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社区 首页
石台 之彭溪篇 | 通幽之处 别一洞天

彭溪又名彭连坑,现属仙寓镇山溪村管辖,九华庄是其中的一个村民组,为汪氏世居之地。

昨天去九华庄拉行条(屋顶盖瓦之用),午休时在老汪的陪同下再探别一洞,彭溪属喀斯特地区,地下溶洞较多,能叫上名且为人熟知的有两个,一个是观音洞,另一个便是别一洞了。

三十三年前的一次逃学便是十几个同学结伴去了这两个洞,最后老师给予的处分便是回家喊家长。几个同学在河对面田畈里硬是呆了大半天,最后以家长不在家为由搪塞过去了,那事要放现在可不得了了,得惊动各路大神!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教育始终搞不好的一个重要因素了,因为安全始终放在第一位,出了安全事故谁也担待不了!教学反倒求其次了(此处可以有掌声,亦可以喷之而后快!)。

别一洞又称皮燕洞(蝙蝠的本地叫法),这不洞口上那黑压压的一片全是蝙蝠。别一洞说到底是一敞口明洞,沿一长长斜坡往下,两侧岩壁上有不少古人题刻,由于年代久远,风化脱落,字迹模糊得难以辩认了!


沿洞口右行十余米,另有一小洞,当地人叫耳门,亦即别一洞的另一出口。

洞左侧的石壁上有三个阴刻大字清晰可见,“通幽处”,“处”字下方有一凹下的痕迹,细细擦拭,一男足印凸显,约二十五六公分长!

老汪说,民间传说是观世音菩萨所留,观音大士原本在此修炼,一心想修男儿身,由于当时道行不够,无奈只修成了一半,因此往南海而去!


传说固然美好,但在古代,别一洞其实是作为传道授业之所,清末举人王朝忠(珂田彭溪人,与民国总理许世英同窗并共事,后辞官归隐,出资创办学堂,即占坡高小的前身,培养出一大批优秀人才,如李文谷、李诚、李春芳、卢杰等)便在此学习过。

彭连坑去九华庄的半路上有一破落的石亭,就是专为前往别一洞讲学、求学的行人歇脚用的。

如今亭子顶部已全部蹋陷,门楣上的那块石头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也被凿得面目全非,亭名已无从考证了。

古人的修养远高于现代人,我相信它应该有个美丽的名字,就像鸡头岭上的那个“长乐亭”一样,不是字误,而是体现了命名人的一种心态,无论世事沧桑,内心永远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