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谷堆社区 首页
在省地质博物馆看古时候的安徽

一个城市的发展必须有相应的文化素质来支撑和烘托,任何城市的现代化进程都不能丢掉文化这一城市的灵魂。博物馆不仅是一个展示文物的场所,它还承担着延续文化的使命。作为合肥城市新地标,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安静地等待求知若渴的市民前来参观。

地质博物馆 坐拥“双名片”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坐落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天鹅湖畔安徽省文化博物园。安徽省地质博物馆是地质、自然科学类博物馆,是安徽省的文化工程之一,是一个具有现代化、高科技、独具特色的地质古生物专业博物馆,是珍稀地质矿产标本收藏、研究中心,是国土资源知识普及与青少年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在省地质博物馆看古时候的安徽

馆区总建筑面积26495平方米,陈列面积16902平方米;新馆设有序厅、地球厅、生命演化厅、恐龙厅、矿物岩石厅、资源与环境厅六个常设展厅,附设中庭休闲区、4D科普影院、多功能学术报告厅、临时展厅及室外景观区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的前身为安徽省地质矿产陈列馆,1987年9月更名为安徽省地质博物馆。2004年,经相关部门批准、批复,在原属安徽省地质试验研究所的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基础上组建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同时加挂安徽省古生物化石科学研究所、安徽省地质博物馆两块牌子。2008年,安徽省地质博物馆新馆正式开工建设,被列入省“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安徽“861”行动计划。2012年,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主名称变更为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同时加挂安徽省古生物化石科学研究所、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两块牌子。同年,安徽省地质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并免费对外开放。

六大展厅 展现地质安徽

博物馆序厅位于南楼东一层入口处,序厅进门中间位置摆放的是天然水晶球,其直径达1.61米,重达5.7吨。右边是汉白玉浮雕墙,描绘的是地球生命进化简图。地球厅以“地球——生命的摇篮”为主题,突出表现地球形成、构造、演化的过程,进而揭示地球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与生命起源和演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大厅进门以一个曲面LED地球动态地介绍地球的演化历史,并且四周以展板的形式辅以图片文字说明。后半部分主要是以场景的形式模拟火山喷发、风化运动、冰山运动等地球的内外动力作用,并以多媒体结合图片及文字说明的形式重点介绍了安徽大别山的造山运动和中国实时地震带分布图。

在省地质博物馆看古时候的安徽

生命演化厅以“生命演化”为主题,地质时代为主线,采用实体化石标本、模型标本、图文展板、复原场景景观和互动多媒体等展示形式,按生命演化的各个阶段分别介绍地球上的生命起源、发展和演化的进程。精选的651件化石珍品是展示亮点,其中蓝田生物群、巢湖鱼龙及带毛恐龙等化石尤其珍贵。恐龙厅是该馆的主要展厅,纵跨二、三、四层。二层是恐龙基础知识、大型恐龙骨架和生态复原展区,大厅中央展示了有代表性的9具恐龙骨架;三层是恐龙专题知识展区,设置安徽寻龙、恐龙食性、恐龙生殖、恐龙飞向蓝天、恐龙近亲、恐龙灭绝事件等专题;四层是恐龙互动展区,设置恐龙大合影、恐龙复活大猜想、魔幻小屋、与恐龙赛跑、恐龙小乐队、画出我心中的恐龙等13种互动展项。

在省地质博物馆看古时候的安徽

收藏安徽 仅有的“天外来客”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馆藏标本约4.5万件,汇集了各种矿物、岩石、古生物化石及观赏石和宝玉石精品等,其中安徽的陨石、巢湖鱼龙化石、皖南恐龙蛋、恐龙骨骼、恐龙足印化石等尤其珍贵。这里有安徽仅有的“天外来客”——石陨石,一块于1994年来到庐江,一块于1977年来到亳州。该馆研究人员与中科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合作在《古脊椎动物学报》以“安徽黄山中侏罗世蜥脚类恐龙一新属种”为题的学术论文,是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在皖南地区中生代恐龙动物群研究取得的重要成果。

博物馆展现的是一座城市历史人文的累积沉淀,地质博物馆内的珍藏让人们从不同角度透析远古时期的安徽是个啥模样。城市经济高速发展时,更需要冷静和沉着来接受科学的洗礼。作为合肥新地标,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如同一位诲人不倦的长者安静地等待市民的到访。  

小编感受:省地质博物馆的展示让市民和全国各地的人民都可以了解到安徽的发展史,同时也是安徽成长的见证,希望这些安徽的史籍可以完美长期保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