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河口村 首页
「湖湘名人」一个被遗忘的科学家 曾带着老外开国际学术会议

在我国粉末冶金科技领域,有一位逐渐被遗忘的湖南籍专家,身为北京钢铁学院的学科带头人曾经活跃在国际粉末冶金界。 在这所中国钢铁冶金界的最高学府,他作为国内粉末冶金学科的开拓者之一,虽然没有当选为中科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但也无愧于一生醉心专注的科学研究。 他生前以德高望重活在同事、学生以及圈内人心中,一辈子为人低调,去世后至今网上都搜索不出一张他的照片。 他就是原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冶金粉末专家赖和怡教授。 1925年12月4日,赖和怡教授出生在湖南醴陵市泗汾乡的一户人家。 他在这个号称“吴楚咽喉、湘东门户”的地方长大,上完小学后,他进了离家近的开明中学(现醴陵二中)就读。 

 

由于刻苦学习,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当时著名的工科院校。 1952年,他从北方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唐山交通大学)冶金系毕业,随后留校任教。 同年,由于全国院系调整的原因,他被分配调入北京钢铁学院(今天的北京科技大学前身)工作,开始了长达近半个世纪的治学生涯。

 

在1964年~1976年之间的一段时间,他曾作为访问学者赴北欧攻研,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皇家工学院进修物理冶金和粉末冶金,并从事这方面的科研工作。 正是在这里,他赢得了外国同行的尊敬。在瑞典皇家工学院期间,他在从事钨的表面自扩散的研究工作过程中,所得到的曲线被美国H.P.Bonzel命名为“和怡线”。

   

自20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他一直从事粉末冶金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粉末冶金基础理论及其材料与工艺。 他曾经主要承担的科研任务有:高比重鸽基合金、超硬工具材料、火焰合成金刚石薄膜、自 蔓燃烧高温合成材料、粉末冶金高温合金等。 

 

不仅如此,他还承担了中国与瑞典的科技合作项目“铁基合金强韧化的研究”,在该领域的具体研究课题“水雾化不锈钢粉末烧结时的界面反应”上做了扎实研究 。 他从事科研几十年,取得科研成果不胜枚举: 他牵头的“仲钨酸按制取尊钨、钨粉的研究”,198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 他主持的硬质合金微区成分、组织结构、缺陷尺寸对性能影响以及合金最佳组织结构模型研究”,1987年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三等奖; 他从事的“中强度含磷铁基粉末冶金结构材料和制品的研究”,1986年获机械部科技成果三等奖; 他从事的“CBN/YG立方氮化硼/硬质合金复合材料的研究”,1983年获冶金部科技成果三等奖。 除此之外,他与合作者殷声、刘国勋等人翻译了不少国外的经典学术著作,这些在国内研究人员中产生深远影响的主要译著《 粉末冶金原理 》、《粉末冶金工艺新技术及其分析》、《合金扩散和热力学》(希拉特原著,与刘国勋合译)、《粉末冶金原理和应用 》,分别于1974年、1982年、1984年、19***由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

他在国内外杂志和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发表的论文有70多篇,其中有15篇在国外发表。主要论文有:“用物质迁移的方法研究钨的表面自扩散”、“钨镍铜烧结时的晶粒长大”、“烧结过程中通过扩散的物质迁移”、“立方氮化硼与硬质合金复合材料的研究”、“立方氮化硼烧结体的显微组织和烧结机理”、“磷在Fe一P一C一Cu一舰o系合金中的分布及其对性能的影响”、“蓝色氧化鸽相的控制及其对钨粉粒度的影响”、“立方氮化硼烧结体强韧化的研究”等。 值得一提的是,他的论文中被他引次数最多的一次出现在1992年,他与殷声合作的论文《自蔓燃高温合成法(SHS)的发展》发表在《粉末冶金技术》,被引用量达80次。 正是得益于他的突出工作,他在北京钢铁学院、北京科技大学由助教成长为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

   

1982年8月,他作为北京市粉末冶金研究所代表,创刊《粉末冶金技术》,为其成为国内外权威学术刊物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1986年,他和葛昌纯教授(2001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在这里创立了我国第一个粉末冶金博士点。作为国内相关专业最早的博士生导师之一,他带出了不少优秀的博士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比如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唐清。 

 

他不仅在国内最顶级的单位开展课题研究,在国内最高水平的杂志上著文立说,还积极参与全国学术界交流与行业协会的组织、联系活动。 在他身上,有大量的社会兼职,一张名片上简直都不能全部放完。 他曾经长期兼任中国金属学会粉末冶金学会理事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粉末冶金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航空学会新型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粉末冶金技术》主编、《稀有金属》常务编委、中国钨业协会顾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讯评议专家组成员等职。 此外,他还曾兼任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人民政府第一、二届专业技术顾问,英文期刊《SURFACEEN GINEER ING》的编委和顾问等职。 赖和怡教授几乎只在一个单位呆着,从事粉末冶金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达三十余年之久。 由于其理论基础厚实、治学严谨、成就突出,他获得了国内外同行的认可,在国际粉末冶金界享有一定的声望。

   

他非常频繁地出现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带着同行们探讨着最新的研究进展: 1985年,第11届普兰西粉末冶金会议在奥地利召开,他出任主持人; 1986年,在联邦德国召开的国际粉末冶金会议上,他担任联络委员会委员; 1988年,在美国召开的国际粉末冶金会议上,他担任协调委员会委员,并应邀向大会作了“中国粉末冶金现况的报告”。 19***,他曾任在印度召开的多相烧结学术会议联络委员会委员和在奥地利召开的12届普兰西粉末冶金会议联络委员会委员。

   

1992年3月,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由魏寿昆院士为主任的第一届冶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他与肖纪美院士、徐光宪院士等一道当选为委员。 2009年7月8日19时30分,他在北京某医院因糖尿病诱发心脏病,抢救无效,不幸逝世,终年83岁。随后,他的追悼会在八宝山举行。 顺便一说的是,赖和怡教授因其在中国粉末冶金界有不可磨灭的贡献,被收录进由钱伟长院士主编的《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卷——冶金工程与技术分册(二)一书中。 在一个岗位上,在一个单位里,一个人一辈子,一直坚持做的平凡事,终有一天,也会成为不平凡。 他的名字,永载史册。他的贡献,将被铭记。

 

后记:本文多处引用李茂山先生编录的相关文章,在此特别感谢中国兵器工业五二研究所副总工程师李茂山先生对本文的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