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塘村 首页
烟台老记忆·外国洋行在烟台

回到上世纪30年代,在零星老烟台人的记忆中,在朝阳街曾有一家十分出名的西点铺,老板是位上海人,手艺了得,他做的西式糕点名震上海滩。西式糕点是下午茶的绝配,来到烟台朝阳街后,这位老师傅的手艺更是得到诸多外国人追捧,这其中当然也包括烟台山下洋行的商人们。每日下午四时左右,总能看到身着燕尾服、手拿文明棍的商人绅士们,三三两两来到店中,喝一杯茶,吃几块小点心,聊一会儿天,虽然他们说的话,中国小学徒半句也听不懂。这些外国人彬彬有礼,而且从来不会欠账。如果吃喝得开心,结完账,他们就甩着文明棍,一路哼着小曲打道回府。

“潮帮、建帮、宁波帮、关里帮、锦帮之目……”《福山县志稿》卷五《商埠志》中的这段记载,描述的恰是烟台开埠前本土商业蓬勃发展的盛况。然而当1861年烟台门户被打开后,田园诗般的工商业资本主义萌芽却被工业革命后全球扩张的帝国主义银行、洋行所取代,截至解放前,先后有40多家外国企业在烟台经商,其中13家洋行和银行在烟台山下安营扎寨建起了风格各异的洋房。以坐落于街口的东海关总税务司官邸得名的海关街说起,依次展开士美洋行、汇丰银行旧址、盎斯洋行、茂记洋行等,这是外洋企业蜂拥登陆的见证。

德国盎斯洋行旧址

最早在烟台山下开设外国公司的德国盎斯洋行,不过是自1861年8月烟台正式开埠以来,外国资本在此经营逐利的一个生动缩影。盎斯洋行是德资洋行,成立于1880年,经过艰辛努力,到1886年在朝阳街与顺太街交叉路口东北建立了自己的二层办公楼,一度还曾作为德国驻烟的临时所在地,因而被人注目。盎斯洋行资本雄厚,又兼从了实业生产,因而成为烟台商界翘楚,每年营业额巨大,主要经营进出口和保险业务,也染指航运。在进出口业务中,该行是烟台第一家经营进口西药及医疗器械者,后来更垄断了烟台的西药市场。

1907年沃尔特·盎斯和妻子奥蒂

安家正教授曾写道“这很不容易。当时国人有病只信中医,穿灰长袍的郎中远比穿白大褂的大夫有威信。宁可花大钱去买丹膏丸散,也不吃价格便宜的药片。”朝阳街上后来开办了十几家西药房,都只能当盎斯洋行的代理店,兼卖西药的中药房也得从盎斯洋行进货。盎斯洋行经营出口的产品有茧绸、绣花、花边等手工业产品,此外,出口肠衣也发了大财。还应当提到它对烟台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花生出口港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洋行旧址

早在1860年,美国商人花马太即与华籍商人合组清美洋行,购置飞龙号轮船,航行上海—芝罘—天津一线,与华商争夺北方沿海航运之利。1861年,英国商人福开森在烟台开办福开森公司,六年后开辟了英国至烟台的远洋直航业务。几乎同一时间,英国人法格圣在烟台开设滋大洋行做贸易。稍后,著名的英商太古洋行、怡和洋行都来烟设立代理处,主营沿海航运贸易。

张本政1902年在烟台“和德”洋行任支配人,1905年成立政记轮船公司

据统计,到1882年,即盛宣怀带队赴登州府一带勘察矿业的那一年,烟台已有9家洋行分属英美等国,主营航运、保险、贸易和金融代理等业务。1888年前后,日本邮船会社、大阪商船会社开辟了以烟台港为枢纽的北洋航线,日资洋行随之登陆烟台,其中就包括1894年甲午战争前后从事航运代理的高桥洋行,即后来“北方船王”张本政的老东家。

随着《马关条约》到《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签订,外国资本对中国沿海商埠的渗透不断加速,截至1901年止,烟台洋行数为26家,其中英资7家,德资4家,美资3家,法资2家,而日资多达10家。此后短短一年里,烟台洋行增加了17家,总数达43家,其中日资占16家,原因是此时适值日本国内工业迅速起飞,廉价商品大量出口,加之近水楼台、运输便利,日商比欧美商人更具竞争优势,故大批日商涌入烟台。

美孚洋行旧址

20世纪初前后烟台最有实力的欧美洋行,有太古、和记、美孚、仁德等,日商则以后来非常有名的三井领衔。后来居上的日商除在航运、贸易上与英美对手直接竞争外,还涉足煤炭、桐木、杂货诸多方面。如花边出口业,既有仁德这样的英资老大,也有三井等日商来分一杯羹,一共7家洋行年输出额为90万两白银,约占总量的45%。

反观烟台华商,因缺乏资本、经验和信息,仅能局部经营沿海贸易和内地转口贸易,至于土货出口、洋货运入等大宗生意,唯有望洋兴叹。

太平湾码头和码头上的验货房

但辛亥革命前十年间(1902年——1911年),中国国内民族资本逐渐兴起,由各地绅商发动的“收回利权运动”及接二连三的抵制美货、日货抗议,波及山东,洋行因时局动荡而经营不利,先后有十几家停业或撤离。到1911年,烟台洋行总数减少为29家,其中日本13家、英美德各4家,法俄各2家。华资的轮船招商局、政记轮船等,才趁势在航运贸易之类业务上,抢回一些市场份额。

一次大战结束后,烟台外国洋行经过一番浪里淘沙,改组兼并,声势又复壮大。1921年,在烟洋行再度达到40家,英资、日资分庭抗礼,各为13家,美国洋行增至8家,它们都来自一战主要战胜国。其余6家分别来自法俄德及丹麦四国。

仁德洋行旧址

也就在这之后不久,兼有英、美资本背景的大马茂兰重返烟台,继承父业,将大马路上的仁德洋行在华事业推向长达十余年的第二个高峰。

来源: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