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街街道 首页
中国经济十强城市名单出炉,一线微调、成都杀入前十!

尽管关于城市排名根据不同的维度有多个不同的排行版本,但目前GaWC的世界级城市名册是全球关于世界一、二、三、四线城市最权威的排名。

该机构的排名依据主要有以下一些:

1、国际性、为人熟知。

2、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且具影响力。

3、相当大的人口。

4、重要的国际机场,作为国际航线的中心。

5、先进的交通系统,如高速公路及/或大型公共交通网络,提供多元化的运输模式。


根据这些标准,GaWC将全球361个主要城市分为四个大的等级——Alpha(一线)、Beta(二线)、Gamma(三线)、Sufficiency(自给型城市,也可理解为四线)。

每个等级内部又会用加减号来标记改等级内的次级别。

接下来就来看看2018年GaWC对全球城市的排名划分吧!

Alpah++(特级):纽约(美国) 伦敦(英国)

这两座城市也被公认为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世界级城市。

Alpah+(一线强):新加坡、香港(中国)、巴黎(法国)、北京(中国)、东京(日本)、迪拜(阿联酋)、上海(中国)。

中国三座城市入围Top9,全球仅此一家,这也是与中国综合国力与经济规模相匹配的。

2017年是中国经济“稳中求进”的一年:稳通货膨胀、稳外汇、稳定资产价格、稳实业、稳金融风险。

全国各个城市在2017年中都暗自发力,经济竞争更是激烈,到目前为止官方还未公布17年经济具体数据,但中国经济十强城市大势已定。


我们可以借鉴澎湃新闻梳理的2017年中国经济城市前十排名,数据后面还会有调整。

但是总体前十城市不会变,通过这些数据足够我们来分析目前全国城市经济的战争格局。


(经济十强排定座次)

从Top10城市里,领先的依然是四个一线城市:北、上、广、深,地位无法撼动。

接下来5-10名里,依次是:天津、重庆、苏州、成都、武汉、杭州。

从GDP贡献来看,上海是唯一一个上3万亿的城市,上2万亿城市有北京、深圳、广州,其余城市在1万亿以上。

从数据上比较,让闷墩儿眼前一亮的有4组城市的竞争。

京沪大战

大家比较熟知的是,北京是政治集中城市,上海是经济集中城市,2017年上海突破3万亿经济体量,拿下GDP冠军不足为奇。

但闷墩儿查了下1978年-2016年中国城市GDP发展数据,发现北京和上海的经济差距在逐渐减小。

1978年,上海GDP为272亿,北京GDP为108亿,北京的GDP只有上海的40%。

而到了2016年,上海GDP为27466亿,北京GDP为24899亿,北京的GDP是上海的90%,真的是震撼啊。

从2000年以后,北京在经济方面就在狂追上海,而且一年比一年压迫,有可能2017年的经济数据将赶超上海!

北京的经济发力离不开两点:500强企业的进驻、互联网科技企业的规模远远高于上海。

以前的说法北京只是政治集中城市,但从最近两年的发展而言,北京俨然已经成为了“政治”“经济”双线发展的一线城市。


广深之战

在2017年以前,广州的经济规模以及GDP数据一直领先于深圳。

但是今年起,深圳的GDP首次超越广州,一线城市的排名由以前的上、北、广、深转变为了上、北、深、广。

虽然广州是在一线城市末流,但依然属于一线城市梯队,二线城市想要赶超还有一定的差距。


二线城市的排名每年都有一定的变化,今年相对于16年来说也会变化,但是让闷墩儿感兴趣的有两对城市。

渝津之战

天津和重庆是二线城市里经济体量最大的城市。

天津最值得提及的是滨海新区,2016年滨海新区的GDP首次超越浦东新区,成为全国第一区。

但是2017年天津GDP整体数据有所下降,估计二线城市最终排名会下降。


重庆的经济体量同样大,但是同时重庆的人口也多,3000多万人口在中国算是人口大省了。

蓉汉之争

每一年成都和武汉的经济数据都非常接近,估计2017年两个城市的GDP总量也差不多。

成都和武汉有个特征,就是在四川省和湖北省有绝对的影响力,每年高校出来的人才都往成都和武汉两个城市走。

但是在每一年的GDP争夺中,都是互相竞争,都想成为中西部第一城。


城市的竞争虽然说非常看重GDP,但是GDP只能反映地方的经济总量,由于每个城市的规模、人口数量、产业结构、人均工资不同,还需要其他数据的结合才能真实反映。

闷墩儿要给大家介绍的还有三大数据:经济密度、财政收入、城乡居民年末储蓄余额。

经济密度

为了衡量14个破万亿城市单位面积的产出情况,闷墩儿使用了“经济密度”这一指标,来测算这14个城市的单位面积经济产出效率。


用经济密度测算后,深圳成为了经济密度最高的城市,是第二名上海的4倍多,而重庆从GDP排名第五跌落到倒数第一,GDP排名第13位的无锡跃升到了经济密度第4,南京和苏州的排名也有所上升。

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情况能真正反映一个地方政府到底有没有钱,同样引入14个破万亿城市。


闷墩儿引入了“万人贡献财政收入”这个指标,将2016年的总财政收入除以总人口,由于落户在一个城市的人不见得会为这个城市贡献财政收入,因此城叔选取了“常驻人口”这项指标来测算人口。

从表格中不难发现,深圳以最少的人贡献了最多的财政收入,从财政收入第三名一跃到了第一。

城乡居民年末储蓄余额

这个不难理解,城乡居民年末储蓄余额也就是老百姓钱袋子里面的钱。


从2016年城乡居民年末储蓄余额上来看,北京和上海市绝对的老大老二。

广州、重庆、成都、深圳在第二集团,今年新加入“万亿俱乐部”的小兄弟长沙显然在这一指标上还与其他城市有所差距。

通过上面三个指标我们可以得出结论,GDP衡量的是一个地区经济总量的规模,不过,一个城市发展的好坏,不是靠一个GDP来衡量的。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过去的三十年间,我们看到了广州的大放光芒,看到了深圳的横空出世,看到了苏州的上上下下,也看到了天津重庆的日渐衰落和归位之路上的艰辛与漫长。

不过现在的天津和重庆,貌似又遇到了危机。

成都,武汉也在爆发中成长,作为传统老牌大城市,昔日的GDP十强,如今的他们也在做着和天津重庆同样的事情,那就是归位。

武汉却更值得让人同情一些,从曾经的内陆老六一度跌到了十七名开外,这其中辛酸,犹闻可想。

而今,武汉如一条东方巨龙站了起来,正朝着归位之路坚定不移的走下去,这就好比一本血泪史,可以想象,武汉的归位路必然比成都更加壮丽,更加充满挑战,更加波澜壮阔,也更加基情四射!

杭州一直不存在归不归位的问题,因为他一直就在这个位置上。

只是天下无不散筵席,在稳的地方,也有易主的一天。

但,不管是归位的还是想保住位置的,最后成功与否,我们都只能淡定去接受,因为这就是客观事实,这就是历史,我们需要尊重。


我们不能否认,GDP反应经济发展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是要看经济发展的怎么样,也还要看效率、看质量。

成都最近10年的发展变化相当大,2017全国“机遇之城”排名第6,无论是交通、国际航线、城市建设、公园市政规划来看,都有相当大的突破。

在中国经济十强城市中,2017年成都也再次杀入前10,闷墩儿也相信2018年的成都会越来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