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里井社区 首页
【荐读】颍州教育界著名青年女文学家刘小刀大作

内心有刺青的周末,与自己有关,与诗人有关

 2017-12-15 刘小刀 塞壬歌声


余光中老先生驾鹤西去,许是回了故里,那方乡愁想必是能疏散了。


一弯浅浅的海峡在诗人笔下化为了不朽的文字,也为更久远的将来留下不绝的叹息。网上铺天盖地的怀念,《乡愁》成了怀想诗人的关键词。


若是从大历史角度思想,守土与去国,皆有乡愁之感。


古今文人之乡愁分为两种,一为被异族亡国后,那些羁北汉人的乡愁,声声泣血。再有一种,就是汉民族势力各据一方,同胞之间彼此不容与相残相恨。隔江阻海,几代乡愁,多少离苦,人民望眼欲穿。


我最不忍读这类文字,终又读到,拍案指伤,痛不成眠。


第一次读余光中的作品,是《青青边愁》笔记,本有三百来页,分成四辑,有抒情散文、小品文、文学评论,那时候诗人在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任教,都是他任课时的“副产品”。


笔记中文学评论最为精彩,余光中把文学史上号称经典的戴望舒、闻一多、郭沫若、朱自清评论了一番,他给老舍作品挑刺,批评林语堂小品文疙疙瘩瘩。


最让当时的我无法接受的是,余光中对朱自清的怨念深重,说《荷塘月色》太啰嗦,《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欠波澜,《匆匆》是忧来无端的滥情之作。把充满父子真情的《背影》,说成过于消极,劝年轻人不要多看这类伤感的文章,应看一些积极和开朗的....


余光中还说:花花公子的散文已经泛滥了整个文坛。除了成为“抒情散文”的主流之外,它更装饰了许多不很高明的小说和诗。这些喜欢大排场的公子哥儿们,用起形容词来,简直挥金如土。事实上,他们的金都是膺品,其值如土。


在为众人所熟知的诗人身份背后,作为文学批评家的余光中不但拥有广泛的阅读、严密的分析、艺术的直觉,更有胆量有操守的品格,他的文学批评是当行且有担当的。


每每看到大陆演员朗诵《乡愁》,总是激动、甚至凄厉,泪水交织,时而仰天长叹,进而低首饮泣,然后全场掌声雷动,带着浓浓的样板戏的气息,淡淡的乡愁,赫赫然演绎成了四面楚歌。


依照我的这首诗的理解,字里行间,诗人表达的是近乡情怯的乡思和淡淡乡愁,是夕阳西下时融化的余辉,是寂静深夜中泛起的悠悠情思,网上能找到诗人自己朗诵的《乡愁》视频,语气平缓,蕴含着淡淡的哀愁。


斯人已逝,对诗人的怀念,不需要鼓掌,朗读已是最好的掌声。


转发需注明原创来源,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