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寨村 首页
农民呼吁!关注贾寨古阁生存环境

    下梁里南原名贾寨村,因纪念陈策进士于1910年更现名。贾寨村地处山西省沁水县胡底乡东南15公里处,与高平接壤。贾寨村整体呈东西走向、东南环山、中间开阔、东高西低。一条东西高速路贯通全村,全村人口约1357余人。
  
  
                                      观音阁
     五阁”系贾寨五大古阁之一(贾寨古村五大古阁:东阁、西阁、南阁、中阁、观音阁),地处贾寨村内,因在六七十年代修建民房而拆除。后在遗址上修建了民房,古阁按照建造位置分为东阁和西阁、南阁中阁,古阁一般建在东西南之处或街头巷内,东阁(玄帝阁)未修复、西阁(白衣阁)、南阁(文昌阁)销毁、进士第(观音阁)、中阁(三益阁)建在村中茂昇號之处,已销毁,内塑有刘、关、张神像,古阁建筑结构台基为石砌锥形高台,一侧建有石砌礓礤圪台可登临,下部拱券门洞供来往行人通过,上部置阁楼庙宇,有的还建有回廊围栏,多为单檐硬山顶,少有重檐歇山顶、悬山顶、卷棚顶,但都做工精巧,雕梁画栋、飞檐斗拱、青砖灰瓦,内塑神像,庄严肃穆,古朴典雅,“登高瞭望阁”也说“防御五阁”,是总一切法,持一切义的意思;“五阁”泛指天地或宇宙,是道家文化的传承,同时在功能上既可防御,又能登高瞭望,古村落居民区一般临边靠山,便于防守。
  
                                      东阁(玄帝阁)西门
      保护好祖先并留传给我们的这些珍贵的传统古阁文化遗产,保护好我们的民族之魂、历史之根、文化之脉和记忆之链,要妥善保护传统自然村落,让贾寨古村落活起来。
  
                                     东阁东门
  作为小编,我经常深入村内大街小巷,我看到的传统文化几座古阁仍然真实的活着。由于遗憾地发现,许多带有完整性、审美性和人文精神的古阁建筑,正在被遗弃,逐渐倒塌。因此,如何保护和激活这些逐渐消失文化遗产的古阁是拯救解决的问题。古阁是民居建筑的奇葩,也是很多年的祖先遗留生存的记忆,更是传统文化弥足珍贵的载体,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不能让这些古阁在我们手上消失。
                                    中阁(三益阁)已销毁
  通过深入调研和认真比照后,我建议,根据古阁建筑单体价值和实际情况,保真、修复、完善、置换、拆除、移建、新建,实现有机更新,打造贾寨古村是我奋斗的自标,“用十年时间,千年古村,陈策故居,小康贾寨”,打造让人常想、常来、常住的新农村。
  
                                   南阁(文昌阁)已销毁
  贾寨古村落民房密集、值得保护的地方做原样恢复性修建工程,开发一种新型的现在古阁,对基础设施进行现代化改造,集中当地古村落中的民间艺人,抢救日渐失传消失的传统古阁,延续上千年建立起来的原样古阁传统文化遗址。

      由于古阁得不到保护,古阁日渐毁坏,不少古阁常年无人管理,出现一些小毛病未能及时修复,最终梁倾墙裂,直至坍塌毁灭,保护传统古阁不但要保护它的格局、建筑、历史环境,没有本地居民的参与、没有传统生活方式传递的古阁遗产只是一个空壳废墟。只有将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村民挽回、留住,繁衍生息,这个村庄才是活的,这样村庄的延续才是久远的。
  
                                 西阁(白衣阁)北门
    综上所述,遗留下来的 “观音阁”和“白衣阁”见证着一个千年文明古阁的兴衰,时至今日,这些几座古阁遗址破坏严重,逐渐消失。

 农民呼吁古阁建筑应原址保护、整体保护,古阁保护是贾寨村改造面临的重要难题,除观音阁外,其他古阁都要进行“保护性迁建”,即原砖原瓦拆除并易地重建。
   
                                     西阁南门
     随着村庄的发展,时代的变迁,阁楼的防御功能逐渐消退、销毁,但在逢年过节时观音阁香火仍然鼎盛,祈福愚神延续至今,演变为文化活动中心,成为古村落的标志性建筑。
(责编:张秘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