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科院南院社区居委会 首页
【从心之年】全国人大代表王绣:致力于让中华传统文化“活起来”

央广网北京3月12日消息(记者孙冰洁 李凡 韩靖)在王绣位于河南代表团驻地的房间里,不大的桌子上铺了张宣纸,一旁摆放着笔墨和砚台。一张墨迹未干的画纸晾在一旁,几朵雍容华贵的牡丹跃然纸上。在两会每天密集的议程中,77岁的王绣回到宾馆后,还会抽时间画一会儿画,作为放松。

半个世纪前,她因画画而来到洛阳,与洛阳的文物打了半辈子交道。年逾古稀,人生到了“做减法”的阶段,她说自己只想做好两件事:当好人大代表,带好一批学生。

全国人大代表、洛阳博物馆名誉馆长王绣接受记者采访。(央广网记者 韩靖 摄)

“国家宝藏”在洛阳

最近这两年,因为一部《国家宝藏》的热播,洛阳博物馆成为众多文物迷眼中的“网红”。参观者从各地来到洛阳,让王绣十分欣慰,更确信自己当年的坚持是对的。

“有机会你们一定要去洛阳博物馆看看,有很多珍贵的文物,比如镇馆之宝——高1.9米、长2.9米,重达8吨,全国所有出土的石辟邪中体型最大、最完整的东汉石辟邪,就在我们馆里保存得很好。”尽管已经退休多年,但一跟记者聊起来,王绣还是忍不住要为洛阳博物馆“打广告”。

她与洛阳的“情缘”始于1968年,彼时她从哈尔滨师范大学国画专业毕业,分配到了洛阳龙门石窟,担任美术师,主要配合考古发掘,做一些绘图与展览工作;三年后调到了洛阳博物馆,从此一直在此工作到退休。

“我刚到洛阳的时候,博物馆那一片全是庄稼地,没有楼房,最高的建筑也就三层,非常荒凉。”好在洛阳是座古都,有不少保存完好的文物古迹,王绣喜欢这座城市的历史,也爱这里浓厚的文化氛围。初到博物馆的日子,她经常跟考古队一同外出,当时没有相机,一旦有文物出土,王绣就在现场描摹,几年下来,画了不少图,后来被她结集成《洛阳汉代彩画》一书出版。

自1971年来到洛阳博物馆之后,王绣一直不曾离开。期间曾有两次不错的外调机会,一次是去洛阳师范学院当教授,一次是去河南书画院做常务副院长,但都被她拒绝了。“没什么特别原因,我爱博物馆的工作,我喜欢跟这些文物打交道。”

如今的洛阳博物馆,已成为洛阳的文化地标,馆藏的40多万件文物中,上自50万年前,下至明清历朝,其中许多属国家文物中的精品。

现在再看,洛阳博物馆今日的馆藏与王绣不无关系。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接任馆长一职后,王绣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四处征集文物,二是守护住馆藏精品。她说自己平时性格温和,但一旦涉及到博物馆发展的问题,决不让步。

90年代初期,故宫博物院和国家博物馆向各地博物馆征调文物,作为文物“富矿”的洛阳博物馆,自然也在征集之列。知道王绣对博物馆文物如数家珍,国家博物馆馆长亲自来洛阳与她协商,希望能调走包括袁绍墓以及北魏孝文帝墓的一批珍贵陪葬品。为了留住这批文物,着急的王绣当场哭了出来,声泪俱下地向对方解释这些文物的价值和留在洛阳的意义,最后终于说动了领导,留下了这批文物。“我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心和喜好而留住,我是觉得这些文物,是对洛阳4000多年的历史文明的最佳阐释。只有这些文物,才撑得起洛阳的历史地位;如果没有这些文物,洛阳博物馆有名无实。”

弄虚作假的学生我不要

王绣向记者展示自己的画作。(央广网记者 韩靖 摄)

除了打理博物馆的上上下下,画画是伴随王绣一生的爱好。

她的美术作品曾入选“全国首届中国花鸟画展”、“全国第八届美术作品展”、“中国当代牡丹书画艺术大展”等,并多次被作为国礼赠送给印度、新加坡、法国等国家元首,部分作品还被故宫博物院、钓鱼台国宾馆、日本、韩国等国博物馆陈列并收藏。

退休后的十多年来,除了自己进行绘画创作外,王绣还担任几所美术学院的客座教授,带着学生创作。在这一过程中,她毫不讳言自己对这些不良风气的担忧。“现在的美术圈有些太急功近利了,不少年轻人不好好打基础,为了把画卖一个好价钱,上速成班,用各种手段弄虚作假,混一个称号,这样我是真看不惯啊。”

在王绣看来,无论是在博物馆工作还是之后在美术学院带学生,“品德”始终是她最看重的一点。“我始终觉得一个人的修养是最重要,不管是画画,还是做其他工作,都应该把你的德立在先,才放在后,德才兼备,才是一个完美的人。”她告诉记者,每次带学生,她的第一课永远是要在强调品德,希望学生在正式学画之前先学会做人,这样画出来的画才不会“跑偏”。

“怎么引导年轻人,这一点很重要,起码我身边的人,我选择的都是修养道德上正派的人,这方面不达标的,画得再好我也不收。”说到这句,王绣目光中透着一股坚定。

从心之年,要学会“做减法”

孔子有云:“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年逾古稀,王绣笑着告诉记者,早几年感觉自己还很有精力,有使不完的力气,但过了75岁后,慢慢觉得要开始“做减法”,做那些最重要的事。

这些“最重要的事”被她最终缩减为两件:做好人大代表,带好学生。

王绣在河南团驻地接受央广记者采访。(央广网记者 韩靖 摄)

“我总觉得我对年轻人有责任,希望那些跟着我的学生能真的学到东西。”

近年来她尽可能拒绝参加社会活动和应酬,集中精力在创作与教学上。想尽量抓紧时间,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绘画心得与技巧,传授给学生。

除了在大学教课外,只要身体允许,她还会举办公益讲座、到偏远地区的小学讲学……就在等待记者采访时,她还在房间内勾画了一副牡丹图,并由牡丹开始,饶有兴致地向人介绍洛阳,介绍洛阳博物馆,介绍文物……

她连续担任两届全国人大代表,致力于让传统文化“活起来”。近两年,她不断在议案中呼吁创新宣传形式、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促使民众更主动了解、亲近传统文化。

如何挖掘、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是很多从业者思考的问题。在王绣看来,要充分利用博物馆这个平台:“我们要多办一些展览,特别是多办一些对青少年有益的活动,让他们多了解多感受,充分利用这块阵地来宣传,来教育青少年。”

从事文博工作多年,近年来,王绣欣喜地看到国家在大遗址保护工作方面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在全国的150处大遗址文化保护中,洛阳就有6大遗址,她希望下一步国家能尽快出台大遗址保护细则,以更好地将传统文化的保护融入到城市的发展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