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园村 首页
于都县禾丰镇文峰塔又名水口塔
文峰塔位于于都县禾丰乡麻园村西南的脱背山上,又名水口塔。文峰塔是座六边七层楼阁式土塔,高约30米,宝葫芦顶,砖叠涩出檐,塔体为三合土版筑而成。底层边长4。52米,厚2米。在第二层上嵌有一块红石匾,上阴刻“文峦耸秀”四个大楷字,塔底层辟有一门,内为空筒式,原有十三层横木梁,相错架设,今大多朽落。据《于都县志》载,该塔建于清乾隆二年(1737)。与塔隔山小河相呼应的,还有一座水阁(文昌阁),阁为方形三层,大屋顶四面坡,飞檐翘角、也是三合土结构,约与塔为同一时间的建筑。这两处建筑,皆位于麻园村出水口,是一组典型的风水建筑。该塔及水阁是用三合土筑夯而成的,尤其文峰塔,在我国众多建塔材料中是别具一格的,实为我国古塔建筑之一绝。1982年此塔公布为于都县文物保护单位。
但凡造塔都是有规矩、有来历的,而高高耸立在禾丰脱背山上的文峰塔一枝独秀,非但有来历且有许多动人的传说。为何造塔?此塔起什么作用?虽众说纷纭,但比较站得住脚的作用大概有两个:一是作为路标,二是树碑立传,彰显地方名士以盛文风。禾丰自古地形复杂、林木参天,在交通极不方便的古代,有什么办法才能使出行人不至于迷失方向呢?立塔为路标就是个非常实用的公益性措施了。据83岁的曾味甘老人讲诉,禾米丰盛的禾丰虽然山高林密,但却是个人才辈出的好地方,清康熙年间禾丰先后九年光曾氏一门就出了两个文举:注《四书》与《书经讲义》行世的曾绍侃和教学多有成就,后任河南汝宁府罗山知县、人称神君被勒碑颂德的曾绍裕,其后雍正、乾隆年间又出了两个武举:王国辅和刘荣。按规矩,出了举人就可以立塔了,因此老百姓纷纷提议建塔以促其好事。后来此塔由陂角大乡绅刘守梅主持修建,耗时八年建成的七层文峰塔才高高耸立在群峰之中。那么,曾氏出举人,何以刘氏大张旗鼓的张罗?原来曾绍侃和刘守梅还是儿女亲家呢,(曾绍侃的女儿就是刘守梅的儿媳妇)一为乡梓造福,二为亲家树碑立传又何乐而不为呢?塔之所以建七层那是因为曾氏官授七品。至于民间盛传建塔的起因是因为曾姓一绅士认为,曾氏文风不盛,仕途寥落才建议修文峰塔好象理由并不是太充足,因为曾氏两文举在前(曾绍侃中亚魁是1696年,曾绍裕则是1705年中举)而修塔(1737)却在后,在时间上足足迟了三、四十年之久。
不过,对于立文峰塔还有另外两个有趣的传说版本。在很久很久以前,禾丰就有座金鸡山,说是金鸡下的金蛋蛋呀那真叫一个多,所以禾丰历来就富甲一方,可后来却逐渐逐渐地衰败下去了,原因何在?原来坏就坏在修建了文峰塔,因为高高的文峰塔是个路标啊,金鸡有了路标就找到了出去的方向,忽的一下就飞走了,再也不回来了。这虽然只是个传说,可却恰恰证明了文峰塔的路标作用。又据说禾丰曾有个富婆因为肚皮不争气没有生下儿子,等这丈夫一死啊,兄弟们就打起了歪主意要分她名下的财产,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是?可老太太却是个有主见无视封建礼教的主:小样,老娘还在喘气呢,就这么不把我放在眼里?恰逢刘守梅正张罗着修建文峰塔,这老太太便当机立断:得,这钱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你们不是要瓜分我的财产吗?连门都没有,我都捐了去修塔也算是造福百姓的善事一桩,看你们怎么样?于是这老太太一狠心,将偌大个家产金银散尽,在当地一时传为奇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