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机继续浏览本文,也可以分享给你的联系人。
水阁医院初名北洋女医局,建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今已年届双甲子。
近代天津,城市风气趋新。李鸿章坐镇时期,对西医办院已有襄赞,美国女医生在海大道开设妇婴医馆,李夫人赠匾“姮娥仙药”。这些为北洋女医局的创建做了铺垫。
女医局开设于清末新政时期。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带来空前的民族危机,新政是清朝的被迫应对。废科举,办学堂,兴实业,练新兵,天津新政风生水起,北洋女医局应运而生。这是近代中国第一所公立的妇婴医院,也是天津最早的官办医院之一。在近代城市发展中,生活逐渐告别“接生婆时代”。
光绪三十四年(1908),女医局迎来重要节点。一是聘任中华女子留洋学医第一人金韵梅;一是直隶总督袁世凯离津就任军机大臣前,拨银两万两,由长芦盐运使张镇芳督办,创设女医学堂。女医局的发展、女医学堂的开办,需要择址建房,选中了东门外水阁大街育婴堂。四月,金韵梅前去查勘,筹建讲堂、割症房、产科院各一所。图纸、预算齐备,五月开工,八月初一招生考试,七天后《大公报》刊登了录取名单。
女医学堂又创第一——天津的护士职业学校由此开端。金韵梅为学堂首任总教习。我国第一位护理专业留学生钟茂芳,1909年自英归国,任看护教习。为此编译《看护要义》一书,总统袁世凯资助,北洋女医学堂于1913年刊印。钟茂芳的《前言》汉英双语,可见中文墨迹。其写道,“就北洋女医学堂之聘”“教授生徒,即本此书意旨”。1914年6月,钟茂芳赴沪出席看护组织联合会会议,与会的八省24位代表,23人是外籍。钟茂芳提议用“护士”取代旧译“看护”,获一致赞同,看护组织联合会由此改名中国护士会。“护士”之称,汉语特色鲜明,且内涵充实——护,照料、保护;士,有学识者,意谓兼备知识、技能和职业意识。“护士”一词传天下,通常以这次会议为滥觞。此前几年,钟茂芳在津执教译书,探索推敲,酝酿“护士”的新译。水阁大街路北,那个有新生儿诞生、有医学教与读的大院,做了“护士”一词的发祥地。
女医局早期的主持者,几位学业有成的“海归”,人称四女杰。金韵梅任职至1915年。继任康爱德,1896年毕业于美国密歇根大学医科,优异的成绩、结业式上的精彩表现传为佳话。梁启超撰文《记江西康女士》,上海《申报》的报道称其为“奇女子”。康爱德在职两年。接任者曹丽云,留美归国曾任南京一家医院的院长,仰慕女医局。来津任职四载,英年早逝。丁懋英于1922年继任。丁懋英1914年作为清华学校“特别官费生”留美学医,归国即到女医局。其在任37年,有建树。医院添置透视照相及其他设备,先后修建严公纪念儿科医院楼、丽云护士楼、宝珍工友楼、爱德医师楼,建立病理化验所,诊科日臻完备,还开设分院及分诊所。起步于天津的剧作家曹禺,抗战时所作《蜕变》写了一位勇于任事的丁大夫,这个形象有丁懋英的影子。
女医局的运转,依靠拨款与劝募。1915年时因经费无着面临停摆,乡贤严修牵头组织董事会,以渡难关。为促成康爱德应聘来津,严修曾垫付两个月薪金。现存1928年女医局局长聘任合同,签字董事有严智怡(严修次子)、雍剑秋、李琴湘、严蕉铭、齐典章、卞淑成、全绍清、娄鲁青。1936年女医院附设高级护士职业学校,董事长张伯苓,常务董事李琴湘、俞品三、卞俶成,董事雍剑秋、严季约、娄昌后。
女医局是在1935年重订章程,更名为天津女医院的。此前,北洋女医局改称天津女医局,时在1915年。至于“局”改“院”,大约是随着社会上医院多起来,人们渐渐习惯于称“女医院”。有个例证,1930年女医局印行《孕妇须知》一书,封面醒目印着“天津公立女医局”,书中插图大门门楣之上,颜额三个大字却是“女医院”,反映了广泛认同的称谓习惯。
进入新中国,女医院改为市立人民妇产科医生,不久改称市立妇幼保健院。1969年至1980年名称水阁医院,后更名南开区妇幼保健院。实际上,“水阁”这个医院名,1969年前民间就已使用,1980年后也仍在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