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尔格勒赛汉镇 首页
陶布秀尔匠人宝尔扣!

陶布秀尔匠人宝尔扣


   来源: 阿拉善日报

  在巴彦浩特喧闹的民族文化街,有一家独特的乐器小店,墙壁上挂满了马头琴、陶布秀尔等蒙古族乐器。年逾60岁的宝尔扣老人用手抚摸着一把把乐器,他才刚出院几天,就迫不及待地回到这里,惦记着他未做完的陶布秀尔,惦记着让他沉醉的美妙音符……


  蒙古族能歌善舞,“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这句话毫不夸张,从小在牧区长大的宝尔扣也不例外。没有拜过制作乐器师傅的他,凭借着多年木头雕刻的经验,自己摸索着一步一步制作乐器。从2006年制作第一把陶布秀尔,至今10多年过去,宝尔扣老人已经成为阿拉善少有的陶布秀尔制作人。


  这间不大的小店,外间展示着精美的陶布秀尔,内间是老人的工作室。只见屋内摆满了锯木器械和雕刻工具,才从银川出院的老人,第一时间就回到了这里,怀抱着陶布秀尔,手里拿着工具正在仔细雕刻,神情专注。“几天不摸这些制作工具和陶布秀尔,心里就像缺了什么似的,非得摸一摸才觉得安心。”老人这样说。


  “陶布秀尔是我们阿拉善卫拉特蒙古族独有的传统乐器,它的历史比马头琴还古老。你看,它的外形和马头琴很像,琴头形状最常见的是羊头、骆驼头、马头。”老人边制作,边介绍说:“琴身有的是圆形,有的是方形,上面的图案是吉祥云、哈达,寓意吉祥美好。”


  因为陶布秀尔极其罕见,为了使这一民族乐器得以真正恢复,阿拉善盟文联于2008年先培养了两位试做陶布秀尔的老师,宝尔扣老人就是其中一位。2008年,老人花了3个月才做出了50把陶布秀尔,而到现在他2个月就能制作180把。时光让老人脸上的皱纹越来越多,但他制作出来的一把把陶布秀尔却愈发精美。


  说到第一次制作陶布秀尔遇到的困难,老人自己都忍不住笑了。“刚开始做不利索,也没有那么多工具,要一步一步琢磨。做第一把陶布秀尔就花了好几周。”陶布秀尔制作,看似很简单,但是从选木料到设计绘图,从锯木到精心雕刻,从上色到调音,都需要很长的时间。


  “这个只有两根弦,一根高音一根低音,三根弦的都很少见。”说着,老人让记者闻一闻琴木,“你看这个琴音孔是会散发香味的。制作这个音孔可是非常讲究,琴头大,音孔就得大,琴头小,音孔就得小。否则做出来的陶布秀尔弹奏声音就不好听了。”说话间,老人随手拨弄琴弦,弹奏起陶布秀尔,美妙的声音回荡在春日的午后。


  工作室工具琳琅满目,同一种类型的工具就有几十把。宝尔扣老人一一为记者介绍,这些大点的机器都是切割木头和固定雕刻用的,而小点的雕刻工具都是用来细雕和磨琴木用的。“这些工具少一个都不行。”老人说着,拿起一个工具:“这个是专门凿木头用的,是我从北京买回来的,别的地方都一般买不到。有了这个工具把木头凿好再雕刻就容易多了。”


  制作陶布秀尔最重要的是选制作琴身的木料,材质和工艺决定陶布秀尔的音色。一般琴身用的是桐木,琴杆是花木。然后是锯木,砧木头和雕刻,最后一步是上色晾干。看似很简单,其实每一步做起来都非常复杂,需要极高的耐心。“慢工出细活,一把好的陶布秀尔就是要精雕细磨,音色才会好,弹出来的曲子才美妙。”他说道。


  工作室里有一张晾干的白色羊皮,面对记者的好奇询问,宝尔扣老人说:“最原始的陶布秀尔,其实不是用木料做的,而是用羊皮做的。最好的皮子是青羊,也就是野羊,其次是山羊皮。皮子越薄制作出来的陶布秀尔声音越好听。”老人下一步想试着用羊皮做一把陶布秀尔。


  从2008年试做陶布秀尔,随后举办“陶布秀尔”培训班,并在民族小学建立“陶布秀尔”传承保护基地,陶布秀尔这一乐器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并走上舞台。到现在为止,宝尔扣老人已经做了600多把陶布秀尔,除了给学校和演出团体,私人来购买的也很多。“哪儿的人来买的都有,连新疆都有学校来买呢。”老人骄傲地说,这说明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在了解陶布秀尔。2010年上海世博会,宝尔扣老人还带着陶布秀尔去了会场,现场展示陶布秀尔制作。“我就是想让更多人知道陶布秀尔,让这乐器继续传承下去,将这带有阿拉善特色的民族乐器介绍给全世界。”他笑着说。


  现在不忙的时候,宝尔扣老人也会用陶布秀尔弹奏一两首简单的曲子,这个不擅长演奏的人,制作了无数把陶布秀尔。每当有演出时,坐在台下欣赏演奏者用他制作的陶布秀尔演奏美妙的音乐,就是他最开心的时候。本报记者孟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