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星城 首页
“十三五”安徽财政收入累计完成2.5万亿元

“十三五”安徽财政收入累计完成2.5万亿元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记者从12月7日召开的“美好安徽‘十三五’成就巡礼”系列发布会上获悉,“十三五”期间,全省财政总收入预计累计完成2.5万亿元,预计较“十二五”末年均增长6.9%。

财政运行稳中有进,财政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据安徽省财政厅厅长罗建国介绍,我省坚持依法理财,强化财政预期管理,全省财政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十三五”期间,全省财政总收入预计累计完成2.5万亿元,预计较“十二五”末年均增长6.9%。2019年,地方财政收入达3183亿元、居全国第11位、较“十二五”末前进3位。财政支出规模实现新突破,2016-2019年,全省财政支出分别完成5523亿元、6204亿元、6572亿元和7392亿元,连续跨过2个千亿元台阶。

“十三五”期间,全省财政支出预计完成3.3万亿元;2019年,61个县县均支出54亿元,较“十二五”末增加17亿元,80亿元以上有9个,60亿元以上有24个。

我省财政支出结构更加优化,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严控“三公经费”支出,集中财力投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把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作为财政运行底线,坚持国家标准的“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完善县级财力保障机制,2016-2019年累计下达市县转移支付9559亿元,较2015年年均增长6.7%,支持市县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财政职能充分发挥,“十三五”累计减税降费2835.9亿

我省落实“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紧扣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财源建设良性互动,坚持放水养鱼、涵养税源,编制全国首份财税事项优惠清单,省级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实现清零。

2016-2018年我省累计减税降费2835.9亿元,2019年新增减税降费802.2亿元,2020年1-10月,全省新增减税降费593亿元,以政府收入“减法”换取企业效益“加法”和市场活力“乘法”。

我省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每年省财政安排130亿元左右,采取“借转补”、事后奖补、股权投资基金等方式,支持“四个一”创新主平台、“三重一创”、制造强省、创新型省份、技工大省建设等,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坚持把政府债券作为政府融资的“主渠道”,落实专项债券发行及配套项目融资有关政策,2015年以来,累计发行10648.3亿元政府债券资金,规范推广PPP模式,为全省稳投资、扩内需、补短板提供强劲动能。

注重发挥财政政策资金引导撬动作用,累计投入91.5亿元支持打造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创新政银担合作机制,形成“安徽模式”,受到国务院领导充分肯定并在全国推广;率先在全国成立专业性、政策性的省级农业信贷担保公司,已累计安排注册资本金30亿元,支持推深做实全省农业信贷担保体系。

“十三五”安徽财政收入累计完成2.5万亿元

财政保障精准有力,促进三大攻坚战取得新成效

我省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从2016年起省市县按照脱贫攻坚任务和财政收入规模的增量、建立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增长机制,累计投入577.6亿元、年均增长29.9%,突出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在国家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考核中连续4年获“优秀”等次并获得中央奖励资金4.3亿元。

坚定不移践行“两山”理念,健全财政稳定增长投入机制,累计安排1430亿元、年均增长41%,支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省级设立专项引导资金、统筹41.5亿元支持长江经济带建设,统筹下拨31.1亿元实施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健全大别山区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探索皖苏滁河流域生态补偿,财政牵头的第一、二轮“新安江生态补偿模式”入选中组部印发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教材“攻坚克难案例”丛书。

我省把政府债务风险作为财政风险防范的重中之重,坚持疏堵并举,在全国率先以省政府名义出台管理办法,强化政府债务预算管理和限额管理,加强隐性债务动态监控、风险评估,截至2019年底,我省政府债务率为68.6%,低于财政部确定的100%警戒值,比全国地方平均水平低14.3个百分点,全省债务风险评定等级从橙色下降至黄色,债务规模适度,风险可控。

财政公共属性凸显,累计投入5260亿元实施民生工程

我省民生支出占全省财政支出稳定在八成以上,腾出更多财力向基层一线、困难地区和弱势群体倾斜,保障就业、教育、社保、医疗等重点民生支出需要。

我省健全完善民生工程遴选、审核、实施、监管、验收等一揽子联动管理机制,累计投入5260亿元滚动实施54项民生工程,惠及全省7000万人民群众、人均受益7000多元,每年民意调查满意度均保持在85%以上。

累计投入52.5亿元用于淮河行蓄洪区居民迁建;累计投入139亿元,提前完成134.2万户农村危房改造;争取中央财政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269.3亿元,省级安排36.2亿元,对纳入年度改造计划的全省棚户区改造和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进行补助。

同时,建立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建设财政保障机制,下达近280亿元支持32个贫困县补齐基层基本公共服务短板。

财政改革不断深化,地方预决算公开度评比居全国第一方阵

我省始终把改革作为财政工作的“牛鼻子”和总牵引,全面完成省委深改委明确财政厅牵头改革任务31项,坚持以深化改革破解财政工作堵点和瓶颈,省市县常态化同步提前启动预算编制工作、在全国率先实现预算公开评审省市县三级全覆盖,积极盘活财政存量资金。

2016-2019年,我省财政年终结转结余占支出比例远低于财政部规定上限,在财政部地方预决算公开度评比中位居全国第一方阵。预算绩效管理全面实施,省级层面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在地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

此外,我省深入推进税收制度改革,营改增试点、资源税改革全面推开,在全国率先建立省级涉企收费清单制度,有力减轻企业税负、激发市场主体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