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街街道 首页
两年内沈阳市民最快可提前几秒到几十秒接到地震预警

沈阳市处于中国著名的郯庐地震带北段的密山—敦化断裂分支上。郯庐断裂带是我国著名的超壳深断裂带、地壳结构变异带,也是中国东部一条强震活动构造带。该断裂带地震活动丰富,在地震学研究中,郯庐断裂带所展布的地区多被称为郯庐地震带或郯庐地震活动构造带。沈阳市所处的密山-敦化断裂分支上从现有的历史地震统计来看并未发生过6级以上的浅源地震。

地震波与电磁波间

传输速度差是预警关键

沈阳地区有历史记录的中强地震活动仅有1次,为1765年3月15日的5.5级地震活动。从1970年有仪器记录以来,沈阳市区(含新民、法库、康平)仅发生过ML3.0(地方性震级简称ML)以上的地震11次,最大的一次地震为2003年3月30日沈阳东陵的ML4.1地震。1975年海城7.3级地震和1999年岫岩5.4级地震在沈阳人的记忆里印象颇深。作为世界的科研难题,地震真的不能预测吗?

今年下半年,辽沈地区将启动地震预测预警项目,建成启用后,一旦出现大地震,预报信息可“跑赢”地震波,提前几秒到几十秒通知市民采取防范措施。辽宁省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项目作为国家项目的一部分已得到国家批准立项,在省内计划建设近1000个地震预警台点。建成后,一旦发生大地震,利用地震波和电磁波之间传输速度的差异,能够为一定范围的人群提供从几秒到几十秒的地震预警时间,在这个时间内人们可以采取防范措施,有效减轻地震灾害。该项目计划在今年下半年启动,预计2年内建成。距离震中较近的能够提前几秒获得预警,距离稍远的可能会提前几十秒获得预警。

地震波传输速度是每秒钟7公里,而电磁波是每秒钟30万公里,利用两者的速度差,在地震波尚未波及某个地区时,电磁波传输的预警到了,提醒群众地震波大约几秒钟能够影响所在区域,在这个时间内可以做一些防范措施。

三个场景下要学会避险

进一步完善防震减灾工作基础,建有191个台站,这些台站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检测数据,分析提供相应的资料。目前已建成了较好的应急保障体系。辽沈地区有3支省级专业队伍,大约600人;90多支地市级救援队伍;约9万人的志愿者队伍。已经建成24个国家级地震安全社区,39个省级防震减灾安全示范社区,建成了130所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通过防震减灾知识入社区、入学校,提高市民的防震减灾意识。没有灾害时,市民也需要演练自救措施。

●在家里。一只手借助抱枕、衣服等柔软物品保护头部(或抓住桌腿),另一只手捂口鼻,身体尽量蜷曲蹲下。可躲在桌、床下,紧贴承重墙角;尽量躲在有水管和暖气管道等处;关闭水、电、煤气;将门打开,确保出口。地震大的晃动时间约为1分钟,这时首先应顾及的是人身安全,不要贪带财物。在地震发生后的2~5分钟,将可能面对“二次灾害”,其中最危险的就是火灾。要迅速检查家里的火源。如已出现火灾,要赶紧扑灭。

●在教室。要躲在课桌下或承重墙角,一只手牢牢抓住桌腿,另一只手可以用课本压住头顶,防止天花板开裂掉下东西。当地震晃动停止后,听从老师指挥,有秩序地撤离。从楼梯下楼时要双手抱住头,不要抬头看天花板。撤离到操场,蹲下的同时双手抱住头,不要到处乱跑。

●在商场。躲在大柱子下,避开商品陈列橱柜,走安全通道,切勿乘坐电梯。两根大柱子可以形成一个“生命三角”区。当地震来临时,如果在室内,天花板砸下后,大型物体周边会形成狭小的三角空间,卧倒在旁边可以增加存活机会。大型的物体除了柱子,还有沙发、桌子、床等,都可以形成“生命三角”区。

两年内沈阳市民最快可提前几秒到几十秒接到地震预警两年内沈阳市民最快可提前几秒到几十秒接到地震预警两年内沈阳市民最快可提前几秒到几十秒接到地震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