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莲社区 首页
南渡江澄迈段绿意盎然 梦绕魂牵金江绿[图]

南渡江澄迈段绿意盎然,谁在为大山渲染生命之色,谁在为大江守护生命之源——

梦绕魂牵金江绿

南渡江澄迈段的绿美得让人目不暇接。本报记者李幸璜摄

澄迈县加笼坪保护区热带植物丰富。本报记者李幸璜摄

蓝天白云下,游客乘渔船在风景如画的南渡江(澄迈段)内航河道穿行,尽情享受沿途美景。本报记者张茂摄

- 本报记者 单憬岗 特约记者 陈超

从澄迈金江乘船一路溯南渡江西上,一道道绿色“山门”次第打开,一幅幅无框风景画徐徐铺展:碧水蓝天,举目四望,无不绿意盎然:墨绿、黛绿、深绿、碧绿、葱绿、浅绿、嫩绿,每一种绿色都对应着一种植物、一段生长状态。在无边的绿色衬托下,南渡江仿佛一条碧玉腰带镶嵌在大地上。江岸上,是连绵不断的莽莽青山。

这片青山,是方圆百里的原始雨林、次生林、经济林。弃舟登岸,只见叠翠千丈,遮荫蔽日;地下是盘根错节,根须如网;根上有葛藤缠绕,落叶盈尺;仰头望去,到处是巨栋大梁,奇葩硕果,灵芝妙药。高大挺拔的热带树种直冲云霄,广展绿冠,庇荫着众多伙伴。低层杂草繁密,荫翳处蕨类葳蕤。卧倒的枯树上覆盖着苔藓,又有小树从苔藓中探出新苗……

这是一片片令人心醉的绿。为什么南渡江畔如此之绿,是谁在为大山渲染生命之色,为大江守护生命之源?

30年护出一片保护区

“我在这个山上已经25年了,可我还不是最老的护林员。”加笼坪护林员陈文兴今年50岁了,1989年上山的他,大半生投入到了护林事业,对这片大山充满了感情。

加笼坪位于澄迈西南端,总面积3万多亩,距县城金江镇50公里。这是一片次生雨林区,拥有胭脂、坡垒、青梅、榴果等珍稀树种及水鹿、猴子、藤狸、穿山甲、蟒蛇、原鸡、山鹅鸽、金钱龟等珍稀野生动物。这里林海莽莽,还有山间瀑布,林间小溪,奇峰怪石,山顶天塘,加之鸟鸣兽跃,落英缤纷,构成一幅完美的生态图。

9月的加笼坪,天空是湛蓝湛蓝的,多情的云雾缠绕在山腰,遮蔽着山峦,飘落在田野,停留在树梢,深情眷恋着每一处山峦,每一道绿色。为什么这里如此之绿,那是因为这里不仅山美水美,而且人更美:在峰峦叠嶂之间,在深谷幽泉的出处,有一位故去的老爹带领的深山护林人。

30年前,这里还曾经看不到多少大树,许多山甚至是光秃秃的。直到1984年,时任国营昆仑农场农牧科副科长的陈仕贤申请停薪留职,与县政府签订50年对加笼坪封山育林的合同。在他的带领下,这片山地的护林队伍从几人发展到数十人,护林工具从双脚走变成摩托车代步,基础条件从土路变成水泥路,煤油灯换成电灯。

30年来,加笼坪的变化无比巨大。1996年,加笼坪被确定为海南省“生态保护区”。有关专家估计,加笼坪林区综合价值已达5亿元以上。比经济效益更大的是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保护区有60%的森林分布在南渡江中上游的两岸,对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南渡江水质起着很好的作用。加笼坪林海还是周边地区的“挡风墙”和“小气候调节器”。与20年前相比,加笼坪林区周边地区的平均年降雨量增加了100多毫米,夏季平均气温降低了1℃多,台风的危害也明显减轻。

60年建起生态大农场

“我们农场山多地阔,且胶林茂密,最适宜于发展林下养殖业。”2003年,位于澄迈南部的国营西达农场职工林鲁福带着打工积累的5000元回到农场,在录马坡村办起了一个种养结合的生态养殖场。在农场茂密的树林下,他种橡胶、养鱼虾、饲禽畜、建沼气池,走上循环养殖之路:猪粪、鸡粪送进沼气池,沼气用于做饭和猪舍保温;在胶林下放养鸡,鸡吃虫吃草,减少了胶园除草的工序,鸡鸭产生的粪便为鱼提供饲料;形成了“养殖业-沼气-种植业”的循环经济模式。

林鲁福的小生态养殖场,在澄迈南部地区还有很多,尤其是农场集中的地方。而整个澄迈南部几个农场,由于坚持种植经济林,都成了生态农场。澄迈县林业局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南部多个农场的森林覆盖率均超过85%,这在沿海市县比较少见。

以西达农场为例,这个始建于1952年的农场,濒临南渡江。经过60多年的着力建设,这里青山连绵,峰峦起伏,河溪纵横,雨水充沛,草密林茂,四季常青。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使这个农场成为发展橡胶和热带作物种植的好地方。南渡江,在农场境内蜿蜒穿行,大江两岸,水清草绿,蝶舞蝉唱,鸟语花香。

坐着农场的小火轮一路游览南渡江胜景,只见宽阔江面两岸,凤尾竹苍翠成林,一路延伸,倒映江中,秀美无匹。这里的竹林群生群长,密集排列,盘根错节地拥抱在一起,站成一道道岗,站成一道道山,展示自己不同寻常的潇洒与壮丽。弃舟登岸,站在江边的青山上,举目四望,万顷胶林、果林碧波翻滚。这里恰似一片绿色的海洋,绿色的山,绿色的水,绿色的树。那绿色,仿佛绿得有了气味,仿佛绿得思绪也染上了绿色。

平原地区的万亩林场

澄迈林场办公大楼的屋顶,有一座高高耸立的瞭望塔。站在塔上,放眼望去,澄迈南渡江中游平原难得的大片森林一览无余。这片绿色的大海,是由松树、马占相思树、木麻黄等诸多树种汇成的林海。这里,绿色的海面上波涛汹涌,绿色的风与林涛交响奏鸣;白云在蓝天上轻轻飘荡,小鸟在绿树间快乐穿行。

塔上护林员,用警惕的眼睛时刻监视着,可能冒出的危险的烟雾和可能的鬼祟身影。在护林员心目中,有一种得到大地与林海所信任的自豪,一种森林保卫者与守护神的责任。如今,高科技已经应用到了森林守护上,靠着塔顶的监视仪,坐在楼下的办公室里,也可以望得见茫茫林海每一个角落的风云变幻。

9月初,记者慕名来到这里。汽车在森林腹地的一处开阔地停下,凭高远眺,5万多亩人工林横无际涯,浩浩荡荡,逶逶迤迤。秀美的马占相思、挺拔的松树,一层层、一排排,像哨兵般整齐地列满平原丘陵。山风徐来,林涛阵阵,空气里溢满了负氧离子的香。

曾几何时,这片森林被砍伐殆尽,澄迈林场林业工人在生活极度困难的条件下,用辛勤与汗水栽种和守护了这片绿色屏障,使森林质量不断提高,水土得到有效保持,生态迅速恢复,野生动物种类明显增加,栖息地不断扩大,成为南渡江中游地区的一块“绿色瑰宝”。

(本报金江9月8日电)

专家连线

桂林旅游高专原校长、教授李丰生:

开展河流生态旅游要考虑环境承载力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原校长、教授李丰生:要在南渡江上开展河流生态旅游,必须考虑环境承载力。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可持续发展观念深入人心,生态旅游已被人们逐渐认可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如何合理确定景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将游客数量严格控制在其环境承载力范围之内,达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是解决旅游景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重要手段,也是我们倡导发展生态旅游的本质所在。

开展河流生态旅游必须考虑几个方面的环境承载力指标:一是服务设施承载力,包括住宿、餐饮、购物、文化娱乐等各方面的接待能力。二是旅游基础设施承载力,包括交通设施供给能力,对于河流而言必须考虑游艇的接待能力。三是社会心理环境承载力,包括居民心理承载力,要通过发展旅游让景区周边居民得到更多的就业和致富机会,这样才能获得他们的积极配合;还有旅游者心理承载力。四是自然环境承载力,这是限制南渡江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因子,水资源承载力更是重中之重;五是生态环境承载力,包括水体纳污力、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和大气净化能力等。

本报记者单憬岗特约记者陈超

(本报金江9月8日电)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老师朱江江:

可模拟自然构建人工景观植物群落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老师朱江江:海南正在建设国际旅游岛,母亲河南渡江流域两岸的森林植被的恢复和保护成为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要在南渡江中游及两岸发展生态旅游,在原始林已经不存在,主要是次生林和人工林的背景下,要模拟自然构建典型的稳定的人工景观植物群落。

南渡江流域包含热带季雨林、灌丛林、滩地草丛等。热带季雨林可以有8种近自然植物群落模式。例如,一种是以木棉+垂叶格+海南榄仁+铁楼为乔木上层,以海南大风子+翻白叶+凤凰木+漏槁木姜子+单叶豆+岭南山竹子为亚乔木层,以海南野桐+九里香+大叶鱼骨木+乌口树+细叶谷木+山石棺为灌木层,以天门冬+土麦冬+吐烟花+文殊兰为草本层,以鹰爪+绣毛鱼藤+锡叶藤为层间植物等。

这些近自然植物群落应用模式的构建仅是可作为该流域沿岸绿地景观构建的基础模式,体现热带观赏植物群落的配置方式,营建具有流域特色的生态景观林,凸显海南母亲河的风貌,美化海南国际旅游岛,亦可在此基础上演化和优化出更多的模式。

本报记者单憬岗特约记者陈超

(本报金江9月8日电)

人物访谈

西达农场罗崇金:

生态保护好绿色致富快

-本报记者单憬岗特约记者陈超

“我们这里生态保护得好,我的绿色养殖才能发展好。”站在林下看着到处觅食、满山飞舞的山鸡,西达农场昆仑分场道电村退伍军人罗崇金如今对自己的生活十分满意。

2010年退伍的他,相中了家乡的青山,看中了满目苍翠中的绿色商机,他决定利用当地果园、山坡、鱼塘的有利环境开始养殖绿壳黑凤鸡(即山鸡)。他用木板在林下搭起了简易的鸡舍,参加了农场举办的养鸡培训班学习养殖技术。

“在山里养山鸡就是好,鸡的食料多,而且健康天然,放养在山林,还会有野山鸡跑来交配,有利于山鸡的后代繁育。”他笑着说,他家的山鸡都是放养的,山鸡自由在小山坡、胶林里觅食,只需早晚喂食一次。

如今,他以山鸡养殖为主业,这小小60亩地也已经有三口鱼塘,周边种植了沉香、花梨、槟榔、菠萝蜜、龙眼、荔枝、地菠萝……现在为了实现创业梦想,罗崇金正着手更新、扩展养殖规模,山鸡已从原先300多只到现在的600多只。他养的山鸡已经有了一定名气,因为具有肉质鲜嫩味美,出肉率高,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微量元素等特点,深受人们喜爱。

听说南渡江要开发生态旅游后,他很高兴,认为这将给自己带来新的商机。“游客来了会喜欢我这种生态养殖的山鸡,销路会更好。”他满怀憧憬地说,自己的山鸡养殖基地地理位置优越,距离美合革命根据地仅250米,靠近昆仑分场场部,距离加笼坪热带季雨林旅游区只有4公里,旅游资源丰富,市场形势很好。

(本报金江9月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