"黄材"。

黄材是历史著名的"黄唐起义"发起地,曾为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提供了核原材——铀。巧夺天工的青铜国宝与西周古迹震惊世界,青羊公主与大禾方国的故事流传千古。


金洲

沩水两岸分,西有一潭玉,东有一洲金。金洲,取"财富**地"之意,得名自明清时代就有根可循的"金洲湾"。

铁铺岭战国墓群的发现,佐证了战国金洲的变革风云;汉宋墓群的出土,再现了金洲的昔日繁华;清代湖南"四王"之一的经学大学士王文清、湘军名将钟开兰、"东京大审判"法官向哲浚、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大师等俊采星驰,见证了金洲的钟灵毓秀……

巷子口

巷子口,原名项氏口,项氏者,项羽家族也。传闻项羽垓下兵败,自刎乌江,族人为避难辗转湖湘,隐居在宁乡地界,得名项氏口。后来经历史变迁,项氏口也就叫做了巷子口。

大宋状元易祓、词人萧氏夫妇、易祓女婿罗仲儒、易门"六进士"、晚清李新庄与张寿荃等前后20多个进士都生长在这里。"宁乡人会读书"的民谚,正是从这里源起。

玉潭

玉潭,位于长沙与益阳的驿道中间,唐朝时候就已经存在。传说有一位皇帝到南门河掉了个玉佩,后来就把此地叫做玉潭。

在玉潭老街上,有一条小街叫鸭婆巷,因为古时这条街靠近一个缓坡,得名挨坡巷。宁乡话里“挨坡”和“鸭婆”发音接近,久而久之,就变成了鸭婆巷。

白马桥

白马桥的名字,源自护送唐僧取经的白龙马。传说唐僧师徒四人取经完成后,白龙马独自一人四处游历,在宁乡地界遇见妖怪祸乱百姓,于是在当地一座古桥上舍身除妖,从此之后,这座桥就叫做白马桥。人们在桥边立了一座塔,并逢年过节焚香祭拜,感谢白龙马。

后来当地就以桥为名,唤作白马桥乡。

双江口

双江口因沩水在这里一分为二得名,水运发达,交通方便,大小两个码头是宁乡县货物集散必经之地,历史上有小上海之称。

因水运发达又与长沙距离很近,文夕大火后,许多长沙人拖家带口到双江口避难,双江口也因此成为许多长沙老人的“第二故乡”

龙田

龙田自古有见龙在田,凤栖南山,龙凤呈祥之说,是难得的风水宝地。

传说龙田曾经有一块大约九亩的田地,形似龙头。田中间有两口井,就像龙的眼睛,所以取名龙田。龙田往南有一座山,山上梧桐滴翠,栖息着一对凤凰,因此取名凤凰山。

千百年来,龙田气候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经济繁荣,确是一处风水宝地。

双凫铺

双凫铺,古为驿站,今为城镇。相传在很早以前,有一对神秘水鸟,依恋沩水,栖息于斯,不愿离去,给当地带来吉祥、兴旺,民间便以“双凫”而冠名,沿袭至今。

南田坪

相传古时候,有一陕西蓝田的贵妇人,为避秦中兵祸,和丈夫一道南逃,来到南田坪开荒安居。

他们沿袭北方相对先进的农耕技术,很快便创下一份不小的家业。不幸的是,有一年山洪暴发,她和丈夫猝不及防,葬身洪水之中。当地人盛赞蓝田妇女的勤劳,就把这一片土地叫做蓝田坪。

后来时过境迁,“蓝田坪”也成了“南田坪”,一直沿袭至今。

老粮仓

唐宋时期,老粮仓一带成为重要的产粮区,加之有江运便利,官府在望百峰下、楚江之畔修建了大量粮仓囤积官粮,始得名为老粮仓,并沿用至今。

屯粮重地官兵众多,因平时守粮枯燥,便时常与周边百姓进行蹴鞠比赛,老粮仓一带于是蹴鞠盛行,时至今日,老粮仓人仍旧保存此项传统。

此外,老粮仓自古手工艺精良,青铜雕刻技艺可追溯到商周。今日,老粮仓已经成为中国首饰文化之乡,章子客的大名蜚声全球。

朱良桥

朱良桥素有‘柑橘之乡、绿色银行’的美誉,柑橘种植历史长达400多年,是全国绿色柑橘标准化生产基地。

朱良桥以一位渡工姑娘得名。相传在朱良桥还没有修桥时,两岸往来全靠渡船。有一位渡工姑娘因风大浪急不慎翻船,溺死了数人,因此内疚不已,决心在此建一座桥。

在山洪几次三番冲毁即将竣工的木桥后,渡工姑娘跳下河抱住桥墩抗击山洪,最后用生命保住了木桥,此后这座桥就叫做“姑娘桥”,并演变为今天的朱良桥。

道林

道林这个名字已经传承了有上千年。清同治《宁乡县志》载:“道林,宋处士谢英隐居于此,卒即葬焉。以英抱道,名道林”。还有个说法,相传周封姬姓亲族于道国,公元前529年被楚国灭亡,于是道国人一部分南迁至此,并取名为道林——“道人之林”。

来源:掌上宁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