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木桥村 首页
宁乡市资福镇:“三统四分”化纠纷,事事都有“代言人”

宁乡资福镇,因宋朝年间在月形山上建有资福寺,取“资宇福轩”之意而得名。时至现代,又因地处宁灰旅游线中点,沩乌两江三岸之所在,土地肥沃,农业资源丰厚,境内无任何污染企业,是以“资丰福厚”更加深入人心。

“福”即平安和善!一方稳定,自然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协调掌控。且看,总面积87.4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社区),239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4.2万的资福镇,如何实现连续多年的“四无乡镇”?即无因矛盾纠纷排查调解不及时或调处不当而引发的“民转刑”案件、无非正常死亡、无群体性械斗和无集体上 访。

群众工作是基础,联动调解是常态


走进镇政府服务大厅,资福司法所和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挂牌异常醒目,从2010年开始,该所便荣获全省规范化司法所。2017年,又继续以此为目标,坚持“加强司法工作,打造平安资福”的工作理念,不断夯实硬件建设,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司法所的规范化新场所建设任务,实现了基础设施完善、业务工作规范、干部队伍专业、组织机构健全的崭新面貌。

矛盾纠纷无小事,不管是田间地头的骂架,还是远在异地务工人员的权益受挫,若处置不当,都极有可能升级为刑事案件或上诉**的对象,人民调解便成为司法行政工作中尤为重要的一环,如何将矛盾纠纷调处在萌芽状态,是当地一直在思索的命题。

首先是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刚刚获评AAA级人民调解员的资福司法所所长刘晓阳表示。去年,辖区内从事环卫保洁工作的当地村民张某日常作业时被一辆摩托车撞伤,送医救治无效死亡,除交通事故责任赔偿的部分,家属希望环卫公司按工亡标准对死者的善后事宜进行妥善安置,刘晓阳带着律师主动找环卫公司负责人进行协商,当天便为死者家属争取到工亡赔偿。

还有一次,在外务工的当地村民意外身亡,镇矛调中心紧急派人赶赴广东进行调处,为死者家属争取回赔偿资金一百余万。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目前,资福镇内设1个镇级人民调解委员会,1个驻派出所调解室,8个村社区调委会,聘请专职人民调解员5名,兼职人民调解员47名,每年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和信 访案件300余件。

据资福镇副镇长、政法书记喻拥军介绍,长期以来,资福镇人民调解工作坚持党委统筹,综治牵头,司法组织,公安、国土、林业等多部门协助的联动联调、一岗双责工作机制。遇到常规性矛盾时各部门发挥专长、快速联动调解,提高了调解公信力和调解效率;遇到重大矛盾纠纷严格落实“领导包案,限期化解”制度,党政主要领导以调解员身份参与调解,更好地带动了基层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为做到“大小矛盾不出镇,化解纠纷不过夜”奠定了良好基础。

首创“三统四分”调解新模式


为解决因信 访矛盾纠纷多样性复杂性带来的一些问题,资福镇创新工作方法,首创“三统四分”信 访纠纷调处模式,通过统一摸排、统一调度、统一考核,分析研判、分类施策、分流指派、分步调处的方式,将**矛盾纠纷进行精准分类,分级调处解决。

镇综治维稳中心在调处信 访纠纷上担当总调度和总协调,将信 访矛盾纠纷纳入镇对村和部门的年度绩效考核。镇司法所按照“预防在先,调解在前”的原则,从“重在调”向“重在防”转变,把主要精力放在防范上,坚持做到“三前”,即预测工作走在预防前,预防工作走在调解前,调解工作走在激化前。建立镇村网格化管理模式,坚持小纠纷不出村民小组、一般纠纷不出村(社区)、重大纠纷不出镇的原则,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同时,与公安派出所、人民法庭有机对接,形成 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有机结合,积极有效的预防和处理了辖区内的民事纠纷;另外通过吸收懂政策、懂法律、懂调解、有文化、有热心和会做群众工作的能人加入夯实村(社区)人民调解队伍。

去年以来,资福镇通过开展民情大走访活动,共摸排各类矛盾纠纷400余起,解决400余起,解决率98%以上,掌握社情民意200余起。特别是在去年7月抗洪抢险期间,资福镇没有一起越级上 访现象,没有发生一起群体性事件,为辖区内的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事事都有“代言人”

“一对一”帮扶温暖信 访群众

通过抓实涉稳人员结对帮扶工作,由党政领导与信 访重点人员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用真情对待信 访人员,与他们交心,资福镇真正让信 访重点人员感受到了党委政府的温暖。

喻拥军介绍,清泉河村刘某系某部队超期服役人员,曾是群体集访的领头人物。该户的联系人为镇党委书记肖玉华。肖玉华多次上门走访,了解刘某家庭情况和思想动态,与其交心交谈。了解到该户想发展旅游产业,打造一个农耕博物馆,肖玉华与其出谋划策,支持其建设。刘某家门前一条公路狭窄、破烂不堪,想修建成水泥路,但由于与周边群众关系紧张,没有修建成功。肖玉华了解情况后,与刘某出主意,谋点子,做通周边群众的思想工作,并发动社会力量捐资把路面硬化。路通了,心也通了,刘某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近年来不但没有参与群体活动,而且在“十九大”特护期间还主动做通了其他战友的稳定工作。

通过“一对一”的用情感化、用心帮扶,辖区内重点人员的信 访问题先后得到化解。三年来无一例失联失控发生、无一人赴省进京上 访现象。

“两代表一委员”联户消除信 访隐患

资福镇还通过实行“代表委员联户”制度,引入以本土籍贯的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简称“两代表一委员”)为主体的社会力量,每人联系1-2户信 访户、矛盾纠纷户,共同做好维 权重点人员的教育转化和重点稳控工作。一是疏导思想:代表委员不定期上门走访,以第三方的角度为其讲解与诉求相关的法规政策,告知应遵守的信 访纪律和法规,分析判断诉求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疏导其思想症结,帮助其选择一条正确的处理途径;二是助解诉求:代表委员运用自身资格优势,采取为联系对象直接跑腿代言、对政府及职能部门提意见和建议等方式,帮助联系对象解决合理诉求;三是困难帮扶:代表委员利用自身的人文资源和经济实体优势,帮助对象解决就业问题、生活困难,在产业发展上提供指导和帮助。在全镇20余名市级以上“两代表一委”的积极参与下,信 访人员在不知不觉中走上生活的正轨,信 访问题迎刃而解。


与此同时,资福镇通过组织辖区内调解组织,动员调解员、信息员、网格员等多方力量,将全镇一月一排查、村级一周一排查与手机“掌上司法局”人民调解信息平台中村民主动申请紧密结合,做到了信息收集及时、问题登记规范;矛盾纠纷分级调处、首问承办、网格消化,层层压实责任、问题就地解决;定期开展矛盾纠纷一月一讲评、一月一调度、一月一培训、一月一通报。在严格落实人民调解“以奖代补”制度的前提下,强化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完善考核奖惩,做到了点评工作、分享经验、提升技能、部署任务的精细化,形成了自己的地方特色,样板效应,用实践行动继承和发展了“枫桥经验”,为维护当地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细腻如制陶匠的资福人,也必将不负“千年窑里 资丰福厚”的美名,将幸福生活编制得如陶釉般光彩夺目!

来源:宁乡司法局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