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社区 首页
石台因地制宜求发展 产业助推精准扶贫


旅游扶贫打造地理品牌

经济新常态下,打造地理品牌,对近几年旅游业兴起的洪墩村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洪墩经济特色发展不够明显,地理品牌的开发,恰恰是在走特色发展道路。有利于各种人、财、物、技术、资金等资源要素向地理品牌优势产区聚集,有利于打造推进“一村一品”,推动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洪墩村系原洪墩村与东岭村合并,距石台县城12公里。全村东西长5.2公里,南北距离5.8公里,海拔主要在50-670米,村域总面积24874.5亩。现有屏峰、唐渡、新丰、后冲、岭脚、村里、东风、南坑8个村民组,共267户,1046人,劳动力人口652人,党员51人。全村耕地面积592亩,山场总面积25000余亩,林地面积21086亩,其中国家重点公益林4243亩,茶园面积800余亩,森林覆盖率86%,植被覆盖率94%,生态环境极佳。

洪墩村原本是一个全县贫困重点村,近年来,洪墩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探索开辟“旅游经济+X”的生态产业集群发展路径,成功培育、打造了“慢庒”“慢村农庄”等旅游品牌,一跃成为旅游扶贫先进村。目前全村共有农家乐10家,其中省三星级2家,二星级4家,带动农民直接就业60余人,2014年乡村旅游消费收入达200余万元,仅百丈崖景区旅游带动人均增收1000元。

现如今,一条条水泥路通向农家,一幢幢小康住宅宽畅明亮,一汩汩泉水农家院里流淌。洪墩已成为一个新的旅游观光景点,为石台的旅游发展增添了一道新的靓丽风景线。

“千企帮千村”共建瓜蒌种植基地

为响应“千企帮千村”,塔坑村与安庆商会共同探索将产业扶贫、就业扶贫作为塔坑村致富发展目标,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新模式,发展特色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带动贫困户走上增收致富道路,塔坑村瓜蒌种植基地是该乡产业扶贫典型。

矶滩乡塔坑村瓜蒌种植基地创建于2017年4月,基地占地面积近160亩,基地建设主要包括110亩野葫芦套种大樱桃10亩、猕猴桃20亩、软枣猕猴桃20亩,及其他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为解决村劳动力流失、贫困户脱贫等问题,塔坑村“两委”在充分尊重贫困户意愿的基础上,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条件,发起成立了安徽宜善农业科技公司及塔坑村种植专业合作社,探索出了“企业+合作社+农户”新模式,发展特色种养业,助力脱贫攻坚。


塔坑村的瓜蒌种植实行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加工、统一销售模式。村委会主任张方高介绍:“统一化”不仅换来了闯市场的金字招牌,还将农民连接起来。贫困户以土地流转入股,每年可获得每亩300元的保底收入,同时宜善公司每年将盈利收入的10%给贫困户进行分红,不断吸纳贫困户就业实现增收。实践证明,这个发展项目在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方面效果明显。

目前,塔坑村瓜蒌种植基地共带动贫困户31户99人,种植面积44.9亩,随着产前、产中引进以及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不断新增就业岗位,以及年底企业利益分红,预计年累计带动贫困户增收20万元以上。

青钱柳变身“摇钱树”

每年九月,石台的青钱柳就到了最佳采摘时节,这种是生长在富硒土壤中的珍惜树种,被称为“植物界的大熊猫”。


这样的“摇钱树”迅速吸引了南京林业大学研究团队的高度关注。2014年6月,安徽绿加硒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2015年春,在石台县小河镇红石村引种青钱柳优良药用种源2.5万株,采用矮化密植、定向培育的技术建立了青钱柳叶用林200亩,目前已栽植的2.5万株青钱柳树苗长势喜人。近年来,小河镇红石村、龙山村(林权归村民组所有)、狮山村三个村民组的贫困户通过流转土地、参与林地务工, 每年的年收入能达到6万多元。下一步,还将扩大青钱柳基地面积,优选考虑流转贫困户土地,继续优先考虑贫困户及老弱病残务工活动;建立“企业订单+贫困户生产”的模式。由企业无偿向贫困户提供树苗、技术培训和服务,与贫困户签订合作种植协议。由贫困户负责种植,产品由公司统一保底收购,实现贫困户与企业结对联业、共同发展。定期对贫困户进行技术培训、约定按不低于市场价位对中药材进行集中收回,解决产品无销路、无市场的问题,化解贫困户的后顾之忧。


“扶贫”与“脱贫”虽一字之差,却释放出党中央向贫困发起总攻的强烈信号。贫工作一味地靠国家的“输血”显然是会“营养不良”的,只有靠自身充分“造血”才能得到健康长久发展。石台县因地制宜,从土地里刨出“金疙瘩”,“输血”与“造血”并重,发挥自身优势“强身健体”,引导创新发展思路,鼓励贫困人口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确实保证各项扶贫惠民政策的落实,增强其脱贫致富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