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边社区 首页
中午不睡 下午崩溃?把办公室灯光调亮点

    研究共招募具有长期午睡习惯的青年志愿者20人,持续约2个月,先后进行共60人次的心理测试。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博士生汝涛涛。

    俗话说“中午不睡,下午崩溃”,很多人都有午睡的习惯,要是中午能睡个美美的午觉,下午就能精神百倍地干活和学习。那么午睡的功能是否真的这么强大呢?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博士生汝涛涛近日发布的一份研究成果,研究了环境光照和午睡对于不同个体警觉性与认知功能的影响。最终发现,午睡虽然好,可何时睡,睡多久大有奥妙。该研究成果采用实验室研究,突破传统研究技术与方法的局限,揭示出了环境照明与短时午睡对人体身心机能的积极影响。研究成果部分已在SCI、CSSCI期刊公开发表。

    持续约2个月

    60人次参与心理测试

    “我们的主要研究对象,是那些平时习惯性午睡的人群。”汝涛涛解释,自己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正常午睡与午睡剥夺后,对午睡习惯者情绪状态和心理功能的影响。研究共招募具有长期午睡习惯的青年志愿者20人,持续约2个月,先后进行共60人次的心理测试。所有志愿者都需在睡眠实验室先后接受两种午睡干预方式,一种为志愿者根据其日常午睡作息时间完成一次约30分钟的午睡。另一种为三日之后所有志愿者,在中午同一时间段不午睡,维持30分钟的清醒(即午睡剥夺)。

    “两种午睡干预完成后,志愿者都需要在电脑上完成约1小时心理功能的测试任务。”根据测试结果,研究者发现,相对比正常进行午睡的志愿者,午睡被剥夺的志愿者在下午作业时感受到更加明显的困意和更多的消极情绪。同时,正常进行午睡的志愿者在完成心理测试任务的表现要明显优于午睡被剥夺者,如注意力更加集中,短时记忆力更好,反应速度更快。

    建议下午1-2点午睡

    时间持续20-30分钟

    “不难看出,午间进行短时间的小睡,不仅能够显著缓解下午人们的心理疲劳和消极情绪状态,还能够有效提升午后的工作效率。”汝涛涛表示,特别是当下很多年轻人夜间睡眠不足,白天又处在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中,进行适时的小睡对维护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不过,午睡也并非万能的。“午睡并不是对所有任务都有用,比如一些简单的记忆任务就没有明显差别,只是对难度较高的记忆任务和复杂的心理功能才会有影响。”

    根据数据统计,研究者也发现,午睡应尽量依照日常的午睡作息时间进行,严格控制睡眠时长,避免过长时间睡眠,“过长的午睡反而会导致人们醒后,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才能彻底恢复意识清醒,反而会干扰人们的工作表现。此外,过长时间的午睡或下午过晚时间的午睡,会扰乱夜间睡眠节律。所以我们建议,一般午睡在午间1点至2点之间,午睡时间维持在20~30分钟,睡眠效果更佳。”

    关注

    越亮的办公环境

    人们工作效率越高

    那么万一中午错过了午睡,有什么办法可以补救不在线的工作状态吗?在汝涛涛的研究中,很有新意地加入了光照的因素。“人们每天有约1/3的时间,在办公室或写字楼中度过。我们办公照明的环境,会不会影响人的心理状态和工作表现呢?”汝涛涛把光学和心理学两个专业体系联系在了一起。“我们模拟设置了一间办公室,通过采用不同色温、不同光照强度的LED灯,测试在不同办公照明条件下,人们的情绪和工作效率是否会有不同。”

    整个研究持续约8个月,共招募150多名青年志愿者,进行300次的实验测试。研究结果发现,采用不同色温(偏黄和偏蓝)LED光源,并不会直接影响人们的情绪状态和心理功能表现。但是光照强度则有所不同。“志愿者在高照度(1000勒克斯)的LED光源照明环境下,工作时清醒程度会更高,对与工作任务无关事务的反应抑制能力更强、短时记忆测试表现的成绩显著更好。”研究者同时也发现,办公照明的作用效果并不是快速产生的,而是光照越长,效果就会越突显。

    “所以,我们会建议,如果因种种原因,没有午睡或工作过程中感到心理疲劳时,通过提高光照强度的方式,一定程度上会对人们的工作效率予以提升。”不过汝涛涛也表示,这种高照度的办公室照明环境只适合用在日间办公时间,“夜间工作或者是居家状态,最好还是挑选低色温如色光偏黄的LED灯,或者是设置较低照度的光线,以免干扰夜间正常的睡眠作息与质量。”他还特意提醒,睡前很多人都有玩手机、平板和电脑等的习惯,而这些电子设备的屏幕大多会散发蓝光,“对晚间的睡眠都是有不良影响的,很多当代人说睡不好,就有这方面的原因。”

    相关

    家居照明未来有望“智能化”

    实际上,汝涛涛的这次论文也是华师心理学与光学跨学科实验室———光与身心健康实验室取得的重要阶段性成果。他的论文《环境光照与短时午睡对个体警觉性与认知功能的影响:来自行为和电生理的证据》经过答辩委员会专家认真讨论,全票通过2017年度冬季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其论文也被评为“优秀博士论文”。

    “现在很多问题的解决不能单依靠一个学科来进行,必须是多学科的交叉。这也对我们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如何以问题为导向,培养出适合各行各业的人才,也是我们高校教育重点发展的方向之一。”华南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重点学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学术带头人莫雷教授表示,“光与身心健康”实验室是华师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物理学与华师“国家重点学科”心理学联合建设的光与心理交叉学科实验室,可谓强强联合。

    “我们心理学是服务于生活,服务于人们身心健康的学科,我很希望能真正把心理学研究应用于我们的生活,提升大众的心理幸福感。”汝涛涛说,实际上,这份研究很接“地气”,“已经有知名的生产厂商盯着这个研究结果,打算用这个结果为他们日后创设智能办公照明环境,提升工作绩效,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和方法借鉴。”

    汝涛涛设想了下,根据这份研究报告,以后在打造智能家居照明方案时,完全可以根据不同人的工作时间、生活作息时间去调解整体的灯光动态变化。“从早上清醒到夜晚睡觉,室内光照情况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比如,清晨,我们可以采用模拟日出的灯光,将人们从睡眠中轻轻唤醒;上午,自然光摄入不足,可以进行适当的人工光补偿;而到了下午,灯光照度可以调高,以缓解人们心理困乏;到了晚上,照明强度就要慢慢降下来……”这种智能化的动态照明,说不定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在我们的家庭生活中出现。

    出品:南都采编指挥中心 统筹:南都科学新闻工作室 主持:陈养凯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尹来 通讯员 李宇红 杨柳青

来源:南方都市报

选文:承石小编  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