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拴马村 首页
滁州著名风景,琅琊古刹
寺西归云洞内,有宋治平元年(1064年)杜符卿摩崖石刻两处。在玉皇殿西150米清风亭后,有南宋抗金名将辛弃疾于乾道九年(1173年)冬,亲书纪游的摩崖石刻。还有明代、清代、民国的石刻约200处。
琅琊寺中藏有很多佛教经典、字画和历代名人题字的匾额。琅琊区政协办公室原主任仇一曾在《琅琊文史》第二辑《跟随魏心一专员巡视琅琊山》一文中,回忆1949年春节之前,陪同专员魏心一视察琅琊寺时的情景:“丰富多彩,金碧辉煌,是古寺精华所在的藏经楼,在大佛主殿的顶楼之上。根如大和尚打开常年深锁的樟木、楠木的橱柜,让我们大开眼界,参观到大批金铸、牙雕、玉刻、瓷塑、泥捏、木摹的各型佛像、佛家经典、文集、精辟的佛经原件和复制的佛师手迹、笔记、帖册,令人襟臆扩袤,一扫尘埃。在讲究的藤竹箱笼间,还聚藏许多绘画、书籍,精奇夺目,缤彩纷呈。其中价值连城、叹为观止者,有唐寅、文征明、仇十洲、丁南羽、朱徽、郑板桥、戴虎卿的绘画杰作,还有刘子冈书楹联和满清最末一个探花商衍鎏的手书双联,其中最珍贵者有:古印度梵文贝叶真经和贝叶佛像、蜀僧竹禅和尚亲勒策页(竹简)真经。此物只应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回看。可惜这些珍贵的宝藏,在文革期间被红卫兵造反时夺走即不知去向”。
文化大革命中寺内菩萨全被砸毁。1977年成立了琅琊山管理处,政府拨专款修复,焕然一新。因该寺位于琅琊山上,多年来,人们习惯于称之“琅琊寺”,1984年正式以“琅琊寺”冠名。
琅琊山在民国期间成为首都南京的后花园,每个星期日都有游览专车(火车专列)早发滁州,暮归南京,当日往返。大量的南京市民、民国要人、文化名人前来游山。林森、戴季陶、邵元冲等人前来度假休闲(见1933年5月24日——6月3日《中央日报》、《邵元冲日记》);孙科、许世英、孔祥熙、阎锡山、方振武、林翔等留下了题字和碑刻;顾祝同、胡宗南等五人留下合影照片(见冷欣《从参加抗战到目睹日军投降》);丁玲、徐悲鸿、方令孺等前来游山,品尝了“滁州城内中心桥傅同兴酒馆所烧的孟公坝黑尾金鳞的大鲫鱼”,方令孺还写了一篇美文《琅琊山游记》。
1927年5月28日,琅琊山的美景引来了出巡蚌埠的蒋介石,“下午两点左右,蒋介石乘坐的铁甲专车驶进滁州站。”“蒋介石坐上特制的轿子,便向琅琊山进发”。“为防不测,蒋介石并未在山上过宿,仍然回到铁路专车上,第二天早晨5点多,蒋介石专车继续北上”。两日后,上海《新闻报》报道了此事。[3]  (《皖东文史》第三辑丁言模著《蒋介石等人兴游琅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