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边村 首页
给兰州历史文化遗存更多“呵护”
    自今年5月以来,兰州多处历史文化遗存引发社会关注,先是五泉山险被改名易姓,接着是肃王墓违法建筑霸占多年终被强拆。记者走访发现,兰州市目前仅存的历史文化遗存,无论是已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还是尚在申报之中的,保护现状并不乐观,有的濒临坍塌令人忧,有的商气煌煌隐患重。保护尚且不力,更遑论开发旅游,许多市民和专家认为。
  不容乐观:古遗存屡被折腾
  5月3日,有网友发微博称:五泉山公园在这次整修时将惠泉改成了石泉,将蒙泉开为两眼泉。原蒙泉、惠泉、甘露泉、摸子泉、掬月泉,五眼泉变成了六眼泉,五泉山成了六泉山。“《兰州五泉山要改成六泉山?》的微博一经发布,即刻引发强烈关注。不知是被强大的舆论压力阻止还是一次谣言,几天之后,五泉山改名之事偃旗息鼓。
  5月18日,兰州对七里河西津坪明肃王·肃宪王朱绅尧之墓违法建筑予以强拆。此前,这座具有394年历史的陵墓一直被当做“田野文物”,当地旅游部门试图招商引资开发。占地共三四十亩的该陵墓,早在1968年,被西津坪村以村集体名义打开后,发现墓内已有盗洞,除两口大缸和两块砚台、一盏小油灯外,其它均已被毁。如今,肃王墓旁违建被拆除后,当地政府正在积极为肃王墓申请文物保护。
  记者走访:文化宫缺少文化
  始建于明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的金天观,是目前兰州乃至甘肃保护最好的道教宫(观)文物遗址,1956年改为工人文化宫,属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5月25日,记者走访发现,这里茶园林立,商铺毗邻,散落着烟头纸屑等垃圾。临时建筑紧傍着亭台楼阁,纵横交错的电线穿堂而过。无论是树木还是雕梁画栋上,很多都被商家施以“钉刑”,树上挂拖把,柱上挂商品。周边更被餐馆和招待所等各类商家占据,烟火缭绕,隐患不小。
  “文化宫缺少文化,进来就感到一种俗气和脏乱差……”市民刘先生说。“每天早上,墙根里都是大小便,真恶心!”院内商贩如是感叹。这里虽是戏迷的游乐场,但戏园子不但未提升此处文化品位,反倒给这座古建筑群留下安全隐患。
  现状堪忧:观成堂亟待修缮
  坐落在兰大二院的观成堂,曾是甘肃贡院主体建筑,科举考试中对读所、弥封所、誊录所等考试主要机构就设在这里。甘肃贡院曾是光绪元年(1875年)陕甘总督左宗棠主持修建,百余年间,甘肃贡院英才辈出,更是甘肃近代文化、教育、农业、工业、医学的见证地和发祥地之一。
  5月26日上午,记者看到,观成堂被原化工机械厂和兰大二院的一堵高墙隔为两半,门窗皆被砖块木板封堵严实。这座坐东向西的老房子破烂不堪,木质部分严重糟朽和破损,墙体有好几处裂缝,苔痕斑驳,处在垃圾包围中,俨然残垣断壁。
  记者了解到,早在2010年,兰州市文物局将包括观成堂、五泉山园林建筑群在内的14处文物点纳入第七批省级文物申报单位。而与其同年修建的建筑至公堂早在2006年就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至公堂两年前被简单修缮,而观成堂则因缺少资金被搁置多年。
  “至公堂和观成堂是如今全国遗存最为完好的贡院主体建筑,如果不加修缮保护实在太可惜。”文史专家柏敬塘老先生说,目前全国各地都在抢救性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对这样珍贵的宝贝应当精心保护。
  抢救保护:可借鉴外地经验
  提起兰州市的历史文化遗迹现状,柏敬塘如数家珍:“如今,像兰州卧桥、甘肃贡院等过去的文化地标正在消失,知道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柏老说,文物不可复制,应当珍惜和保护现有历史文化资源。在抢救性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方面,兰州不妨多借鉴一些外地经验。
  “外地能为古树输液,对文化遗产抢救性挖掘和保护,兰州这些仅存的历史文化遗产应引起足够重视。”市民王先生认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可为建设文化兰州助力,带动旅游产业。
  很多市民认为,目前兰州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同时政府也在致力于建设文化兰州。在保护文物古迹方面,兰州不能等闲视之。
  兰州市文物局副局长吉福荣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对于目前尚未定级的文物点,市文物局正在进行甄别、筛选、确定和提升四步骤,按照文物保护法,将未定级的文物点提升为文物保护单位。“像西津坪肃王墓这样的田野文物,由于分布过广,目前保护力度和措施都存在一定困难。”吉福荣表示,市文物局主要起到一个监管作用,要想更好地保护文物,主要还是要依靠当地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自觉积极地保护。
  文史专家:普查研发要加强
  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副教授尚季芳认为,资金投入不足成兰州文物保护瓶颈,其次,也存在对文物普查和重视程度不够的现象,前段时间媒体报道的肃王墓遭遇就是一个案例。另外,兰州对自己本土的文物研究和开发不够。
  尚副教授认为,研究是保护的前提,当研究者将这种文物古迹的价值告诸世人之时,它势必会引起各层面的注意。然而,兰州市对自己本土的文物研究十分欠缺,因此加大考证、研究、发表迫在眉睫。

  尚副教授建议,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兰州应首先做好对现存历史文物的普查、保护和修缮工作,这是最基本的条件。要发掘兰州文化的独特优势,调动民众的积极性,使他们参与到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的行列中来。加强政界和学界的合作,加大对文物遗存的研究开发。

来源:中国规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