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洞村 首页
亲临十八洞村脱贫后的日子

10月24日,环境优美的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实拍。(照片均为湖南日报记者李健摄


10月26日,游客在十八洞村“幸福人家”农家乐品尝苗家特色饭菜

10月26日,十八洞村人头攒动,众多游客来到这里参观游览

十八洞村山泉水厂,工人在生产线上有条不紊地忙碌

据悉,十八洞村山泉水每年给村集体保底分红,每生产一瓶水再拿出1分钱注入村扶贫基金。

雨雾盈盈,青山妩媚,深秋的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游人如织、热气腾腾

6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论述,向千年贫困发起了一场挑战

2017年2月,湖南省扶贫办宣布:十八洞村成为全省第一批脱贫摘帽的贫困村之一

脱贫之后,十八洞村奔跑的步子更加轻快工作队面临着“后脱贫时代”的新使命,村民们有了更多的美好向往,激动人心的故事越来越多……

10月底,记者重访十八洞村,截取了人们生活的6个断面,感受摆脱贫困后的村庄生长的速度、向上的力量

驻村帮扶工作队的“新使命”

10月26日晚,十八洞村竹子寨龙先兰家,火塘里柴火正旺,长条桌上摆了20多道菜,甘甜的米酒一碗又一碗

长条桌一边,是十八洞村的青壮年:杨超文、施六金、龙福高、龙先兰、龙健……另一边,是第一任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工作人员龙秀林、吴世文、龙志银、杨建军……

看着眼前一张张年轻的脸,两鬓斑白的龙秀林感慨不已:“现在的十八洞有这么多年轻人回来,乡村振兴大有可为啊!”

回忆2014年春天,工作队最初进驻时,村民们“等靠要”思想非常严重,不肯配合扶贫工作:修路占用责任田,村民寸土不让;农网改造,在林地里栽一根电线杆子,被村民追着要补偿

必须先把“人”的工作做起来,搞宣传工作出身的龙秀林深谙此道

于是,“相亲大会”、农民艺术团、农民篮球队组建了起来,锣鼓声和腰鼓队、啦啦队的加油口号,让人心渐渐聚拢村里还探索出“村民思想道德星级化管理”模式,每年组织召开一次全体村民大会。

随着各项基础建设工作的推进,村民开始相信工作队了修路、架线、抢险……以前是“看客”的村民,现在只听村干部一声喊,都上前抢着干,群众对村支两委的满意率直线飙升。

“脱贫摘帽后,村民的期望值更高了,期望能走得更快些”第二任工作队队长石登高说,扶贫工作面临着由精准扶贫向乡村振兴过渡这一新形势,要不断增强内生动力,防止脱贫后返贫,这时候尤其需要人心齐。

这几年,“11·3”精准扶贫晚会、苗族赶秋、苗年等文化活动相继举办,邻里关系更加和谐了,村民们心更加齐了

脱贫攻坚路上,队伍越来越庞大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十八洞村以后靠你们了,干!”老队长龙秀林对着十八洞村的“中坚”举起了米酒

“有我们在,队长你放心”施六金把胸脯拍得啪啪响。

火光跳跃,每个人的脸都因激动而泛红

村集体经济将突破100万元

10月25日,30多台“鄂”字头的旅游大巴一字排开,游客在村道上蜿蜒成了数公里长的长龙

记者随着人流往梨子寨方向步行,一路风景如画,野花相随坪坝里,有卖油粑粑、猕猴桃的,有煮土豆、玉米棒的,有唱苗歌、打苗鼓的,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这是十八洞景区“有史以来”迎来的最大规模旅游团“1670人,全部来自湖北。”花垣十八洞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施进兰介绍

10月28日,又有一个由1000多名中小学生组成的研学团队到达十八洞村,孩子们在十八洞村讲解员的带领下,听脱贫故事,学打苗鼓、唱苗歌,还每人带走了一块自己亲手制作的苗绣

山村风景、苗寨风情和与贫困斗争的动人故事,吸引了远近的客人,这几年,十八洞村与外界的交流越来越频密、深入乡村旅游及其衍生经济已成为十八洞村名副其实的“当家产业”,2018年全村共计接待游客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0余万元,同时带动了民宿、农家乐、生态农产品的蓬勃发展。

从大山走出的“十八洞”山泉水,业已成为十八洞村一大产业

“山泉水的产量可达一小时1万瓶,旺季的时候连续5个月每天加班到晚上11点,还是供不应求”湖南十八洞山泉水有限公司总经理邹爱华说,今年山泉水产量已突破45万箱,是去年同期的2.5倍。

据了解,水厂每年按“50+1”的形式给村集体分红,即每年给村集体保底分红50万元,每生产一瓶水再拿出1分钱注入村扶贫基金

“十八洞”山泉水,成为十八洞村致富水村里另外还有一个“致富果”——猕猴桃。2018年,猕猴桃销售收入达782万元,为村民发放分红88.5万元,人均分红1200元

“今年的猕猴桃分红有望达到每人1500元”驻十八洞村帮扶工作队副队长王本健说,村集体经济今年将突破100万元。

农家乐开分店了

厨房里炊烟缭绕、烈火烹油,堂屋里食客盈门、热气腾腾,杨超文穿一件白色褂子,忙得像个陀螺,脚不沾地地传菜、上菜,瘦小的身体几乎要飞起来,“唱菜”的声音却依旧响亮欢快

这是杨超文在十八洞村开出的第二家“幸福人家”农家乐,新店开张以来,生意比老店还要好

早在2014年,杨超文就在村里开出第一家农家乐,可惜当时进村的路尚未修好,村里游客很少,农家乐仅坚持了一个月就关门了

过了两年,村里的农家乐渐渐多了起来,而且开得红红火火,杨超文的“幸福人家”顺势添酒回灯重开张

杨超文头脑精明,在村里第一个使用发票机、POS机,这些都为他赢得了发展先机2018年,他的“坐骑”也从摩托车、三轮车迭代为小轿车,在外打工的妻子和在外念书的孩子都回来了,一家人朝着一个方向努力。

尝到甜头的杨超文决定到竹子寨开分店

按照村里的旅游规划,梨子寨主打红色旅游,竹子寨主打绿色旅游;梨子寨的主题是精准扶贫,竹子寨的主题是乡村振兴2018年以来,竹子寨游客渐渐多了,十八洞村的新村部也设在了竹子寨。杨超文的分店就开在新村部的旁边,今年春天,新店开张后,日营业额很快便超过了老店

“我准备在竹子寨搞一个十八洞农产品展销中心”杨超文有很多想法:在竹子寨打造一片花海、建一个儿童乐园,让竹子寨的旅游真正活起来……

十八洞村的农家乐越开越多,全村十多家农家乐,年均收入都可达二三十万元

绣苗绣、熏腊肉、酿苗酒、打银饰……每个人都在动手建设着自己的美好生活,怀着对未来的坚定信心

单身汉成了“准爸爸”

龙先兰要当爸爸了,心情特别好

“高兴啊,走路都忍不住笑,开心!”语言还不足以表达内心的喜悦,龙先兰拍着大腿,不住笑着,重复念叨这几句话,笑眼不时望向妻子吴满金

吴满金挺着5个月的孕肚坐过来,瞟了他一眼,似乎有些“嫌弃”丈夫这股子傻乎乎的开心,说:“其实我们也很犹豫的,老人家身体不好,自己还是村干部……”

“明天一出太阳,我就到山上采蜂蜜去”龙先兰赶紧坐直,忙不迭表决心,宽慰妻子。

“今年我们的蜂蜜产量好,收入应该可以达到20多万元”龙先兰又转过头来告诉记者。

“哪里要你急这一下子,雨刚停,山路不好走”吴满金笑了。

10月26日晚,屋外秋雨绵绵,海拔700多米的十八洞村,寒意已十分明显,屋内柴火噼里啪啦烧着,温暖的火光,把这对小夫妻照得红光满面

2014年,27岁的龙先兰,在工作队的帮助下,从“臭名昭著”的酒鬼,变身方圆几十里有名的养蜂大户

这给了他娶媳妇的底气2015年的相亲大会上,平日里有些木讷的龙先兰,冲到台上扎扎实实做起了俯卧撑,帅气又实诚,俘获了吴满金的心。

成婚后,两口子一起经营着蜂蜜事业,日子也越发甜蜜

“来尝尝我们自家的蜂蜜,包甜,包新鲜!”请客人尝新采下的蜂蜜,是龙先兰待客的“法宝”

龙先兰手端蜂蜜罐,往记者水杯里舀入两勺,吴满金转身拿起一根筷子,帮忙搅拌均匀,两人配合得好不默契

十八洞村的喜事还不止这一桩,45岁的施六金,2018年“脱单”,也成为了“准爸爸”

他辞去山泉水厂的工作,在村口卖腊肉,还新建装修了4间民宿,准备大展拳脚,给孩子挣“奶粉钱”

帮扶工作队副队长王本健说,过去村里40岁以上的单身汉有40多个,现在只剩9个没娶老婆了

“村里的年轻人会弹会唱,有研究生,还有考博的,现在开始‘选择性单身’了”王本健信心满满,“我们正在给大龄‘光棍’进行感情指导,明年的相亲大会定会‘惊喜多多’。”

驻村规划师留下“乡愁”

“你看门上的花纹,手工雕刻的苗家姑娘图案,很精致的”杨正邦一说到自家的吊脚楼民宿就停不下来。

今年国庆前夕,杨正邦家的民宿开张了,4间房,每到周末就被预订一空

“你站远一点,拍全景,吊脚楼是我们湘西最有特色的建筑”杨正邦又当起了“摄影指导”。

10月28日,山高、谷深、溶洞多的十八洞村,在雨幕中格外动人,搭配新修的吊脚楼,崖壁屋舍,高矮交错,甚是相宜

然而,吊脚楼的修建费了一番波折

按以前的规矩,自家土地上要建什么,建成什么样,哪有人管?于是,杨正邦心里有了一个民宿的初步设想,便急急想要雇人动工了

民宿还没修,就被叫停了杨正邦甚是郁闷,找到村里,被告知,如今的十八洞村,必须由驻村规划师统一规划才行。

“规矩真多!”杨正邦念叨着,但还是配合驻村规划师,绘出草图,通过工作队和规划师的认可,方才动工

既要考虑现代生活方式需要,又要保留苗家村寨的“农”味、“野”味和“乡土”味,十八洞村在2018年成为我省首个实行“驻村规划师制度”的村庄

在统一规划下,十八洞村虽处处焕发生机,却依然古朴宁静,纵横交错的村道户道、错落有致的村寨农家,在山水间次第铺展开来

记者不禁举起手机拍下这幅烟雨中的农家图景,突然想到,十八洞村似乎只有“新颜”,不见“旧貌”,有没有老照片,能和眼前美景做个对比?

“那时没手机、没相机,村子又脏又落后,有什么好拍的呢”杨正邦摇摇头。

十八洞村旧时的面貌,还刻画在他的记忆里:下雨天走路永远是深一脚浅一脚的泥,房屋凌乱破旧,一概是黑木板,透着多年风雨侵蚀后的惨白,灰扑扑的,毫无生气

走出杨正邦的吊脚楼,雨还没停,走在同样崭新的青石板路上,鞋底只沾水,不沾泥改房、改厨、改厕、改圈、改浴……现代化的房屋设施、舒心的生活环境,让出村公路,成为更多村民回村的道路。

杨正邦的记忆,也注定成为永远的过去

村里来了“90后”老师

29岁的施志春,在这个周末回到村里,弹着吉他唱着民谣,为村民们招揽生意

2014年9月,施志春入读吉首大学,成为十八洞村的首位研究生2018年研究生毕业后回到家乡,在双龙镇排碧九年一贯制学校给十八洞村孩子上课,目前正准备考博士。

村里唯一考上“985”高校的杨英华,2018年继续就读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专攻学前教育

……

这些“学霸”们,从十八洞村走出,又以教育回馈这个小村庄

“90后”蒲力涛也是如此2018年,他主动请缨到十八洞小学任教,身兼数职,不仅包揽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等课程,还负责学生们的营养午餐。

“要给22个孩子准备营养午餐,压力可不小啊!”10月27日,周日下午,村里的小学空空荡荡,只有蒲力涛在忙活着

猪肉7500克、胡萝卜4000克、西红柿4500克……这是村里小学孩子们未来一周的午餐每个周末,蒲力涛会骑着“小电驴”,把这些新鲜食材从双龙镇上运过来,一一塞进学校的冰箱。

今年,十八洞小学又来了个“90后”女老师,负责学前班教育,两人分工合作,保证学生吃得营养、学得开心

一间教室,塞下六七十个学生,这是2010年之前的十八洞小学;随着大人们陆续外出打工,2010年到2013年间,这里的学生锐减到六七人

2014年以后,种植猕猴桃、养蜂、山泉水厂……家长在村里找到了脱贫致富的路子,读书的孩子们回来了,近几年就读人数稳定在二十余人

如今,走进一、二年级的大教室,窗明几净,桌椅摆放整齐,黑板报、评分板上描绘着孩子稚嫩的笔触,教室内安装了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窗外依旧是大山,但透过投影屏,孩子们得以触摸到山外的世界

“今年夏天,清华大学的学生过来支教,孩子们那个高兴啊!”蒲力涛说

近几年来,省内外不少高校都有团队过来给十八洞村的孩子上课,帮助这个地处高寒山区、占地面积仅380平方米的小学,接上时代的轨道

校内宣传栏上,孩子们在支教老师指导下完成的画作贴满了墙壁有一幅向日葵图,花盘向阳,立于山巅,金光灿灿,生机勃发,正如十八洞村的孩子,和他们的未来。(文/周月桂 黄婷婷)

(END)

智慧物联-云网十八洞村信息员long转载发布

上一篇: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经验开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