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厂门街道 首页
泰州党政代表团赴南京学习考察: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7月10日,市委书记韩立明、市长史立军率领市党政代表团赴南京市,考察该市在创新驱动发展、产业优化升级、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学习借鉴南京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首位度的理念和做法,锚定高质量发展不放松,奋力在建设“强富美高”新泰州征程上突围中游,力争上游。
 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南京市领导蓝绍敏、龙翔、刘以安、沈文祖、罗群、杨学鹏等陪同考察或参加相关活动。
在会见泰州市党政代表团时,张敬华说,南京与泰州地缘相近、人文相亲,两市同处长江经济带,又是扬子江城市群的重要节点城市,都面临着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共同任务。当前,南京正着力打造“创新名城”,大力实施“121”战略,加快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科技产业中心,构建与创新相适应的产业体系、政策体系、人才体系和招商体系,全力推进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载体平台建设,不断以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希望两市能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长三角一体化等方面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加强沟通、寻求合作,为区域协调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韩立明说,此次泰州市党政代表团来南京考察学习,是一次解放思想之行、学习标杆之行和深化合作之行,一踏上南京的土地,我们就感受到高质量发展、创新发展的滚滚热浪。我们将深入学习南京在高质量发展上干在前、走在先的成功经验,进一步解放思想、对标找差,不断拓展思路,开阔眼界,振奋精神,开放创新,提升总量,彻底摆脱居中思想、中游思维,以高的追求、大的胸襟和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泰州将抢抓机遇,发挥独特优势,全力服务对接好上海、南京两大都市圈,力争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中抢得主动、赢得先机。
 产业层次决定城市高度。当前,南京正全力发展 “4+4+1”新型产业体系,即新型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与节能环保新材料等四大先进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服务、现代物流与高端商务商贸等四大现代服务业,探索培育一批未来产业。
代表团一行先后来到苏宁控股集团、南京南瑞继保电器有限公司参观考察。
苏宁控股集团
苏宁创立于1990年,在中国和日本拥有两家上市公司,是中国领先的商业企业,2017年苏宁控股集团以4129.5亿元的规模位居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二名。目前形成苏宁易购、苏宁物流、苏宁金融、苏宁科技、苏宁置业、苏宁文创、苏宁体育、苏宁投资八大产业板块协同发展的格局。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简称“南瑞继保”)主要从事电网、电厂和各类工矿企业的电力保护控制及智能电力装备的研发和产业化,构建了由一系列专利技术和专有技术构成的电力系统保护、控制技术体系,核心产品市场占有率高居行业首位。
 看到南京在产业创新转型发展上取得的明显成效,大家纷纷表示,正处于推进高质量发展关键阶段的泰州,必须坚定不移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实施装备升级,推广应用先进制造技术、数控智能制造设备,提升传统产业制造能力,以传统产业的“伤筋动骨”,实现产业转型的“脱胎换骨”。
正致力打造“创新名城”的南京,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这里科技教育资源非常丰富,聚集了一大批知名高校、高水平研发机构、高端创新人才和高科技企业。
先声药业
先声药业成立于1995年,是知名的研发驱动型制药企业。近年来,先声药业积极推进开放式创新模式,联合全球资本、科技公司、医疗机构,与来自全球的创业项目和公司进行合作,在精准医疗领域独树一帜,已从278万注册资本、几十名员工发展到超过 30亿总资产、3000多人的研发驱动型制药企业,年纳税近5亿元。
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
位于江北新区的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以基因测序为主要方向,引进了一批一流基因测序企业入驻,并吸引了一批海内外高端人才,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基因测序基地。目前,已完成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中心、存储中心和展示中心的建设。
 南京在坚持创新引领发展的做法给代表团一行留下深刻印象,大家认为,要打造泰州特色的创新高地,必须更加重视创新载体平台建设,更加注重高端人才引进,积极构建创新生态系统,不断提升区域综合创新能力。
 作为我省唯一的国家级新区,江北新区正加快建设芯片之城、基因之城和新金融中心。代表团一行考察了江北新区规划展示馆,实地了解建设发展情况,并来到江北新区综合管廊参观学习。
江北新区规划展示馆

江北新区规划展示馆建筑面积约1976平方米,采用图板、沙盘模型、多媒体、影视及创新创意的产品等多种形式进行展示与介绍,包括跨江起新城、规划拓新篇、城建绘蓝图、创新引未来四个篇章,全面、全景地展示了江北新区规划发展情况。
江北新区综合管廊
江北新区管廊总体规划241.13 公里,依托浦滨路、横江大道两条高压电力走廊,途径三桥片区、沿江片区、高新大厂片区。目前,江北新区已建成管廊10公里。综合管廊是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方向,采用综合管廊既节省了用地又美化了环境,避免了繁华区域反复挖掘路面维修各类地下管线。
 南京在城市建设上的大手笔、大气魄,令人震撼,大家纷纷表示,要借鉴学习南京经验,做好城市功能品质特色提升,立足长远、突出重点,高起点、高标准做好城市规划,加快推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不断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城市能级和吸引力,共建美好家园。
市领导卢佩民、张国梁、陆春云、汤成快、常胜梅、杨杰、张余松、孔德平、王建、张小兵、徐克俭等参加活动。
学习印象
紧紧牵住科技创新“牛鼻子”
泰兴市委书记  张育林
南京的“创新名城”建设,让我们看到了差距,也深感压力,倍感责任。创新是发展动力之源,产业是发展重要支撑,我们将深刻认识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紧紧牵住科技创新这个“ 牛鼻子”,抓好产业转型这个着力点,加快集聚高端要素、发展高端产业,着力形成以创新转型为引领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方式,推进经济发展高质量上台阶。
一是进一步明晰创新主攻方向。突出传统产业升级、特色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经济发展,特别是围绕以纳米多孔硅锂电池负极材料和高效异质结太阳能电池为核心的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的研发中试和产业化进程,积极打造创新链、人才链。二是大力培育创新平台载体。坚持政府主推、市场主导、企业主体,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加快发展,重点建设江苏精细化工产业研究院、南京理工大学泰兴研究院等创新载体,不断提升人才科技广场运营效率,充分发挥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作用,更好地支撑转型升级。三是着力营造创新生态。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政策意见,着力打造融通各种资源、衔接各个产业、激发各方力量的系统创新链。把成果转化落地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工作导向和评判标准,着力在省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上取得新突破。
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
持续发力
姜堰区委书记、区长  李文飙

这次解放思想、对标找差之旅,让我切身体会到南京发展大产业、培育大企业、构建大园区的理念和魄力,既感受到差距,也看到了方向。
发展不充分是姜堰最大的区情,产业经济是姜堰争先赶超的突破口。下一步,我们将紧扣“高质量”要求,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持续发力。一是高点定位产业布局。紧扣新能源、机械制造、大健康、电子信息“2+2”产业,策应中部工业集中区、溱湖生态经济区、通南经济发展区建设,注重顶层设计、规划引导,构建区域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二是联动导入优质增量。深化“产业+资本+科技”招商机制,突出招商引才局职能,主动与大院大所、投资机构合作,在重特大产业项目、高端产业人才引进上持续突破,做实“建链、扩链、强链”文章。三是精准培强企业支撑。精准研判企业状况,精准对接企业需求,精准引导企业方向,突出“扶优逐劣”导向,鼓励优质企业通过科技创新、股改上市等方式做大做强,倒逼传统企业加速转型,不断提升姜堰产业综合竞争力。
培大育强地标型企业
市经信委主任  刘秋平

通过这次学习考察,我们更感受到南京是一座科教与产业相互交融的创新名城。
南京市产业定位高、规划手笔大、创新能力强,特别是江北新区作为创新名城先导区,其推进芯片之城、基因之城和新金融中心“两城一中心”的建设定位,探索培育一批未来产业的新理念,对我市今后推进产业优化发展、转型升级,发展新兴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等均有很大启示。
同时,我们走访了苏宁控股集团、先声药业、南瑞继保等地标型企业,看到在企业转型创新发展方面政策引导的强大推动力和企业自主创新的内生动力,两股力量交织在一起,使这些地标型企业逐步在国内外形成核心竞争力,有了行业话语权和市场占有率。这些经验对我市培大育强骨干企业、地标型企业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城市建设坚持“三个一同发力”
市住建局、建工局局长  高卫东

南京围绕东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和长三角特大城市的发展坐标,在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江北新城建设、海绵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创新实践、工作手笔以及实际成效,都让人感到震撼。
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也是泰州城市建设面临的首要课题,我们将坚持“三个一同发力”:一是坚持繁荣新城与改造老城一同发力。新城区以“雄安质量”为标杆,创新南部新城建设理念,综合推进装配式建筑、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建设,高标准建设体育公园、永定路中央广场等功能载体,打造城市新的“原子核”,构建“快速成环、干路成格、支路成网”的路网体系,进一步完善功能、提升能级。老城区以“城市双修”为抓手,加快实施污水管网全覆盖工程,11条黑臭河道年内整治到位,实现“水清、岸绿、景美”,做好路面、街面、立面、店面、屋面“五面”改造,尤其做好“三河三街”立面改造和9 条水泥路面“白改黑”,整体提升老城区的形象和品位。二是坚持丰富内涵与塑造特色一同发力。以省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为契机,着力做好城市出入口、功能片区、双水绕城等重要节点的景观提升,实施“100+”城市彩化行动,打造10 条景观大道,新增步行绿道30 公里以上。围绕“百年精品,最美风景”,充分挖掘泰州地域文化,将水城一体的特色形态和丰富的历史文脉与城市色彩等融为一体,彰显泰州城市的独特魅力,打造“水韵绿城、多彩泰州”。三是坚持优化服务与改革创新一同发力。继续放大“大数据O2O审图新模式”效应,打通工程建设上下游管理渠道,开拓事中事后监管新路径。创新“支部建在项目上”党建模式,建立“135”微修快速反应机制,构建住有宜居“5+1”惠民新机制,打造“泰房安”品牌,加快“阳光征收”信息平台、“鹰眼”智慧城建APP建设,更好地服务企业和群众,为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提供有力保障。
下一步突出四项重点工作
市规划局局长  徐兵

城市之美源于规划。南京市将高起点战略定位“创新名城,美丽古都”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引领城市发展;江北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规划先行,国际标准,世界眼光,规划建设三区一平台;大数据信息在南京城市规划建设各方面的应用等,这一系列科学、前卫的城乡规划理念,令我收获颇多。下一步,市规划部门将对标学习,突出四项重点工作,奋力赶超。
一是全力推进城市总规修编。突出战略引领和刚性控制,立足全域统筹,谋划城市战略定位,探索以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两规合一为主体,多规融合的空间规划体系。
二是加快建设信息平台。突出统筹规划和规划统筹,摸清资源家底,构建空间规划数据中心,形成坐标一致、指标统一,政策协同、机制有力的一张蓝图。
三是系统谋划老城规划。突出历史文化和生态宜居,充分利用老城特色元素,着力优化老城业态布局,改善老城人居环境,形成一揽子解决方案。
四是高点定位新城建设。突出高端要素和高端产业,开展总体城市设计,打造精品化的城市空间、高水平的服务体系和全要素的创新平台,为全市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开放中集聚创新资源
市商务局局长  何卫东

这次市委主要领导带领相关部门赴南京、常州学习考察,用心良苦,意味深远。今天实地实景的考察参观,无论是苏宁集团、先声药业,还是江北新区,真切感受到震撼和压力,处处感受到“创新”“开放”。

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泰州的跨越赶超,必须在开放中集聚创新资源。下一步,我们的招商引资工作,就是要紧盯世界产业发展动向,在更大范围内、更高平台上比选项目,集聚资本、人才、技术等各类先进要素,以高水平的增量经济带动总量扩张和结构优化,倒逼城市功能和国际化程度的提升。在载体建设上,我们将主动对标国际国内一流园区,推动省级以上开发园区更高标准修编园区发展规划,加强与国际国内大院大所合作,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增强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在国际化发展上,泰州要学习借鉴江北新区国际化定位和国际化视野经营城市,要把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作为泰州今后开放发展的重要取向,从营造国际化环境入手,让泰州在商务载体、教育、医疗卫生服务等方面,接轨国际标准,实现后发先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