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市社区 首页
刘仓军:情深人不老,奏出时代变迁曲

  “七十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祖国由弱到强、由贫到富,音乐从一花独放到百花盛开。每一年、每一月,甚至每一天的变化,我都亲身经历,深有感受。”市文化馆退休音乐人刘仓军自豪地说。刘仓军,1949年7月出生于老粮仓镇唐市村,是名副其实“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共和国同龄人。刘仓军满头黑发,脸色红润,精神矍铄,说起话来,声音像洪钟一样响亮,走起路来像一阵风,一点也不像个古稀老人。

▲刘仓军(中)指着进京汇演相片,讲述当年往事。 

       A 峥嵘岁月

       逆境中自学成才

       70年的人生经历,让刘仓军感受最深的是我市经济的飞速发展,老百姓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生活越来越好。“现在的日子过得很好。”谈起现在的生活,刘仓军高兴地告诉记者,“我伴随新中国成长,见证了新中国的风风雨雨,与国家共同承受了诸多荣耀和磨难。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啊。”

       刘仓军家里父母姐弟共5人,排行老三,上有两个姐姐,下有两个弟弟。父母是地道的庄稼人,面朝黄土背朝天,年复一年地辛勤耕作着。母亲爱唱花鼓戏及革命歌曲,受母亲影响,刘仓军喜欢上了音乐,加之聪颖好学,对声乐节奏尤其敏感。上小学时,刘仓军便学习拉二胡和吹笛子,曾经还自制二胡、竹笛。

       1966年7月,刘仓军考上宁乡三中,已是小有名气。1967年,学校停课,刘仓军的求学之路被中断,只好回乡务农。从此,和农民一道,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干着繁重的农活,体验着生活的艰辛。白天参加村上组织的集体劳动,晚上在灯下或创作歌词或谱曲。每逢阴雨天气,连续几天下不了地,刘仓军就把自己关在房里钻研各种曲谱。在此期间,学唱了《东方红》《没有共产 党就没有新中国》《南泥湾》《洪湖水,浪打浪》等许多革命歌曲。因歌曲匮乏,刘仓军便经常学唱《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等京剧唱段。

       1969年,全县选拔劳动力去修湘黔铁路。因刘仓军有音乐才华,被抽调到团宣传队进行慰问演出。“一直以来支撑着我的动力,便是对音乐的那份热爱与渴望。”刘仓军告诉记者,在那个枯燥乏味的年代,音乐成了生活全部,先后自学了吹锁呐、拉二胡、弹琴等,且痴迷其中。

       1970年回来后,刘仓军进入刚成立的宁乡县文艺工作团,正式成为职业化音乐人。在之后的无数个日夜,刘仓军像着了魔一样,徜徉于音乐艺术海洋中。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乡村的大事小事、农民的喜怒哀乐,都成了刘仓军的创作素材。音乐造诣日益深厚,成为颇有影响力的音乐人。

       B 神仙眷侣

       共沐浴时代春风

       “有时候一觉醒来,看见他还在写歌词,有时候还一边写一边唱,真拿他没办法。”在老伴谢命章看来,丈夫经常废寝忘食“瞎折腾”。抱怨归抱怨,心里纵有一百个不愿意,也得支持丈夫的事业。刘仓军外出演出时,谢命章总担心他吃不好,经常坐车去给他送饭,顺便观看他的演出。

       “小时候,爸爸拉二胡,妈妈唱革命歌曲,邻居在旁边用手打拍子,那其乐融融、温馨愉悦的场面,印象最深刻。”刘仓军女儿刘立告诉记者,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农村,没有电视、电脑、手机、微信,左邻右舍一到晚上,都喜欢跑到她家来听刘仓军演奏乐器。

       “我喜欢深入生活,到劳动人民中去挖掘素材,去创作。”刘仓军一边翻阅着已泛黄的脚本,一边告诉记者,作品除了词句朴实、朗朗上口外,另一个就是本土风格突出、特色鲜明。刘仓军善于把自己身边最熟悉的生活素材加以提炼,用新颖的音色塑造出新风貌、新形象,如《宁乡行》《丝竹情》《借亲配》《拉郎配》等,这些地域气息浓厚、旋律动听的曲子,深受人们的喜爱。

       “有人说我‘花钱不赚钱’‘瞎折腾’,我从不反驳。我喜欢呀,音乐是我的梦想啊!”刘仓军告诉记者,由于醉心于音乐创作,不但没有像亲戚朋友那样做生意“发家致富”,而且每次外出创作、参加交流活动都要花钱,以至于家里经济拮据,但刘仓军依然坚守着他的音乐梦想,朝着艺术殿堂的方向前行。

       C 硕果累累

       谱写时代赞歌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1980年,刘仓军离开宁乡县文艺工作团进入县文化馆工作,开展群众文艺辅导培训工作,事业同时逐渐迈入巅峰期。1991年,他写词谱曲的《丝竹情》具有现实故事,以情绪与想象为线索,将情感、意外、奇迹、隐喻融入其中。加上舞台结构装置、传统乐器的精妙演奏与演员精湛的独白和表演,让整个舞台的呈现颇有时代新意,被选送长沙市参加“映山红文艺汇演”大赛,荣获大奖,随后选送湖南省参赛,反响非常好,荣获音乐编配奖,继而被选送到北京汇演,受到当时的国家领导人接见。刘仓军忆往昔,满脸春风,并拿出进京汇演获得的证书给记者看。

       刘仓军年年被单位评为先进个人,先后荣获省、市、县各类奖项达二十余个。“一是深耕书本学成 人才,二是深入群众创新作品。”刘仓军认为,音乐讲究“继承传承,改革创新”,“继续传承”就是要练好基本功,“改革创新”则是要做到入心走心让人们爱听,更要多向老艺术家学习,走一条德艺双馨之路。

       现在,文艺作品大量涌现并相互“争鸣”是好现象。刘仓军认为文艺工作者应该更深入基层,创作出向上、爱国的好作品,音乐就是要用“民族魂”温暖大众的心,如此才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

       D 诗琴书画

       晚年生活乐陶陶

       退休,对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来说,更便于追求艺术。“退休不是人生的终点,而是人生的第二起跑线。”刘仓军这样诠释退休的含义。

       刘立指着墙上一幅幅大气磅礴的山水画、惟妙惟肖的人物画,骄傲地告诉记者,全部是爸爸刘仓军画的。谢命章则从卧室里抱出一摞一摞手绘本,既有彩绘又有素描,既有连环画又有人物山水画,全是刘仓军一笔一笔画出来的。

       “我们赶上了好时代,摄影、书法、绘画,想学什么学什么,这是祖国强大带给我们的!”刘仓军一边说一边拉起二胡,深情地唱起了那首熟悉的歌:“没有共产 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 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 党辛劳为民族,共产 党他一心救中国,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

       退休不褪色,最美夕阳红。“与共和国同龄是一种幸运,更是不可多得的人生阅历。”“希望现在的年轻人要朴实、心地善良,不要铺张浪费。也祝福我们的祖国更加的强大!”采访过程中,刘仓军一直都在感叹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年轻人要倍加珍惜,努力学习奋发图强,让祖国更加强大,人民更加幸福。


来源:宁视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