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河口村 首页
当愿婚娶之际,方至适婚之期

Part 1

不想结婚的人,丢脸吗?

年入50万的女生,都在和谁谈恋爱?这是前段时间很流行的一个话题,引发了网民的热烈讨论,很多达标的女性也来诉说着自己的真实情况。

于是人们发现,她们的对象不是海归富二代,不是商业精英,更不是政界人士。正确答案是:她们没空恋爱。

在全国各地的相亲角,如果有这样一类条件的女生出现,那么长辈最多的感叹就是:赚那么多又怎么样,还不是一样没男人;哎呀,赚这么多,不是女强人吗?那我儿子可不能要……

而在男生这边情况又呈现截然不同的一面,一个男生在相亲角出现,那么关注他的就是工作的稳定性与忙碌度。

通俗地说:当一个男生是公务员的时候,他在长辈眼中就可以轻松击败一群“996”的人(996,是互联网企业加班的代名词,即平时上班时间长、周末也要加班。),至于创业者和白领,在相亲角都是被贴上标签:打工的。

铁饭碗不必担心失业,相亲市场上公务员、老师、国企火爆到犹如早上8点的城市交通,无他,只因为长辈们爱死了稳定,他们坚信自己一辈子的经验总结就是:稳定大于一切。

图源自网络

从北京中山公园到上海人民公园,相亲角几乎每月都能上一次头条,除此以外不断刷新认知的长辈金句频出:

月薪1万是讨饭。女人过了30岁就像郊区房,男人有钱也不会买。可以轻度残疾,但属羊的绝对不行!

哪怕现在已经是2018年,都市的年轻人进可职场游刃有余,退可日常塑造精神世界,但就是扭转不了父母辈们对于婚姻,对于人生选择的看法。

来自七姑六婆“这么大年纪还没对象啊”的周期性问候,“有对象可以一起分担贷款啊”的经济关怀,“我下个礼拜结婚,来啊”的对比性压力,让婚嫁问题成为父母的紧箍咒,孩子年纪越大,紧箍咒就越紧。

对于这一点最直观的反映莫过于在大城市相亲角,这里已经不是相亲,而是父母们之间以孩子为商品,进行的一场场明码标价的“交易市场”。

图源自网络

一个女生不管多么优秀,只要到了年纪没结婚,在长辈眼中,她就是有缺陷的。似乎缺少了婚姻的加成,女性就不再是健康的一个人。

一个男生,不管多么胸有大志,心中向往一番人生的自由,在长辈眼里,他都是幼稚不成熟的。对,因为长辈毕竟痴长几十岁的年龄,他们最爱念叨的永远不就是那句:我们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多,我们不会害你……

是的,你们不会害我们,可你们不懂我们,因为你们不懂的是这个社会的节奏,这个快到让我们这群年轻人稍慢一步,都会被丢下的节奏。连我们都有可能被社会落下,更别提你们了。

这场中国式的婚姻焦虑背后,既有父母对孩子的担心,也有传统观念的束缚,连家人都如此,更何况外人。如果你想问丢不丢脸,那得看你自己怎么认为。

Part 2

优质的单身比失败的婚姻更舒服

婚姻的目的,是为了成就共同进退的一对,而不是为了拴住各取所需的两个人。

单身能说明这个人什么呢?不求上进?幼稚天真?还是性无能?婚姻就一定是证明两个人的人生圆满了?它会带来两个人幸福的生活?

谁人不向往男耕女织,夫妻举案齐眉,琴瑟和鸣的生活呢,只是失败的婚姻,往往比单身更具毁灭性。一场走向失败、破裂的婚姻,除了让人收获身心俱疲以及失去最宝贵的那几年时光,能留下的就是不堪回首的记忆。

单身不是洪水猛兽,为了长辈眼中的不是单身,而硬凑在一起,才是真正的可悲。并不是说婚姻一定会失败,只是硬凑出来的,更容易支离破碎。

对于现在选择单身的我们来说,那是因为婚姻几乎不带来任何现实意义——

不需要它来抗风险、生孩子提升经济地位,甚至不需要用它来抵御寂寞。

能够让我们考虑婚姻这件事的只有一个可能性:那就是爱情。

所有的女生可能都有这样一个梦想

靠自己的能力,买了一套房,然后将它布置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上完一天班,回到家踢掉鞋子,四仰八叉地躺在沙发上,冰箱里放着喜欢的水果蔬菜,周末看场电影读本书,就算没有另一半,生活一样能自足满意。

因为有经济能力和取悦自己的能力,对另一半的期待,已不再强烈。

对中国人来说,30岁似乎是一道坎,好像过了30岁,你没买房买车娶妻生子,就不是正常人;好像30岁之后,你就必须走进婚姻的围墙,拿着装有枸杞的保温杯,早睡早起。

“我爱你”早就已经变成烂大街的违心之语,走走过场罢了。真正打动人心的,是婚礼上的那句“我愿意”。双方都是愿意与对方执手一生,至于那句“我爱你”,就留到结婚后的日常去体现吧。

何必信奉什么适婚年龄,何必在意什么婚姻是人生必经之路

当愿婚娶之际,方至适婚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