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杨合庄 首页
带这 4 种词的保健品,多是在坑钱,别买!
有数据显示,早在两年前,我国保健品市场的销售额就已经突破了 2000 亿元。
这么大一块诱人的蛋糕,自然会被盯上。
为了从保健品市场中多赚一点利润,有的人动起了歪脑筋。
他们用一些「巧妙」的包装方式,比如在保健品宣传中,加上一些形容词,让一些本没什么用的产品,看上去很厉害的样子,摇身一变,身价大涨。
真是看不惯虚假宣传骗老实人!
遇到带有这 4 种词的保健品,希望各位能留个心。
因为经过如此套路包装的保健产品,很有可能是坑你钱的东西。
纳米、量子、航天、
诺贝尔、抗氧化……
包装套路:不明觉厉好骗钱。
我家的保健品采用了厉害的高科技。看不懂?那就好办了。
这种类型的保健品,前面通常都会有高大上的形容词,抗氧化、最新诺贝尔奖技术、航天科技、纳米、量子……
说实在的,非专业人士里,真理解这几个词的,能有几个?
但商家要的就是「不明觉厉」的感觉,虚张声势好圈钱。
可它们真这么厉害吗?
拿其中被提及最多的「抗氧化」来说吧。
顶着「抗氧化」名头的保健品,都会强调自由基对人体的危害——说它会破坏 DNA,加速细胞衰老,损伤各种器官甚至致癌,而抗氧化剂则是人类救星。
但人体复杂的生理过程,可不只是实验室里几种物质简单的反应而已。想通过口服抗氧化剂来清除体内自由基,并不十分可靠。
而且,不少研究也发现,有些抗氧化剂对保护心脑血管、预防癌症并没有显著的好处,还可能造成不良后果。
也就是说,抗氧化类产品是不是真的有用,还没定论。
国家食药监局颁布的《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暂行规定》也写得明明白白:
保健品宣传中,不得用公众难以理解的语言等描述该产品的作用特征和机理;
不能含有无法证实的所谓科学或研究发现、实验或数据证明等方面的内容。
以后看到这样的保健品,多留心,别被「高科技」的外表唬住了。
天然、无害、不添加
包装套路:天然的才是最好的。
化学物质都不好,我们的保健品天然、纯粹,所以无害。
很多保健品厂商在宣传时,会刻意区分人造化学物和天然物质,无添加、不含化学物质等概念背后,是商家鼓吹的「化学有害论」。
虽然已经有大量证据证明,一些人工合成物质是非常安全的,但不少人还是会选择性地无视。
天然植物、天然提取物,肯定要比加工合成出来的东西更加安全有效。
可能并非如此。
天然、无添加,有时候意味着没有流程化、标准化、工业化的生产加工,它们的安全卫生反而存疑。
关键的不是名头,而是生产流程是不是符合规范。
新广告法也规定:
广告中,不得使用「纯天然」「无副作用」等绝对化用语。
天然提取未必更安全,作用未必更好,营养也未必更高。
不用迷信这几个字。
如果这几个字本身就是卖点,甚至是唯一卖点,那更要留一份心眼,小心上当了。
祖传、传统、秘方
包装套路:「倚老卖老」。
我家的保健品是祖传的,不好能流传这么久吗?
被认证的老字号本身,是品质、口碑的保障,但一些心机商家也就盯上了这样的包装手段。
给产品打上传统、祖传、少数民族的旗号,有的还要带上点传奇迷信的色彩,最终目的,就是想让大家觉得这产品足够好。
不好能流传这么久吗?
但保健品宣传的有关规定中,也明说了:
不能宣称产品为祖传秘方,也不能利用封建迷信进行保健食品宣传。
一款好产品,要的是安全、卫生、够格的质量、真实的保健效用,而不仅仅是「倚老卖老」。
有时候,传统工艺,其实是代表没有现代化生产线。做纯手工的,可能都不怎么爱洗手。
至于「老」品牌,也有下面这种可能性。
写着三十年老品牌,可一看注册信息,公司成立也是二十一世纪以后的事儿了嘛!
根治、治愈、有效率、不复发
包装套路:暗示疗效,不仅保健还治病。
吃了我家的保健品,根治 × 病、不复发,无效退款。
类似上面这样的保健品,看着很想买来试试,但是,保健品压根不能治病。
宣传单、广告语里出现「治愈高血压、脑卒中、糖尿病、癌症……」或有类似暗示的,百分之百是违法了。
《广告法》第十六条:
广告词不得含有表示功效的断言或者保证,以及说明治愈率或者有效率的内容。
「治愈」这些疾病,是顶尖科学家和巨头医药公司都没做到的事情,一家卖保健品的公司,就别装大个儿了。
有人说:
可用了某产品,确实觉得有效,病症好像减轻了呀。
这有可能是因为安慰剂效应,怕的是另一种可能,就是商家暗戳戳地在保健品里添加了药物。乱加不明剂量、不知具体成分的药物,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如果有某种疾病,一定要先让医生明确诊断,遵医嘱治疗,千万不要只寄希望于某种保健产品。
不少保健品营销的核心策略就是「忽悠」,用各种包装手段,欺骗对健康有急切需求的消费者,从中牟利。
希望这篇文章能多少提醒到大家,之后,要是再看到如此包装的保健品,请一定擦亮眼睛,认真鉴别,不要轻易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