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坟村 首页
窝冬在周庄:围炉闲话江南雪 三毛茶楼叙衷肠

 

冬雪在周庄是下不大的。有雪的午后,偶尔能见得张厅檐角融雪后露出那尖嫩的一点灰、双桥底下的水巷上那脆生生的薄冰,还有酒作坊里随时温起的美酒。窝冬在周庄的那股安心,像是迎受着冷风的人儿忽然进了一片空调间,须臾之间眼镜上蒙起的那层温暖白雾,那样的安心。

 

 

初冬将至,我有故事和酒,少年你跟不跟我走,是否愿意一醉方休然后奔向自由。

 

 

饶是再清冷的人 总也说得出两句单薄的暖言

三毛,一位一生放逐自我的冷澈之人。短暂的一生中,她曾把些许时光丢在周庄,并与周庄本地的作家张寄寒先生结下了笔友的情谊。

 

 

1990年的深秋,张寄寒为三毛安排了重回周庄的行程,三毛为此欣喜,她在家信中告诉父亲,到了周庄要去大食螃蟹。以前只吃过两次大闸蟹,如果今生可以放怀大食一次大闸蟹,我可以瞑目了。她说:“拿生死大事来比方吃大闸蟹之乐,也只有我这种人。”

 

 

四个月后,张寄寒未盼来三毛的脚步,却收到了三毛的死讯。哀伤的张寄寒,提笔于年关爆竹声中写下了自己与三毛交往的过程,并公布了他们之间的数封书简。不久又在中市街上开辟了那座著名的三毛茶楼。

 

 

三毛从没来过三毛茶楼,但关于她的诸多记忆,带着炽热的温度,彷徨在这临水小筑里。人们用一杯清茶纪念那个逝于寒风中,纤敏而脆弱的灵魂。

 

 

围炉闲话 一杯人情阿婆茶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周庄在“古城卫士”阮仪三教授的建议下,发展保护性的旅游业。无论任何情况下,旅游开发都不得破坏古镇中原有的建筑与道路,这一信条周庄人恪守至今。所以,古雅的建筑留下的古早的人,古早的人保留着古朴的生活方式。

 

 

比如阿婆茶。瓦罐炖雨水,沸水点“茶醸”,宋人喝茶的方法,保留至今。包着头巾的阿婆们,在一个晴朗的午后围八仙桌而坐,就着冬日暖阳,就着腌菜糕点,吃茶谈天。聊的都是家长里短,但几十年街坊乡邻的人情,就是这么琐碎而随意。

 

 

哪怕是你最不想工作的季节 工匠精神也要狂欢

在不盈方尺的鞋材上飞针走线,制作出一双颜色鲜艳,装饰华丽的绣花鞋、虎头鞋;在熊熊的火炉房挥起铁锤,叮叮当当,一堆无神的金属,逐渐成为一件件装点着华丽纹饰的“庄炉”;在古老的木质机器上神奇游走,让丝缎与图案如同打印一般同时出现,编成价比黄金的“缂丝”……

 

 

位于中市街上的十二坊,是周庄传统商业与手工业繁盛的一个缩影。在千万次低调的匍匐中积蓄飞行的能量,在对“旧”的无数回临摹中,悟得“新”的模样。觉得天冷吗?那就把活干得热火朝天吧!这是最起码的周庄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