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光路街道 首页
港珠澳大桥吊绳“南京造” 这种丝仅为头发丝的1/10粗

刀都切不破的手套、超轻薄的防弹衣……4月20日,中国石化公众开放日——南化公司站,数十位市民入厂参观,被这些绿色科技产品所吸引了,尤其是一种高性能吊绳,大家为之惊叹,丝非常细,大概只有头发丝的1/10粗,但做成缆绳后比钢索强度还高。最近热映的电影《厉害了,我的国》的开头,有一段港珠澳大桥吊装合龙的镜头非常壮观,令人印象深刻。但大家不知道的是,用于吊装港珠澳大桥的高性能吊绳正是中国石化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和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研发的。

  走进南化公司,前来参观的市民都有一个这样的感受:满眼都是绿色,空气也很清新,没有想象中的异味。在南京化工研究院的展厅内看到,用于制作高性能吊绳的原材料就放置在展厅的中部,一卷一卷的,像钓鱼线一样,专业的全称叫“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干法纺丝”。这种丝非常细,大概只有头发丝的1/10粗,但做成缆绳后比钢索强度还高,而且非常柔软,防弹衣、防切割手套、降落伞、海洋缆绳等很多产品都用它。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是世界三大高新材料之一,广泛应用于国防、军工以及民用领域。”南京化工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毛松柏介绍,由于国外技术的封锁,国内之前始终无法实现该材料干法纺丝的产业化。该技术国产化的实施,直接导致国外纤维制品在国内大幅度降价。

  同样,一套捕集二氧化碳的装置也很引人注目,“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仅为0.03%,正常情况下不会对人类造成危害。但是,随着人类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加大,大量煤、石油等化石燃料被开采利用,排放出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引起全世界对气候变暖和环境问题的担忧。”毛松柏带领的劳模科技创新工作室,有关二氧化碳捕集的专利技术已有十几个,这套装置已被广泛应用于天然气锅炉烟道气、电厂燃煤锅炉烟道气等气体中CO2的捕集,现在已进入第三代技术攻关。这些二氧化碳被捕集后如何处理?毛松柏说,既可以先封存于地下,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储层、深盐沼池构造和不可开采的煤层等,也可以用于生产醋酸、甲醇、尿素、合成气及食品二氧化碳等,既节能减排保护了环境,又为用户创造了数亿元的直接经济效益和巨大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