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
壁,也叫做照壁,古时候还称做萧墙。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建于大门内部或者大门外,用来做遮挡视线、烘托气氛,增加住宅气势的墙壁。我们安阳老城是一个拥有
许多古代建筑的城市,这些古建构件精雕细刻魅力独特,这其中自然也包括影壁。今天,笔者带领大家一同走进老城的影壁世界,感受影壁给我们的悠远而古朴的气息。
一、袁林影壁
袁林影壁外观
从北侧神道附近看袁林影壁
袁林为民国大总统袁世凯墓。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同年6月6日,袁世凯在北京殒命。遵其遗嘱,葬在安阳洹北的“袁林”。陵园建造历
时两年,占地138亩,花费白银150万两,仿帝陵样式,风格中西合璧,定名“袁公林”,安阳人俗称“袁林”、“袁坟”。
影壁位于袁林墓区最南端,面朝陵墓,背靠洹水,高达6米,墙壁上雕刻有5个墓徽。影壁前有250米长的神道可直通墓地。
二、天宁寺影壁
天宁寺前的影壁
侧面看天宁寺前的影壁
巍巍天宁寺(即文峰塔),是安阳的当之无愧的地标建筑,始建于隋唐之际,先为永庆院,后改为天宁禅寺,宋代曾有修葺和扩建。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
年),彰德知府黄邦宁主持重修寺、塔,挥笔在天宁寺塔门楣题写“文峰耸秀”,冀望彰德文风鼎盛,人才辈出。此后的天宁寺塔也称文峰塔。
天宁寺影壁长15米,高7米,厚1米,呈“一”字型。墙体为青砖砌筑,壁心涂铁红色,上覆绿色琉璃瓦。基座为白石须弥座,雕刻有精美的花纹图案。2000年时,安阳市古建所在原址上重建了山门、天王殿,重修了大雄宝殿,对影壁也进行了加固维修。
三、薛家大院影壁
薛家大院正门的影壁
薛家大院二门的影壁
薛家大院一角
薛家大院正房的布置
薛家大院正门
薛家大院后门也很别致
薛家大院位于头二三道街办事处的东南马道28号,它北通小马道,南通东南营,院落后面是南一道街东侧。坐西朝东,三进院落,通面宽24米,进深36.5米,占地面积976平方米。
临街房面面阔9间,明柱带1米前廊,由过道内南北二个上部是弧形的门洞贯通。大门两侧下方有抱鼓工门枕石,安阳人俗称“望天吼“。门内正前是靠山影
壁,下部须弥座内分三格,阴刻回形图案,壁心镶嵌菱形大方砖,青砖白瓷。上部为用磨砖砌成的假椽头,檐部为龙形滴水,上覆龙形瓦当,整个影壁比例适当,疏
朗大方。时值初秋,影壁两侧各有挂果的樱桃树和梨树一棵,映衬着影壁中间的大红喜字,显得格外喜庆。
除了大门,还有二门,正房面阔5间,明三暗五格局,三级青石台阶,1.2米前廊,大方砖铺地,南北厢房各3间,明柱带1米前廊。院内四角各栽植3棵山楂树,1棵苹果树。正房背后还种有柿子树、桃树和石榴树。正值初秋,院内果实累累,煞是好看。
据现居正房的薛湘林老人讲,此院主人原本姓马,曾在北京谋事。大约在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回安阳后建了这所宅院。1939年,马姓房主返京时,把宅院卖给了自己的父亲。现在院子由自己和大哥家的孩子共同居住。
四、任家大院影壁
仓巷街3号院影壁
仓巷街3号院门口的墀头很特别
仓巷街5号院的影壁
任家大院位于安阳老城仓巷街3号,仓巷街和甜水井街因街道两侧的民居建筑规整,高门大院云集而并称为“龙凤街“。仓巷街3号院任家大院就是老城内一处目前保存完好的传统民居四合院。
它建造于清末时期,原为一座三进四合院,目前保存二进院落,南北长30.4米,东西宽22.4米。词语为安阳乡绅任湘庭。当年他在城内的繁华街市有生意,生活富足,购置修整了这座四合院,连同西邻的4号院和东邻的东偏院共有26间房,都是任氏家产。
此院落具有鲜明的清代民居建筑风格,坐北朝南,建筑形制规整。一进院门,迎面为东厢房的单檐硬山影壁,须弥宝座,菱形花砖对砌,中间有大福字。前院有房屋
16间,东西厢房各3间。任家大院的古建筑特色在于精美的门楼和过道,大门旁的砖柱上,墀头由木雕和砖雕两部分组成,造型别致,栩栩如生,是安阳老城不可
多得的民居建筑文化精华之一。
五、王家宅院的影壁和精美墀头
王家大院的影壁很有特点
吉祥山花
王家大院一瞥
王家大院门口的精美"雅言"砖雕
王家大院门口精美的"诗书"砖雕
影壁上精美的荷花造型
大院内有蝙蝠衔铜钱,寓意"福在眼前"
王家宅院位于安阳老城西南营45号,二进四合院,属清代砖木结构。临街面阔5间,长13.05米,宽5.40米。大门和大门两侧墀头都极有特点,北墀头龛内砖雕“雅言“,南墀头处则为”诗书“。
大门正前是靠墙硬山影壁,简洁而美观。壁心由边长0.25米菱形大方砖镶嵌,壁心上两侧各砖雕一朵荷花,两层磨砖,探出墙外,构成假椽头,下层为U形,上
层为正方形,壁顶猫头滴水,上覆狮头图案瓦当,墀头龛内砖雕牡丹花图案。山花边长0.4米,带有弯曲的菱形方砖,砖上浮雕花草,中上部浮雕“吉祥“二字。
整个宅院布局严整,大气、疏朗。上房5间,西厢房各3间,均为硬山灰瓦顶。其木雕、砖雕精美,临街墀头最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保存最完整,艺术价值很高。
黄家宅院位于北头道街19号,大门上的木制门头很有特点,上有两个雕花保留了原有的古朴气息。影壁也是靠墙硬山影壁,但最引人注目的,是院内那影壁前那棵
粗壮的海棠树。海棠翁翁郁郁,枝上挂满尚未长熟的青色海棠果。据邻居介绍,他年近六旬,打有记忆起,这棵老海棠树就一直在这长着了。此院原是黄家老爷子所
有,后来出售了院内部分房屋,大门虽换成了铁门,但因黄老爷子的坚持,门上的木制门头没有更换。
老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老城来,收获特别多。事实上,老城还有不少的古建筑和影壁墙我没走访到,比方说殷都区北蒙街道办事处武官村吴家大院的
“福”字影壁,安阳县安丰乡渔洋村的“飞龙降福”影壁, 殷都区西郊乡西梁村的“三民主义”影壁,
龙安区东风乡西盖村的“警备楼”影壁,时间关系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影壁是古朴厚重、寂寂无语的,可我们的心灵已透过一扇扇洞开的大门,凝视一幅幅影壁的细节,我们仿佛穿越百年历史的喧嚣,看到了当时生活的再现;影壁也是一段尘封的历史,见证了多少世间的悲欢离合。在老城不断拆迁的进程中,它或许会随着时光的洪流被悄无声息地湮没,但它是我们老城古建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瑰宝,更是挥之不去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