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林镇 首页
丰城这种鸭子入选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江西丰城市——丰城麻鸭


丰城麻鸭,是丰城土生土长的一种水禽,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养殖历史。它肥而不腻,鲜嫩爽口,营养丰富,因此名满天下。但是,真正形成养殖规模并且确立丰城麻鸭地位,却是在西晋时期。


西晋太康元年(265),西晋消灭东吴。东吴名将甘宁之孙、太子太傅甘昌带领部分兵卒,拥着孙权之后孙良一路南逃,来到丰城秀市的同造一带,隐姓埋名,打算养精蓄锐,东山再起,匡复东吴。为了避免骚扰百姓,甘昌屯兵山野,自给自足。秀市与抚州接壤,山高林密,虎狼出没,很少有人居住。为了补充给养,甘昌一面安排人垦荒种地,一面派人到山里打猎。有一天,几个士兵抓回来十几只鸭子,对甘昌说,这是当地百姓家养的一种土鸭,味道鲜美,繁殖能力又强。甘昌灵机一动,就把鸭子留下,亲自饲养起来。那几只土鸭也真争气,每天都会下蛋。甘昌见孙良每天能吃到新鲜鸭蛋,很是高兴。可是转而一想,虽然鸭子每天都能产蛋,但无法满足这么多部属的需求。想到这里,他突然一拍大腿,高兴地说:“有了!”

 

甘昌除了少量供应孙良等人食用外,自己带头不吃新鲜鸭蛋,也不准部众吃,而是积累到一定数量时,就拿去孵小鸭。一年以后,鸭子的数量已经有数百只了,而它们产下的蛋,也基本上能够确保每人每天一个。甘昌大喜,决定开发所有的山塘水面养殖麻鸭,把养鸭作为一种战略物资的来源,让部属既有蛋吃,也有鸭肉吃。为了感谢这些土鸭的贡献,也为了纪念丰城这个物华天宝的好地方,甘昌亲自把这些土鸭命名为“丰城麻鸭”,甘昌也成为丰城养鸭史上的“鼻祖”,丰城民间自古就有“甘不离塘”的说法,就是纪念甘昌亲自养鸭并把这项产业推广壮大的功绩。后来,朝庭解除了对孙氏后人的通缉,甘昌也放弃了帮助孙良匡复东吴的想法,遣散部众,这些部众便就地入籍,开创出一个新的行业:鸭农。丰城麻鸭的养殖自走出大山,进入平原河汊地区,成为丰城民间最为普及的一种农副业,一直延续至今。

 

丰城麻鸭鲜润肥美,口感极佳,特别是产蛋多年的老鸭,药用价值非常高,味甘微咸,性偏凉,不仅营养丰富,而且滋补五脏之阳,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津,又去寒湿。清咸丰年间,一位新知县到丰城来上任,妻子跟着他车马劳顿一路从北到南累病了。知县四处求医,可多少高明的医生都没法把夫人的病治好,知县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没有了办法。这时,有人向他介绍了丰城小麻鸭的功效,夫人喝了一锅老鸭子的汤就真的好了起来。知县大喜,重赏此人。这时正值小满季节,河港溪沟水满,鸭子觅食艰难。县大爷就下了一道指示,准许鸭子进入稻田找食,在养鸭行业被称作“放禾头”。

 

麻鸭中公鸭的交配能力极强。公鸭肚子里有对细软光滑的卵子,是餐桌上难得的佳肴,男人壮阳的仙丹。说起来也有一个传奇。相传,乾隆皇帝带着纪晓岚等人下江南,路过丰城的一家餐饮,店家专门推荐一道鸭卵子炖仙菇,乾隆皇帝刚刚尝了几口,剩下的就全被纪晓岚喝了个精光,还不停地舔嘴角,似乎意犹未尽。乾隆嘲笑道:“铁嘴须黄。”意思是说纪晓岚被称作铜牙铁嘴,如今吃鸭汤的时候沾到胡须上,沾了一层黄油。纪晓岗不愧是当朝第一才子,急中生智,不紧不慢说道:“丰城羽白。”意思是说只能怪丰城的鸭子汤太好喝了,所以才这么狼狈。店家在一旁听得高兴,等客人走后,马上把店名改为“丰城羽白”。后人以讹传讹,把“羽白”二字连起来,念作“习”字,把公鸭的卵子称作“习子”,并流传于世,成为丰城民间著名的壮阳美食。回到京城后,纪晓岚还念念不忘丰城的“鸭习子”,经常私下里托人从丰城带到京城去。后来,坊间有纪晓岚年近八旬仍“日御数女”的说法,不知是不是跟喜欢吃“鸭习子”有关。

这个丰城麻鸭真是厉害了

留言说说你恰过么?

味道怎么样


来源:丰城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