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村 首页
“茶油之都”邵阳县—— 文化传承:手工制作茶油

转眼已经入秋,油茶也即将迎来收获,油茶收获时的热闹场面不可胜收。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下“茶油之都”邵阳县的二三事吧


油茶成熟啦~

油茶小介绍:

油茶是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之一,属常绿阔叶树种,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生态功能,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油茶树全身都是宝,在农历九十月开花,到来年的八九月才采摘,从开花结果到采摘,历经冬、春、夏、秋四季的云滋雾养,采摘时茶花已是盛开怒放,素有“抱子怀胎”之称,饱含天地灵气。茶油是优质食用油,享有“东方橄榄油”的美誉。不仅如此,油茶树在清明节时期,还会结出不但能够生吃而且还可以做菜的茶泡、茶耳。

一、邵阳手工榨油术

手工榨油术的工艺流程在北魏賈思勰的《齐民要术》和明朝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就有详细记载。在地方志中,清嘉庆25年出版的《邵阳县志》之中也有压榨取油的文字记叙。

建于清朝道光三年(1823年)的邵阳县蔡桥乡石河村蔡氏榨油坊,其相关器具保存相对完整,直径两米的大石碾子上还刻有“道光丁戊年制”的印记,是邵阳地区现存年代最久、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手工榨油作坊。

这种以牲畜或水能为动力,利用杠杆的工作原理、用手工的方式完成从原材料采集、石碾碾仔、蒸胚包饼、压榨取油等十多道工序的手工榨油作坊,在县内各个乡村都有遗存,据1957年邵阳县政府年报统计资料显示,全县共有手工榨油坊1614个,从事榨油技艺的艺人高达3000余人。

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古老的油榨术逐渐被现代加工技术所取代。承载祖先智慧的手工榨油坊慢慢地消失在人们的生活视线之中,其作坊及手工艺人将成为凤毛麟角。

手工榨油术的步骤:

第一步,把采摘下来的油茶晒干,待壳和果肉分离。

第二步,就要把茶油籽碾磨成粉末。

第三步,待油茶籽碾成粉末后,再把它倒进蒸笼上蒸。油茶籽一定要蒸熟了才可榨出油来,同时这个过程也起到一个加热的作用,加热后的油茶粉会特别松软,便于榨出油来。

第四步,山茶籽约蒸半小时,待蒸熟后用稻草垫底将它填入圆形的铁圈做成的油圈之中,做成茶油饼。别小看了这个程序,在整个榨油的过程中算是一个关键环节,每一块茶油饼的厚薄必须相当,否则就会因为挤压不充分,榨油就不完全;有经验的制油师傅可以凭感觉用铁勺舀起适量的茶油粉进行装包。

第五步,把做好的茶油饼装入榨油坊的木榨中,然后就可以进行压榨了。压榨是整个制油工序中最耗体力,因此也是对制油师傅们体能的一个考验。压榨也是采用最传统的挤压方式,师傅们用悬挂的石锤反复撞击木榨上的檀木排尖,促使铁饼对油饼进行缓缓的挤压。不一会儿,一缕缕细细的山茶油从油床里慢慢地滴落下来,作坊里也到处弥漫着一股沁人心脾的油香。

油茶果摘回来将果肉分离后,果壳不仅是一种很好的熏肉材料,而且将其磨成粉末还可以做蚊香用;压榨完的茶枯也是可用之物,由于具有清洁、杀菌等功效,人们常利用它来洗发、清洗鱼塘、烤火取暖等。

邵阳手工榨油术是古代农业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它见证了一段人类文明的历史。它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人民的生活习俗,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劳动效率。在榨油过程中所产生出来的榨油号子和榨油习俗,记录了先民在不同社会和不同历史时期的劳动感受和生活情趣,古老的榨油坊,就像一块民俗文化的“活化石”,它蕴含了丰富的文化艺术价值


二、邵阳县油茶发展史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油料树种,邵阳县油茶种植有近500年的历史,在这块古老而肥沃的红土地上,不但油茶生长条件得天独厚,油茶栽培和茶油食用文化源远流长,这里的人们也对油茶树情有独钟,几乎家家户户都栽植油茶树,大家说,这叫“一年栽种,百年受益”。因此我县素有三湘“天然油库”的美誉。

但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农民逐渐变“主业”为“副业”,油茶生产进入到只取不予阶段,导致全县油茶林大面积荒芜、树龄老化、病虫危害严重,单产急剧下降。

邵阳县是全国油茶基地示范县。2006年,邵阳县委、县政府果断决策,将油茶产业作为全县支柱产业来抓,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油茶产业发展,油茶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经过八年多的不懈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获得了“中国茶油之都”、“中国油茶之乡”、“全国油茶基地示范县”、“邵阳茶油”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等一系列国字品牌。

邵阳县还十分注重茶油市场开发。去年引资8亿元,建设我省首个国家油茶产业示范园。该园建成后,将成为全国最大茶油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年交易额将超100亿元。

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食用油料进口消费大国,加快油茶产业发展,是维护国家油料安全、提高人们健康生活品质的战略举措,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有效载体。

金称市油茶基地

邵阳日恋茶油品牌,品牌官网:http://rilian.chci.cn

(手工榨油图片来源于湖南摄影家协会)

—— 摘自《夫夷微生活》公众号201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