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兴街道 首页
情注乡村谋发展 尽心履职系民生——记全国人大代表、九江“85后”村官李洪亮

情注乡村谋发展 尽心履职系民生

——记全国人大代表、九江“85后”村官李洪亮

九江新闻网讯(张金玲 记者 柯亭依 程鹏)3月份,举世瞩目的全国两会即将在北京召开。近日,九江新闻网记者采访到全国人大代表、九江市柴桑区新合镇涌塘村党总支书记李洪亮。李洪亮表示,作为一名村官,能够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前往北京参加两会,既倍感荣耀,也感到责任重大。


这一年间,为了履行好全国人大代表的职责,李洪亮深入田间地头考察产业发展,前往中小学校了解乡村教育,开展多方面调研,把百姓的期盼写进建议。“我做得还不够。”谈到为老百姓办的好事实事,李洪亮谦虚地说,“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身为全国人大代表,就要忠诚履职,更好地为百姓谋福祉。

肩负重托 情系民生

“马上要召开全国两会了,现在忙着整理汇总调研情况,为提交建议做最后的准备。”李洪亮表示,“三农”问题是他关注的重点。乡村振兴如何抓好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以及农村怎样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他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我们发现很多是因病致贫,现在精准扶贫户的医疗保障非常完善。”李洪亮表示,为了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战果,建议相关部门考虑贫困户和非贫困户之间的医疗统筹保障问题。

图片1


                                       李洪亮在办公室电脑前查看相关建议材料


“村里有户贫困户,妻子有智力障碍,家中两个孩子正在读书。”李洪亮说,以前在帮扶过程中发现,该贫困户不太顾家,小孩教育没人管。通过村干部语重心长的思想工作,该贫困户在认识上得到提高,重新承担起家庭责任。“扶贫先扶志,才能拔掉穷根。”李洪亮认为,扶心扶志可以从传统文化中找到“良药”。柴桑区与母爱文化结缘深厚,以弘扬贤母文化为主题的中华贤母园便坐落于此。李洪亮建议,希望依托中华贤母园这一文化资源,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母爱文化和孝道美德。

这些天,李洪亮的电话总响个不停。除沟通村里的工作外,很多打来的电话还是“有事相托”。采访中,记者看到,李洪亮正接收一份《关于支持九江火车站改造提升的建议》的材料。“很多领导干部和群众找到我,希望能把他们的民生心愿带到北京,带入全国两会会场。”李洪亮坦言,“自己肩负着重托,肩上的担子很重。”

扎根农村 追梦青春

初见李洪亮时,眼前这位***出生的小伙子个子高挑,皮肤黝黑,说话直率,脸上总挂着笑容。2012年大学毕业后,李洪亮选择回到家乡,如愿通过江西省大学生村官考试,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刚来时,村民们对我很客气,但有事从不找我。”李洪亮说,尽管自己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但要取得老百姓的信任,并不容易。涌塘村是一个移民新村,因新村建成多年,沉年垃圾、杂物占道问题凸显。从村庄环境整治入手,李洪亮带领村“两委”班子,发动党员,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短短一个月,清理成年垃圾60余吨,清理占道杂物,形成常态化保洁模式,还了群众一条宽阔路,给了群众一个干净村,把“满意”写进百姓心里。

图片2

                                         李洪亮与种植大户详细交流,调研产业发展情况


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来,李洪亮带给涌塘村的变化有目共睹,也赢得百姓的信任。2014年12月,村“两委”换届中,李洪亮高票当选为村党总支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百姓既要安居,也要乐业。涌塘村水资源丰富,并且拥有水稻种植传统。李洪亮争取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投入300余万元,对村内500余亩低产水田进行平整改造,实现低产田到高产田的转变,每亩增收300余元。李洪亮引进“虾稻共作”产业,“套种套养、一田双收”,田地出租户租金从以前的200元/亩提升到400元/亩,而种养殖户的收益从500元/亩增至2000元/亩。

这些年,在李洪亮的带领下,涌塘村产业发展不断壮大、人居环境不断提升,先后荣获“省级生态村”、“市级基层党建示范点”等荣誉称号。而他本人也被评为“江西省优秀***员”、“江西省优秀大学生村官”。村里建起了文体活动中心、体育健身场地,村间道路宽敞、路面洁净,村民们增加了收入、回想这些年来的村官经历,尽管艰辛,李洪亮内心却感到欣慰充实。李洪亮说,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国家已经绘就了农村发展的美好蓝图,正需要青年一代踏踏实实、埋头苦干,在广袤的农村尽情追梦筑梦。

担当作为 不忘初心

凭着踏实苦干和锐意创新,2018年1月,李洪亮当选了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这份来之不易的殊荣,在李洪亮看来,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一年多来,李洪亮继续当好村里的“领头雁”,完成5个新农村建设点,惠及230户;平改坡140户,1.9万平方米;完善道路网1.8公里,改造人行道1.5公里;全村31户贫困户,29户实现了脱贫。



图片3

                          李洪亮在新合镇中心小学调研学生学习生活情况

如何发展壮大村级产业和集体经济,成为摆在李洪亮案头的“必答题”。“每到粮食收获时节,本村和周边的种粮大户就发愁,除了晒粮难外,一旦遇到阴雨天气,新收获的粮食无法及时晒干,容易发霉。”李洪亮说,一般的种粮大户由于没有雄厚的资金,根本无力购买烘干设备。面对这一状况,涌塘村规划建立为农民提供粮食烘干、加工服务的粮食产后服务中心。“这既解决了种粮户的燃眉之急,又能发展村集体经济。”李洪亮说,目前,该服务中心正在积极推进中,预计今年10月份能建成使用。

“网上流传这句话:故乡留不了肉身,他乡安不下灵魂。”李洪亮说,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农村的现状。为让乡村吸引走出去的村民“回流”,留得住灵魂,涌塘村还拿出3万元设立村级产业创业奖励资金。“鼓励村民返乡创业,发展适度规模的特色产业。”李洪亮认为,“小而美”的农村产业形态同样有出路。莲藕种植基地、葡萄园、服装加工厂......如今,涌塘村产业发展多点开花,结出丰硕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