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莲社区 首页
澄迈乌什村300余棵见血封喉树守护悬崖古村[图]

澄迈龙江乌什村坐落在南渡江悬崖边,环绕着300余棵参天古树

见血封喉树守护悬崖古村

龙江乌什村的见血封喉古树群是一大特色。本报记者张茂摄

龙江乌什村正在打造农家乐。本报记者张茂摄

龙江乌什村龙皇庙坐落在悬崖边。本报记者张茂摄

南渡江,从山岳起源穿行而下,一路跌宕起伏至定安段后进入缓流区域,绵延的江水浇灌出富饶的土地和耕作文明,围绕南渡江两岸的许多古村落,从古至今生产生活都与这条江水息息相关。

  本报记者近日沿着南渡江澄迈段溯源探访,走进了澄迈县金江镇龙江乌什古村落。这个拥有300余棵见血封喉古树的小村落,以其自然、纯朴的村容村貌和美丽传说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

-本报记者孙慧特约记者陈超通讯员王家专

祖先让我们遥数中原,

因为孤岛,所以愈发需要雄心;

时代让我们向前奔腾,

溶入大海,就是一色海天。

驾着扁舟,南岛汉子,

不论天海茫茫,哪怕电闪雷鸣。

走过来,先民,接上去,后生。

那滔滔江水奔向黄河,奔向长江,

告诉华夏,海之南,有一条江;

告诉中华,天之涯,有一群男人……

300余棵见血封喉树绕村

从金江镇起航溯源而上,不到10公里,便来到了一个古渡口边。从古渡口拾阶而上,便来到了这座毗邻南渡江畔的小村庄——龙江乌什村。龙江乌什实际上是两个自然村庄,龙江村和乌什村紧挨在一起,久而久之,人们便称之为龙江乌什村了。

龙江乌什村曾是澄迈县赫赫有名的“红色村庄”。早在大革命时期,冯白驹、马白山和冯平等革命志士就曾在该村进行革命活动。江边这个不起眼的古渡口,曾是澄迈的红色渡口。在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期,很多共产党地下党员从这个古渡口进入敌军控制区域,一些亟需的物资也是从这个渡口运送至六芹山革命根据地的。

进入村落,先被吸引的首先是江畔东岸石壁上那片高耸云天的参天古木林,这片被称为“见血封喉”的箭毒木林均有几百年树龄,裸露地面的树根形似龙爪,树冠树枝弯如龙角,因此龙江村的村民们把这片悬崖称为龙头山。在悬崖边上,还有一处石壁形似一张椅子,相传是“龙皇”坐着乘凉的地方,所以叫做龙椅,把村名叫做龙江。

沿着古木环绕的小道而下,来到了悬崖边上的龙皇庙。龙皇庙悬崖下的这段江面被称为龙江潭,龙江潭碧波粼粼,时不时可见清澈江水下鱼儿溯游。峭壁上,凤凰花开红紫争艳,让人流连忘返。

关于龙江潭的来源,有一段美丽的传说。陈氏始祖自明代洪武年间搬迁至此,毗南渡江,以种养捕鱼为生。陈氏后人看到南渡江边水蓝草绿,便买来几头水牛,在江边牧养。不久,一头母牛产下一头全身长满白毛的小公牛,小白牛长大后,经常潜入江中游玩,累时就游到水中间的那块石头歇息。

有一天,小白牛在江中玩耍时遇到了江蛟,与之搏斗,天上乌云密布,雷雨交加,波涛四起……待风平浪静下来时,只见一条龙翻滚着往天上飞去,长长的尾巴渐渐地收缩得无影无踪。思牛心切的主人忙潜入江中寻找心爱的小白牛,在江底只见到一条伤亡的蛟,小白牛再也找不着了。以后,只要刮风下雨,村民隐约看到有龙浮江面,他们认为,小白牛是在江中与蛟相搏斗,战胜后便成仙登天当龙皇去了。因此,人们在江畔东岸建起了一座龙皇庙,安龙皇神位,拜号为“思牛潭府——圣赫龙皇”。

每逢干旱季节,人们都拿着供品到龙皇庙去祈祷,祈求龙皇降雨以保生产。人们把江畔称为龙宫潭,江中那块小白牛游玩歇息的石头叫做牛印石。

赛龙舟洗龙水成村庄传统

这座香火已持续上百年的龙皇庙,见证了南渡江对这个村庄生产生活的重要性。无论是端午节举行赛龙舟,还是平日里出船捕鱼,龙江乌什村的村民都会来龙皇庙里拜拜龙皇,祈求平安。如今,虽然村民们的生产生活和观念改变了,可节日祭拜龙皇庙作为龙江乌什村的一项传统,沿袭流传了下来。

在龙江乌什村,曾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嫁女不嫁龙江村,上个山岭如上梯。”这座坐落在南渡江边的小村落,地势高低不齐,土地贫瘠,在解放前是周边地区最穷困的村庄。

穷困的龙江乌什村,村民们也只能是“靠江吃江”。运竹排、捕鱼虾、捡河蚌、割刺笋……这条南渡江哺育了一代代龙江乌什村人。如今,随着上游水电站的建设和生态保护,南渡江已禁止乱砍伐树木和过度捕鱼,昔日热闹繁华的渡口也逐渐寂静下来。村民们开始陆续种植橡胶、槟榔或外出打工,生产生活和南渡江的联系不似往日紧密,可还是有许多与南渡江有关的传统习俗流传至今。

在龙江村,每年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村里的大日子。每到那天,在外的游子们都会赶回村庄,参加村里一年一度的赛龙舟活动。无论男女老少,只要谙水性的都可下水上船参加,带着斗笠的妇女们齐吆喝,老壮少男们光着膀子,打鼓舞龙来加油。

年满7岁的孩子们通通被赶下水去洗龙水澡,村民们把从集市上买回来的竹扇子撒到江面上,让孩子们去捡,谁捡的越多,谁得到的奖励就越高,以此来激励孩子们学习水性。这项端午节传统沿袭至今,已成为了南渡江澄迈段的端午节传统活动,不仅是龙江乌什村人,周边的村庄村民和金江镇居民,在端午节这一天都会携儿带老赶来,观看龙江乌什村的精彩龙舟赛。

古村傍风景点要吃旅游饭

2011年至2012年,南渡江澄迈段的谷石滩、九龙两座电站相继建设完工。南渡江段的水位日益上涨,龙江乌什村人昔日“靠江吃江”的日子已很难维持下去。

尽管拥有旖旎的自然风光,可土地贫瘠、道路不通的龙江乌什村一直摆脱不了贫困帽子。直至2005年,村民人均收入不足800元。2005年3月,澄迈县委、县政府把龙江乌什村列为文明生态村创建村庄,时任县长杨思涛亲自抓创建工作,并从县长备用金中拨出20万元支持龙江乌什村创建红色文明生态村,群众自筹资金3.7万元,投工投劳3个月,建了环村大道,对村里7条小巷进行了硬化,并在环村道路两旁种上5000株槟榔。由此,龙江乌什成为澄迈县第一个红色文明生态村。

经过9年的改造,这座南渡江畔的古村落焕发新机。昔日泥泞不堪的村道变成了水泥硬化道,村道两旁槟榔树硕果累累,村口那口水塘里白鹅曲项高歌,村民在大榕树下闲谈农事年景。

在村口的槟榔树下,村委会主任陈焕日正带着村民们盖茅草亭子,准备在此建一个农家乐。他告诉记者,随着南渡江旅游开发的消息传出后,陆续有游客前来南渡江游玩。他们准备建一个农家乐,让游客们在村里品尝农家饭菜。

距离农家乐不远处,由澄迈县文体部门投建的龙舟馆已经建设完成。澄迈县想借助这次南渡江旅游开发契机和龙江乌什村赛龙舟的优良传统,在此建立龙舟训练基地,以此开发南渡江旅游产品。

而下一步,澄迈还计划在龙江乌什村后的龙头山风景点,开发建设休闲度假住宿区和观光楼。不久的将来,人们可以从龙江乌什村古渡口登船泛游南渡江,划龙舟或漫步休闲绿道,中午品地道农家菜和江鲜,夜晚可休憩乡村酒店,听着虫鸣蛙叫而眠。

时光,犹如南渡江水静静流淌,这座江边的古村落,在江水流淌的伴唱中,正焕发出勃勃生机,继续向幸福生活前行。 (本报金江9月9日电)

专家连线

海南旅游研究所所长杨哲昆:

内陆山河旅游开发已成海南旅游趋势

海南旅游研究所所长杨哲昆:听说澄迈要启动南渡江内河旅游开发,我精神为之一振,目前海南的滨海地带开发已经逐步成熟,由滨海转向内陆山河旅游开发,这已经成为了海南未来旅游发展的趋势。

无论任何旅游产品,生态、生活和生产是三大基本内容。要开发南渡江旅游,我认为澄迈首先要考虑的是围绕其滨江特点的生态系统来做旅游规划,要注意以下四点。

第一,滨河区域有其特殊的生态特点,不适宜短时间内大规模开发,要区分不同河段流域的生态特点,要保证两岸生态可持续发展。

第二,旅游是异地文化体验,不能仅靠生态,在南渡江旅游开发中注意研发贴切滨河特点的旅游产品,使之和现在已有的旅游资源形成互补。

第三,河道是内河旅游的主要景观带,要保证河面项目的合理、合法性。政府应该将江面的开发权掌控在手中。

第四,我省这几年统计的旅游数据表示,由于旅游资源相似,我省很多市县出现了争夺旅游客源的趋势。为避免与周边市县竞争,澄迈在开发、奖励等政策上要注意与周边市县区别开来,可在规划前与其他市县进行交流沟通,以此弥补他们在旅游开发中的不足。

本报记者孙慧

(本报金江9月9日电)

网友互动

@假装是网友:南渡江从源头奔流而下,冲出一片富饶的天地,她带着生命和智慧,滋养着海南人民,她不求回报,只求她的子女生活快乐幸福。一直希望能多些了解她,但苦于没有机会。海南日报做的这组报道,让琼岛子女有机会了解母亲,进而热爱她,非常及时,非常深入,非常有意义。感谢!

@卖报小行家就是我:一路摆渡,渡出一个风景如画又历史悠远的金色水道。来海南第四个年头,盼与你有一个亲密约会!

@垃圾桶吃货乐无边:人在岸上走,鱼在水中游。一眼望去,尽是喜人的绿色,哪里还耐得住!迫不及待地想要驾一叶小舟,在青山绿水间自由遨游!

@青春记忆官微:据说在未来的规划设计中,金江大桥上将镶嵌或雕刻体现澄迈文化色彩的纹饰,在秀水明山之间,以清新雅致的姿态舒展于江上。好期待!

@起点网微博:海南的母亲河,独特而瑰丽的原生态美景,还可去农家乐享受茅草亭、农家菜、青笋江虾,真真是醉了。

@minicafe:在海南土生土长,却从来都不知道我们的母亲河有如此之美!如此诗意的景致,才能养一方质朴柔软的人吧!

人物访谈

龙江乌什村68岁村民王爱凤:

南渡江旅游开发村民多条致富路

-本报记者孙慧通讯员李唐旭

“嫁女不嫁龙江乌什村,爬个山岭如爬梯,藤瓮簸箕吊得足,粥饭稀拉糟粕水……”在1970年代,澄迈县金江地区曾经流传着这样一个讲述龙江乌什村贫困的歌谣。

那个时候的龙江乌什是有名的贫困村,很多父母都告诫自己的姑娘们,嫁人千万不要嫁到龙江乌什村。可偏偏还真有一个梳着大辫子的漂亮姑娘,不顾阻拦嫁到了龙江乌什村,一呆就是48年。

“我妈当年一听说我跟龙江乌什村的小伙子谈恋爱,给我唱了这首歌谣,劝阻我别嫁到龙江乌什来。”68岁的龙江乌什村村民王爱凤告诉记者,当年她在建设水库时认识了龙江乌什村的小伙子陈文浩,两人在工作中产生了感情,谈了6年恋爱才冲破父母阻挠,幸福结合。

王爱凤在龙江乌什村的48年间,亲眼看着村里的泥水路成了水泥路,茅草房变成了平顶房,亲身经历了这座村庄的一场蜕变。

“当年县长来我们村帮扶,第一顿饭就是在我家吃的。”王爱凤说,2005年时任县长的杨思涛来到村口,看到村里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很是难过,立即带着工作组扎在村里,筹资20万元修了一条绕村水泥路。

修了水泥路,龙江乌什村村民们出入方便了,他们种植起了橡胶、槟榔,日子越过越好,村里很多茅草屋翻新成了平顶房。

王爱凤说,秀丽纯朴的小村庄也陆续吸引了一些游客前来参观游玩,尤其是到了端午节赛龙舟,海口、定安等地区很多人都会携儿带女过来观看。

“现在南渡江搞旅游开发,肯定对我们村有好处,游船可以停靠在我们村渡口。到时候,村里可以建农家乐,卖点水果特产,村民们岂不是又多了一个挣钱的路子!”王爱凤已经打起了南渡江旅游开发的生意经,她想着把自己的小卖部开到渡口边上去,多挣点钱。

这座古老的村落,因为南渡江开发而变得沸腾起来,村民们有的忙着装修农家乐,有的组织龙舟队,大家都期待着南渡江旅游开发带来的新变化。

(本报金江9月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