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圩村 首页
清爽长春,崛起中的东北亚避暑胜地
 悦目的冰雪风光、美妙的冰雪体验、激情的冰雪赛事、欢乐的冰雪童话、浪漫的冰雪温泉、开心的冰雪年俗、便捷的冰雪之旅、厚重的冰雪文化……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天,冰雪之都长春变得格外红火热闹,无数的游人慕名而来,争赏冰雪季长春的风采。
  窗外冰雪未消,长春却已着手研究避暑。
  跳出传统观光游发展模式,长春旅游以建设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统领,以打造东北地区旅游度假中心城市和东北亚区域性旅游名城为抓手,强力推动一季游向四季游、观光游向休闲游、景区景点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努力实现在探索中发展、调整中提升的华丽嬗变。
  打先锋、站排头、做表率。早在去年年末,长春市委、市政府就在准确把握自身优势和市场需求的前提下,出台了《关于做大做强冰雪和避暑旅游产业的实施意见》,大力推动冰雪和避暑旅游产业发展,培育冬季和夏季“两翼齐飞”的旅游发展新格局。
  同步发展冬季和夏季旅游,长春走在了全国前列,更是全国第一个出台避暑产业政策的城市。
  咬定青山不放松,撸起袖子加油干。初春时节,长春市旅游局抢占先机,超前谋划,邀请中国旅游研究院和长春市产业发展研究院,依据《实施意见》,着手具体规划,将提升冰雪和避暑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推入实操层面,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山雪山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短短几个月,对接、沟通、洽谈……推进避暑旅游产业发展的举措紧锣密鼓;踏查、调研、取经……摸清产业底数的步伐有条不紊。
  从一幅壮美的冬游冰雪图到“消夏休闲胜地、文化游览名城”;从“最佳避暑旅游城市”到春娇艳、夏清爽、秋缤纷、冬水墨的四季美景,长春旅游步伐坚实、足音铿锵,正朝着东北亚区域性旅游名城阔步前行。
  厚植优势 筑牢基础
  搭建起一条泛旅游避暑产业链
  长春夏季的神奇与精彩,用一个词就恰到好处——“清爽”。
  长春之清爽,在其独特气候的凉爽,明山秀水的灵爽,风情浓郁的豪爽,平和淡定的舒爽,时尚休闲的逸爽……
  初入长春的人,几乎都会由衷地发出赞许之言。
  这里山水秀美,汇聚天地灵气;这里人文气息浓厚,令人流连忘返;这里气候宜人,夏季最热月份体感依然凉爽,被命名为“中国最佳避暑旅游城市”,是人们纳凉去暑,休闲度假的必选之地。
  早春三月,长春紧密衔接冰雪旅游热潮,深度谋划避暑旅游发展,深入落实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做大做强冰雪和避暑旅游产业的实施意见》,启动编制避暑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挖掘资源潜力,厚植文化内涵,无缝贴合自然资源,正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
  明净天空下,清澈秀水流;山峦起伏间,林茂花繁艳;风光旖旎景,靓丽风情路……
  每年进入6月以后,清爽的长春总能带给人们最美好的体验。凉爽的气候、清新的空气,已成为长春发展消夏避暑旅游的最大卖点。
  长春地处东北亚的中心,四季分明,气侯条件优越,城区绿化覆盖率、空气质量优良率高,夏季无酷热是长春最大的气候特点。即使在最热的7月,长春平均气温也只有22.7℃至23.2℃,凉爽成为长春不可多得的避暑资源。清爽的天然资源、优美的城市环境、浓郁的地域文化、豁达淳朴的民俗风情,使长春成为人们避暑度假的好去处。
  近年来,长春不断厚植优势,筑牢了避暑旅游的基础,消夏避暑成为这座城市的金字招牌。
  深挖资源,开创品牌,全国首个举办消夏节
  2007年7月,长春首创消夏节。充分展示长春夏季得天独厚的消夏、避暑资源优势,开发清爽避暑产品,形成了夏季特色旅游品牌,为全省乃至全国避暑消夏产业发展竖起了一面旗帜。
  经过十年发展,长春消夏节已从青葱幼苗成长为参天大树,成为一张特色鲜明的城市名片。
  啤酒节、净月潭森林马拉松、国际山地自行车马拉松赛、航模飞行表演、热气球升空、花车巡游、民俗表演……每逢消夏节,丰富多彩的活动安排,日益焕发的清凉魅力,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造就了蜚声国内外的消夏盛会,成为长春百姓和广大游客的节日,每年长春消夏节期间,参与活动的市民及游客人数都在1000万人次以上。
  消夏节已经向人们证实:发展旅游业,除靠名山大川、名胜古迹之外,也可靠凉爽资源。10年间,长春消夏节旅游总收入突破2000亿元,旅游人数突破1.3亿人次。2016年,长春首次获评“中国最佳避暑旅游城市”,也成为全国首个专门出台避暑旅游产业发展意见的城市。
  民生视角,惠及百姓,打造夏日的欢乐海洋
  推动避暑旅游产业发展,长春始终坚持民生视角,让百姓乐呵,让市民幸福。
  仅以长春消夏节为例,它强烈的民生取向,就使其在千节万展中独树一帜,也成为长春市120多个节庆展会中,群众参与最广泛的一个,拥有旺盛的生命力。著名旅游专家王大悟在深入研究长春消夏节后曾这样评价:“长春消夏节是我国第一个最贴近民众生活的旅游节庆产品。”
  每个避暑季,长春消夏避暑活动总量逐年增加,由40项增加到100余项,活动活动设计的原则也是“零门槛”,森林徒步节、森林马拉松、消夏狂欢夜、广场文艺演出、民俗表演、户外露营大会等……老百姓都可以参与进来。
  长影世纪城华夏翱翔项目、巴蜀映巷特色商街、农安海之恋广场国际马戏节、消夏观光夜市、商业美食街等丰富了市民夏日休闲时光,莲花山花海、音乐节,九台、双阳的乡村旅游采摘活动和露营活动,长影世纪城、伪满皇宫博物院、国信温泉、关东文化园的特色消夏活动,满足了各类消费群体的多元需求,为市民和游客带来全新的消夏体验。
  招牌旅游线路丰富多彩,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更加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为游客们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旅游进社区”惠民活动,引领市民在旅游活动中亲近自然、感受幸福。
  产业联动,经济拉动,避暑经济风生水起
  依托消夏节这一品牌,长春加快推进避暑旅游与工业、农业、牧业、文化、体育、教育、商贸等产业融合发展,深入挖掘消夏旅游资源,积极培育消夏旅游品牌活动,不断丰富消夏旅游产品内涵,大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旅游服务质量……长春的夏季旅游市场充满活力。
  把凉爽变成资源,把资源变成财富,在长春消夏节的大旗下,文化、体育、经贸、会展等活动一个接一个,形成一条“泛旅游”产业链,将一篇“大消夏”的文章做得风生水起。
  借助避暑产业发展,长春与国际、国内间的交流沟通更加广泛,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进一步拓宽。充分释放出避暑旅游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断提高旅游经济占全市服务业比重和对GDP的贡献率。
  理念升级,观念转变,瞄准休闲度假城市
  让生活慢下来,让心灵静下来。近年来,长春依托夏季气候清爽的自然资源优势,把过去推广观光型的旅游产品向以清爽资源吸引大家的休闲型旅游产品过渡,依托“山高、水清、气爽、城美、村悠”休闲度假旅游资源,打造休闲度假城市。
  在去年出台的《关于做大做强冰雪和避暑旅游产业的实施意见》中,强调“着力打造一批基础设施完备、产业融合度高、特色鲜明、四季皆宜的旅游度假区”的目标,更为长春打造休闲旅游度假城市指明了方向,标志着长春旅游产品内涵的升级和理念的更新,标志着长春市的避暑旅游产业有了新的认识、新的发展。
  强化顶层设计 推进多元融合
  为全省避暑旅游产业发展创造经验
  全国首个举办消夏节,全国率先出台冰雪、避暑旅游产业实施意见,全省率先启动避暑旅游产业规划编制,东北地区第一个获得“中国最佳避暑旅游城市”称号……一个个关键词汇集一起,为长春避暑旅游产业未来发展埋下了关键性的伏笔。
  中国旅游研究院与中国国家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连续3年的研究表明,长春市夏季气候优势显著,连续3年在全国排名前列。2016年6—9月,长春市接待国内外游客2079.71万人次,同比增长17.82%,占全年总接待量的31.04%;实现收入381.9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76%,占全年总收入的28.49%。夏季是长春旅游的重要时段,长春避暑旅游发展潜力巨大,前景良好,冬季和夏季“两翼齐飞”的旅游发展新格局正在形成。
  成绩并没让长春旅游人自喜,他们深入思考,自我审视,瞄准问题,补齐短板。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分析,避暑旅游不同于避寒旅游,其市场需求总量、需求人群范围远比避寒旅游大得多。对学生与教师群体、老年群体及“火炉城市”居民三个避暑市场主体的不完全统计与分析显示,全国避暑旅游市场潜在规模至少超过3亿人,考虑避暑旅游消费周期长、频次高的特点,避暑旅游每年将会创造5000亿元至6000亿元的“大蛋糕”,这绝对是一大笔经济账。而这5000多亿蛋糕,在与各兄弟省市的竞争中,长春又能分食多少呢?同时,避暑休闲城市的竞争激烈,烟台、青岛、贵阳、昆明、哈尔滨等城市都打出避暑的旗号,产品也越来越多,避暑旅游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事实上,这样的解读视觉弥足珍贵,也给长春提出了新课题。
  “对避暑气候资源优势认识不充分,避暑旅游总体上还处于培育期,避暑旅游城市品牌和市场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升,避暑旅游产品支撑不足……”经过深入思考,多方调研,长春市旅游局对全市旅游业发展的短板有了清醒地认识。
  “发展避暑旅游,应着力推进避暑旅游产品和要素的配套开发,延伸产业链,提升消费水平,整合避暑旅游目的地内的相关旅游资源,推动多元融合。”长春市旅游局局长曲笑认为,避暑旅游应全域化发展,特别是在避暑旅游开发空间、避暑旅游产业、避暑旅游受众等方面的全域化,通过对资源重新整合,在各个空间板块上形成不同特色的避暑旅游产品或业态。深入开展避暑旅游产业规划,借助外脑,为全省出台避暑旅游产业政策意见、推广“22度吉林”品牌蹚出路子,创造经验。
  “在发展避暑旅游上,我们要有通盘的战略思维,要有良好的发展规划,当然也需要企业界更积极的参与,不断组合成丰富的产品,让长春的避暑游成为继冰雪游之后的又一个享誉中外的旅游品牌。”曲笑表示,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避暑城市要发展,更需要有市场主体的深度介入,要培养出具有行业带动力的避暑龙头企业,通过它们来带动众多的中小企业,从而形成更具丰富性的一些产业规模,才能进一步提升休闲度假客的避暑休闲体验,围绕着休闲度假,强化供应侧的改革,增加有效供给,着力推动“避暑+”,特别是“+地产”、“避暑+康养”等新业态的发展,真正从根本上解决供需矛盾。
  思路清晰,行动迅速。
  目前,长春已经启动编制避暑旅游发展专项规划,做好顶层设计,系统谋划长春避暑气候资源保护与开发,线路产品开发、产业发展、宣传推广等,推动长春避暑旅游发展。
  22度的夏天 相遇长春
  打造国际知名避暑旅游目的地
  碧水清溪,树绿阴浓。22度的夏天,舒适宜人。
  今年,长春在避暑休闲旅游方面将有新突破。坚持“资源为根,特色为本,文化为魂,市场为导向”的总体原则,突出城区文化特色抓存量,发挥县域生态优势扩增量,以文化为“魂”,加快城市特色文化的挖掘与产业融合,走品牌化、差异化发展之路;以创新为“源”,推进体制创新、业态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走现代创意发展之路;以项目为“核”,夯实产品、基础设施两大产业发展支撑内核,走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全面打造旅游产业体制机制、旅游产品供给、旅游品牌营销、旅游服务质量、旅游市场监管“五个升级版”,逐步构建彰显文化个性的旅游产品体系、精致贴心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特色鲜明的旅游品牌营销体系、标准规范的旅游质量保障体系,让长春成为国际知名的避暑旅游目的地。
  加快创新步伐,推进旅游体制机制改革升级
  长春将加快推进成立长春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整合资源、协调各方、促进产业发展的综合协调职能,推动全市旅游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创新;加快筹建长春旅游数据中心,建立科学高效的旅游统计体系,逐步建立形成旅游统计、数据分析、监测预警、涉旅决策咨询、相关产业引导、区域数据交流等“六大平台”;创新旅游投融资模式,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资本参与的方式建立长春旅游产业投资基金,鼓励民营企业、金融机构、民间资本参与长春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
  加强产品支撑,以避暑+推进产业融合
  长春将加快开发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开发,启动奢岭国信南山温泉旅游度假区、庙香山休闲旅游度假区、双阳湖滨水生态旅游度假区、神鹿峰森林旅游度假区、关东文化园休闲旅游度假区5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加快九台土们岭乡村休闲游、双阳普安公社乡村民俗游、农安剑鹏牧业休闲游和波罗湖湿地游、朝阳乐山都市农业休闲游、兴业现代休闲农业游等一批特色休闲度假类产品开发。
  在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上,完善中国一汽展馆、一汽红旗展馆、一汽大众、一汽轿车生产线的外向度和旅游服务功能,推进长拖文化创意产业园、吉柴历史文化街区文化创意旅游产品开发。支持万达长春影视文化街区建设,提升吉林艺术学院、东北师大音乐学院等高校艺术团体的品牌影响力。推进高品质文化创意园区、特色休闲商街、主题公园等文化休闲旅游产品建设,支持创作一批以文化旅游为主题的游戏、动漫、音乐、游记以及影视作品,打造城市文化特色的驻场演艺产品,丰富旅游文化生活。完善柳条边、长春厅衙署、长春道台衙门、中东铁路、沙俄领事馆、南大营等近代历史遗迹及宗教文化场所的旅游功能。充分利用榆树、农安、德惠、双阳等地历史遗址考古成果,推进遗址类公园、景区建设。以伊通河百里生态长廊建设和旧城改造为契机,增加城市旅游休闲功能,完善旅游服务设施。
  在乡村旅游上,加大“乡村+温泉”“乡村+研学”“乡村+康养”“乡村+休闲”等特色产品开发力度,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精品。积极培育乡村旅游合作社、休闲农业合作社等乡村旅游新业态,鼓励引导乡村旅游组织化、集群化、差异化发展。积极参与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全国特色旅游景观名镇(村)及吉林省星级乡村旅游示范单位、A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创新乡村旅游节办节形式和内容,突出特色、提升档次、扩大影响,打造长春乡村旅游活动品牌。
  在工业旅游和红色旅游产品开发上,推进汽车文化公园、汽车博物馆、轨道客车博物馆等特色工业旅游项目开发;深入我市挖掘红色旅游资源,制定《长春市红色旅游发展规划》,推进红色旅游与自然生态、历史文化、民族风情、乡村休闲、都市生活等各类旅游资源融合发展,培育形成主题鲜明、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复合型旅游产品和线路,满足多样化的旅游市场需求。
  在培育旅游新业态上,长春将积极促进旅游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集聚发展,加快发展“避暑+研学”“避暑+交通”“避暑+新型养老”“避暑+康体养生”“避暑+特色购物”“避暑+互联网”“避暑+金融”等新型业态,引导旅游企业积极发展线上旅游,不断培育旅游经济新形态、旅游产品新业态。

  强化宣传营销,让长春避暑品牌叫得更响
  大力加强营销推广。采取城市形象推介与旅游产品营销并重、“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等形式,面向海内外客源市场积极策划举办系列旅游主题营销活动,进一步擦亮“休闲消夏胜地、冰雪体验之都、文化游览名城”城市旅游品牌。务实推进与天津、杭州的旅游交流与合作,力争在新闻媒体互动、旅游客源互换、旅游企业互利、旅游项目招商方面取得新突破。
  策划举办首届东北亚旅游文化节。在为期一周的文化旅游节期间,将举办东北亚文化旅游节推介会、不同国家民族特色文艺演出,以及旅游风光展、美食品鉴、旅游纪念品展销等活动,推进东北亚国家旅游文化交流,客源互换,推进东北亚区域旅游文化名城市建设步伐。
  加大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力度。谋划储备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功能强、综合效应好的重点项目,强化项目对接服务。科学投入旅游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支持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全年计划新建、续建项目67个。加强与商务、外事部门合作,通过搭建旅游项目招商平台、建立招商联络机制、利用海内外营销机构等途径强化项目招商。
  强化公共服务,推动全域旅游提升全民意识
  在保障完善公共服务上,长春将在积极拓展航空网络的同时,研究制定《长春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总体规划》,强化旅游目的地综合服务功能。启动九台土门岭长吉游客服务中心项目建设,提升长春旅游集散中心、长春文化旅游集散中心、火车站游客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和运行效率;合理规划“一日游”产品体系和“旅游直通车”运营规模,探索建立城市旅游公交环线和乡村旅游连片区域的旅游专线产品,加快人群聚集区域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利用景区、旅行社门店、银行网点增设长春旅游咨询服务网点,逐步形成覆盖全市的旅游咨询服务网络。
  深入实施“厕所革命”,指导各县(市)区、开发区进一步提升旅游景区、旅游线路沿线、交通集散点、休闲步行区等厕所数量及标准,指导A级旅游景区全面加强旅游厕所日常管理,积极探索因地制宜、以商养厕新路径,全年计划完成新建、改建旅游厕所100座以上;完善旅游标识引导体系,在市区、城市出入口及干线公路新建一批旅游交通引导标识牌,重点加强对4A级以上旅游景区、全域旅游示范区、重点乡村旅游经营单位的交通引导;积极推进智慧旅游平台建设和应用,开发“长春旅游”APP综合管理和服务平台,加强游客集中区域的Wi-Fi覆盖。推进旅游应急管理系统、旅游呼叫中心、旅行社电子合同及行程单系统、导游员及领队培训系统、终端信息查询系统等智慧旅游平台的应用,提高长春旅游公共服务智慧化水平。

  同时,简化旅游行政审批流程,深入开展旅游行政审批“一门式、一张网”的项目优化、流程简化、时限压缩等工作,实现项目的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强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一批旅游人才培训和实训基地体系。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