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子湾社区 首页
红军好作风 暖了百姓心(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福建宁化县湖村镇巫坊村锣鼓坪的红军长征集结地纪念碑。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1930年1月,在红军挺进闽西时,***豪情满怀地写下这首《如梦令·元旦》。

  当年,福建三明是红军的重要活动区域和主要集结地。三明苏区人民每年为中央苏区政府和红军募集“千担纸、万担粮”,特别是宁化苏区扩红支前运动筹集了粮食950多万斤、钱款近54万元和大量被装支援前线,组织了2万多人次的担架队、运输队,承担支前后勤保障任务。三明3万多人参加红军,约1.4万人从宁化出发踏上长征之路。他们大都编入红三军团第4师和红五军团第34师,分别负责长征中最艰巨的前卫和后卫任务。红军到达陕北后,三明籍红军战士幸存的仅有76人。

  循着红军的足迹走进这片红土地,历史长河中的点滴细节令人感动。

  “祖母常给我讲毛主席在我家住的故事。”三明市清流县林畲镇塘堀村内,一座两进的木构建筑,是邱梅香家的祖产,1930年1月中旬,***来到林畲时曾住宿于此。

  站在祖厝前,邱梅香打开了话匣,“毛主席住进家后,当晚与祖父聊了很久,主要是宣传红军政策。”

  “祖母每每回忆,总说红军很和善。”邱梅香说,红军的好作风,暖了百姓心。***走后,邱家祖厝还多次接待红军。

  林畲镇外山脚竹园,曾家烈士墓肃然矗立。沥沥细雨中,红军后代曾丽红的讲述,把记者带入“一门三烈士”的感人故事里。

  “祖辈们与红军的渊源,要从几袋豆子说起。”曾丽红说,1930年初,第一批红军队伍来到林畲,“当时红军在家里的菜园子摘了一些豆子,第二天就把钱送上了门,这让曾祖父曾富良大为感动。”1931年6月,又一批红军进抵林畲时,曾富良带着一家老少毅然加入红军。

  “我家有5人参加红军,曾祖父曾富良、祖父曾其应、祖母谢玉姬都为革命献出了生命。”曾丽红说。

  感念英雄,新中国成立后村民们将曾家三烈士的遗物殓在一起,修建了烈士墓。如今,曾丽红成了宁化县革命纪念馆的讲解员,向往来游客讲述革命故事。“曾家的故事,只是苏区人民无私无畏、献身革命的一个缩影。没有革命先烈们的付出,哪有如今的美好生活!”曾丽红说,“作为烈士后代,我有责任把那段历史讲给更多的人听,让长征精神得到传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