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狮街道 首页
西南唯一海军航空实验班

原标题:慢新闻 | 揭秘西南唯一海军航空实验班:禁止打篮球,高考必须上重本


每天早晚的跑步必不可少

1

他们梦想在大海上飞翔。这是一群特殊的高中生,有多特殊呢?

你看,他们被保护起来,只准打羽毛球乒乓球,不准打篮球。即使混在5000多名学生中,你也能一眼认出他们来。要是他们站在偌大的操场,你会看到,他们的站姿与众不同,身躯笔挺,两眼平视前方,双手中指紧贴裤子中缝,五指并拢伸得直直的。

他们真像军人。

“准军人。”他们中的一些说。而老师们更希望他们都如愿以偿,几年后成为一名海军航空飞行员,像电影《红海行动》中的战士。当然,得加上“英勇”二字。

你再看他们,身着迷彩服,腰扎皮带,跑起来步伐一致,队列整齐,像操场上一条飘动的彩带。他们的鞋子、衣服都是商场买不到的,军队专供。一模一样的迷彩色。3月23日,天空突然飘起雨,降温了,他们中两三个还穿着大衣到操场。大衣颜色和衣服一样。

雨越下越大,其他同学回教室去了,而那彩带还绕着操场飘动。雨点落在他们的衣服上,被迷彩色掩饰得好像什么也没发生。

衣服上最明显的要数那蓝色的领章、胸章,还有特别的肩章,肩章上写着“海军航空实验班”。


肩章上写着“海军航空实验班”

他们是重庆最特殊的132名高中生,整个西南地区独有——2016年,重庆11中学获国家批准,成为西南地区唯一海军招飞生源培养基地。人们简称“海航班”。

生源仅限重庆,会有多少学生想进这个班? 2016年招59人,一个班,1200人报考。经过去年军方的考核,最后留下36人。

2017年1300多人报名,招96人,两个班。大约今年5月,这批高一的学生将迎来军方的第一次考核。“每年一次考核,我希望他们都能留下来。”班主任马骥说。

今年计划招100人,高达3500人报考。竞争越来越大。11中负责招生工作的张涛说:“3月7日,海军军方领导和市教委领导在11中开了现场会,各方面都重视。过去,学生报名后自己来主城体检、考试,今年学校派老师到各区县体检初选,减轻学生往返主城的负担。”因此,张涛忙着要走。

此时,飞机正飞过11中校园的上空,一架接一架,飞向江北国际机场降落,声音轰鸣。或许只有海航班的学生才向往这一声音。这也太巧了。


在初级舰载机模拟器上练习操控基础

2

他们读书不花钱。

不用交学费、书本费、住宿费,衣服、床单、被盖,甚至蚊帐也不花一分钱。除此之外,从这学期开始,国家每月给他们900元的生活补助。最初200元,去年500元。

他们不和学校其他同学一起吃饭,不吃其他同学的饭菜。当然,其他同学更不能吃他们的。学校给他们配备了专门的厨师,每天有专门的“海航餐”,在食堂专区就餐。


海航班的专用就餐区

“我们的海航餐很有特色。”张涛之前在电话中就告诉了我。

3月23日,中午12点刚过,一胖一瘦两厨师,戴着口罩站在窗口前。饭菜准备就绪,两荤两素一汤:红烧鸭子、黑椒鸡腿排、麻婆豆腐、炝炒小瓜、平菇肉片汤。

马老师说,他俩是学校最好的厨师。胖的厨师叫刘杰。他给了我一份菜单,只见一日三餐,7天餐餐不同,但午餐和晚餐都是两荤两素一汤。


两荤两素,粗茶淡饭。

为什么定这个标准?马老师笑着说,开始的时候,牛肉、烧白、粉蒸肉不限制,学生随便吃,结果一个月下来,好多学生迅速长了十多斤,部队的人来了,一看立马制止了,“这样怎么行,一个个都吃成了胖子。”学校立即和有关部门商量,最终定了现在的菜单。刘杰解释,“重要的是保证他们的营养。”

一胖,就面临淘汰。

你可以想象,一个胖子不但增加飞机重量,他自己在驾驶舱内也难以轻松驾驶飞机。

132名学生集体就餐,我扫视了一下,确实没见一个胖的。

由于饮食关乎孩子们的生活,我认为有必要稍微详细记录下来。每天早饭除了牛奶鸡蛋,星期一还有麻辣面块;星期二是包子、馒头、葱油饼、绿豆粥、泡菜和小菜;星期三是酸菜肉丝米线;星期四、星期六与星期二近似,只不过把葱油饼换成了花卷和红糖发糕,绿豆粥换成了蔬菜粥和玉米粥;星期五主要是番茄鸡蛋面块;星期天则是香菇猪肉水饺。

我特别喜欢星期一的菜。中午:泡椒仔兔、红苕粉蒸肉、干煸四季豆、炝炒油麦菜、大骨海带汤。晚上:香酥鸡排、青笋肉片、蒜苗胡萝卜、炝炒绿豆芽、白菜豆腐汤。

从菜单看,主打鸡鸭猪肉,牛肉兔肉一周仅一次,无一海鲜。正值孩子长身体的时候,该多吃鱼啊,但一周也只一次,星期六的晚饭——豆腐烧鱼。“主要担心鱼刺卡了他们喉咙。”刘杰说。


对战斗机模型兴致勃勃

3

午饭结束,其他学生纷纷回教室,而他们必须回寝室午休。因为他们不能趴在桌上睡觉。身体长时间弯曲,是不允许的。

(其实,所有影响他们身体正常发育的事情都是被禁止的。马老师说,不让他

为照料他们的生活,学校配了专门的生活老师。他们住二楼,5人一间,上下铺。

222房开着,我们进去看看。来自垫江的吴忧、吕海峰、吴政平、黄浩男和来自奉节的唐杜虎住这间。寝室一尘不染,整洁清爽,无一随意摆放的物品。深蓝色被盖叠成军人式的小方块,与被盖颜色一样的床单理得平平整整;一模一样的漱口杯整齐一排,又是一模一样的牙刷和牙膏对齐一个方向摆放;五把椅子全齐整倒放在书桌上,折叠式台灯收捡在书桌的抽屉里,书架上的每本书码得齐平。寝室外一小阳台,侧边卫生间和洗浴房,每一处干净如洗。

比成年人收拾得还整洁,你难以想象这是一群16岁男生的寝室。马老师说,每天必须按军方要求整理内务。

作息时间固定,生活按部就班,实行一种半军事化的管理。


做俯卧撑

不论夏季还是冬季,雨天还是霜天,他们每天6点半起床,20分钟洗漱、整理内务,6点50早餐,7点15必须到教室早读。这时其他学生还在赶往教室的路上。

养成好习惯,一切行动听指挥。这不是军营,但他们做到了,并非易事。朱习江,高二班主任,第一个带海航班。她说:“最难的是纠正他们的习惯。”俗话说“本性难移”,在规范、引导之外,有时也得来点硬的。

朱老师记得,2016年11月,一位来自沙坪坝的学生整理内务一个月9次不达标。月底的一天,她从他的床上收出一大堆东西。“我把东西提到办公室。很快,他到办公室来找我,非常生气,打了110,说他的东西不见了。警察真的来了,最后批评了他。”

就像通常讲述的那些让人感到吃惊的故事,现在这名高二学生完全变了。我见到了他。超过1.7米的个头,英气,有个性。他要求我不提他的名字,但希望能在媒体上看到同学们的照片。去年夏季,他和同学们已到部队参加了夏令营,今年暑假将登上飞机,开始初步的飞行。他说,这让他有点小激动。

要是谁突然非常害怕,或根本无法适应,会怎样呢?淘汰。

他接着说道“责任”,“不辜负父母的期望,老师的培养,国家的期待。”这是他对责任的一种理解。最后他补充了一句,“至少要对得起这身衣服。”

不知他是否还记得,当时给他们衣服的时候,一些同学还不太情愿,觉得再也不能穿时尚大衣、T恤了。这是马老师告诉我的。

孩子的变化让当妈的最高兴。在食堂遇到来自南岸的杨春梅,她和丈夫专门来看望去年进入海航班的儿子。“他一下懂事了,学习刻苦,回家做家务,对人也有礼貌。”说起现在的儿子,她很开心。

“每天他们还是很累,你不心疼?”我问。

“作为一个男人,一名军人,哦,该是准军人,累点,算什么。”她很肯定地说。

“他们小小年纪承担压力,你们不担心?”我又问。

“就是要有压力,要有磨炼,这样将来才有担当。”她毫不犹豫地说。


学员在海军航空活动室学习

4

星期五,下午将尽的时候,其他学生纷纷回家了,热闹的校园顿时安静下来,只剩下海航班学生跑步的声音,读书的声音。这学期开始,他们一个月只准回家一次。

周末两天安排得满满当当。马老师说,他们不能随便出校门,星期六下午,每个寝室派一人外出购物。两小时必须归校。

周五下午5点35分晚餐,学生依然18点20到教室学习。

周六白天上课,晚上或阅读,或开展辩论赛。

周日上午文化考试,下午间周朗诵合唱,“海航班组建了自己的合唱团”,间周军事训练。晚上则是海航大讲堂,军方代表讲,或校领导。“我们现在准备请学生来讲,讲他们对军事的学习思考。”马老师说。

他们有专门的军事老师。学校操场侧边有一块属于海航班的训练区域,用铁丝网封闭起来,禁止其他学生进入。他们在这里参加一些与飞行有关的基础训练,比如转圈圈。马老师说,不久将有一架飞机运到学校,供展示。


在海军教官的指导下进行飞行员基础运动训练

不到一年的训练,他们看起来有些军人气质了。校门口的保安都这么说。

我站在教室外看到,他们上课时坐得直挺挺的,双肩平行,直视黑板。这与其他教室的学生不一样,这些学生至多坐得规矩,不东倒西歪。

黑板上方挂有国旗和军旗。教室布置与众不同,处处体现海航班的特别。墙上张贴有诗篇“我是一名海军”,以及“我要飞得更高”之类的话语,还有一张C级视力表,可以方便测试视力;墙角一台秤,超重是绝对禁止的;教室后面摆了一排专门给他们配的储物柜。


海航班在进行常规课程的学习

海航班在进行常规课程的学习

离教室不远是“海军航空活动室”。这是他们独享的世界,在这里可以感受军舰、飞机,感受大海的气息,登上模拟的飞机驾驶舱,学习简易的飞机驾驶与瞄准、射击。活动室配备几十台电脑,摆放多本兵器、海洋方面的杂志,还有大屏幕、救生艇、氧气面罩、飞机坦克模型、视力表……墙壁上张贴有关我国海洋和海军的知识介绍以及海航学员的照片。

这是一个简版的海洋世界。他们很兴奋,都要坐进模拟飞机舱,手握操纵杆,“驾驶”“射击”。“这给了他们最基本的感知,也让他们对未来的角色有基本的认知。”马老师说。

在这里,他们好像闻到海风的丝丝咸味,他们登上停在舰艇上的飞机,关上舱门,准备起飞。

这一画面要变为现实,他们必须通过多次严格的考核。高中前两年,每年5月左右,要接受军方的身体考核;高三上学期,将参加海军招飞初检预选、全面检测和定选复查。朱老师说,班上有同学因为牙齿上下不整齐,还有一位长了一根倒睫毛,都被淘汰,但更多学生是因为视力达不到C级1.0。

从张涛那里我们还了解到,这可不是过去的“招飞”,他们要身体过关、成绩过关、思想过关、心理过关,特别是高考文化成绩必须上本科重点线,并且还将面临来自全国其他8所中学海航班学生的竞争。只有这样,他们才有“飞起来”的机会。

当然,要是他们成绩优异,可以优先推荐到北大、清华和北航进行“双学籍”培养;如果他们在高中阶段不幸被淘汰,可到其他班学习,一样参加高考;即使最后未被录取为飞行学员,符合条件的,学校优先向其他军队院校或民航院校推荐。


马老师和同学们亲密无间

5

他们是幸运的。

还因为马老师。

对马老师来说,海航班无比重要,她甚至想用“神圣使命”来形容。当然值得全身心投入,尽一切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军队要求的人。

马老师年轻、漂亮、专注, 活力无限的样子,说话笑声不断,但当她向学生发命令的时候,突然一脸严肃,声音斩钉截铁。一切行动听指挥嘛。

她目光一直是善意的,这些孩子像她的弟弟。他们在学校,她就在学校,陪着。

家里的人催她结婚。一次,又一次。

开始选结婚的日子。

2月7日,怎么样?她直接否了,因为学校有事。

9月30日呢,一个星期天,“这怎么行,星期天学生都在学校,我不能离开。”又没过。

7月初?学生还没放假呀,不行。

最后,初定今年8月5号,她不好意思再拒绝了。即使这一天能顺利结婚,第二天,8月6号,她就要离开重庆,“我的学生第一次到部队,参加夏令营。我必须守着他们。”马老师又一阵笑,希望8月5号不会有事。

23日,马老师的工作安排得紧紧满满的。她在朋友圈发了一条微信:今天又是打仗的一天……她妈妈留言说:我看你天天都在打仗,什么时候你能跟妈妈好好通个电话。说到这里,马老师突然泪盈眼眶。

她还记得,开始接海航班班主任,还有担心,清一色的男生,难有女同学那种细腻的情感。后来她发现不是这么回事。如果她忘记吃午饭,总有学生打电话提醒她。在她办公桌上有一个小小的零食箱,也总有学生悄悄把箱子填满,每次问是谁,大家都说,“我们呀,我们呀。”

学生都希望从老师那里得到一份特别的爱,马老师对他们这样讲,“你在我心目中是不可替代的,其他学生在我心目中也是不可替代的。”

爱,既特殊又普遍,像粒粒海盐,让大海成为大海。个人的快乐在于不断融入更大的集体。

我提出一定要采访张超越。他的故事或许多年后会有人再讲起。他来自河北唐山,爸妈在唐山大地震中幸运地被部队官兵所救。在他小学5年级那一年,一家从唐山迁移到重庆沙坪坝高庙村。爸妈一直希望他长大后参军,他们想以此报答当年的救命之恩。张超越有强烈的飞行梦,渴望成为一名飞行员。

他正襟危坐,双手平放腿上,虽一脸稚气,但表现出十足的坚定。他把自己视为一名军人。他说,在街头见步履蹒跚的老人,他一定会上前帮扶,他看重集体荣誉,也看重这身衣服,“过去在学校也讲集体荣誉,但和现在感受完全不一样。过去你损害一下集体真觉得没什么,现在可不行,别人都看着我们海航班,老师们又这么关心我们,绝不能做任何损害我们这个集体的事。”

张超越目标明确,一切为了飞行的梦想。这也是其他同学的梦想,马老师的一个梦想——让我们飞得更高。

深夜,当马老师离开教室独自向校外走去,她突然感到一种深深的疲惫和沉沉的安宁。在一盏盏路灯的周围,那梦想翩翩起舞。


同学们向马老师行军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