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桥铺街道 首页
重庆农民平均每10人有3个在种菜

菜篮子工程不仅是满足城乡消费需要、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也是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重要平台。重庆晚报记者昨日从市农委获悉,近几年我市蔬菜生产投资者及从业人员明显增多,全市平均每10个农民当中就有3个在种菜,许多农民工都把种菜作为创业的首选项目。

受益于工业化和城镇化

“去年,湖北人王合兴在武隆县双河乡投资种菜550亩,实现销售收入184万元,联合350家农户组建合兴蔬菜专业合作社,带动户均增收1500元以上。此外,北部新区及近郊17位农民在铜梁平滩镇蔬菜基地承接流转地1500多亩,吸纳当地农民100多人务工。”市农委相关人士介绍,回乡种菜创业的农民工在我市越来越多,据初步统计,全市1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有556个,10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有37个,蔬菜产业吸纳全市农业劳动力30%。

如此多的农民工选择种菜创业,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重庆是我国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直辖市,全市总人口3300万人。未来10年,随着我市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快推进,主城将达到1000万人口,菜篮子生产在面临巨大压力的同时,也面临着重大的历史性发展机遇;二是蔬菜生产经济效益比以前大大提高。以2010年为例,全市蔬菜初级产品亩均产值2491元,比上年增加207元,蔬菜产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超过15%,达到800元左右。

五措施培育菜篮子工程

“为应对三峡工程和城市建设占用蔬菜基地,我市近几年及时调整重点蔬菜基地规划,推进蔬菜产业布局大范围由近郊向远郊转移,启动实施了1000万亩蔬菜自给保障工程。”市农委介绍,农民工积极种菜创业的背后,折射出市委、市政府坚持把菜篮子工程作为大民生工程来抓。

据介绍,我市打造菜篮子工程的措施主要有五条:一是建设蔬菜供应保障体系,整合20多亿资金初步建成以潼南为重点的渝遂高速公路沿线优势蔬菜生产带,以武隆为重点的高山蔬菜生产带和以涪陵、万州、石柱为重点的三峡库区加工蔬菜生产带;二是促进蔬菜产销衔接,解决农民卖菜难、居民买菜贵的问题,整合投入10多亿元实施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工程等。发展蔬菜专业合作社、蔬菜产销协会等700多个;三是注重科技,推进蔬菜产业提质增效;四是强化蔬菜监管,确保市民吃上放心菜;五是畅通信息,积极引导蔬菜生产供应。

据悉,2010年我市蔬菜种植面积达到884万亩,总产量1300万吨,成为我市第一大宗农产品,面积和产量位于全国大城市第一位,蔬菜外销超过100万吨。近三年来,我市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年均分别增长15.5%和15.7%,是全国种植面积和产量连续增长最快的省市之一。 

转载自重庆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