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浒村 首页
霍童铁枝:流转千年的文化记忆

霍童铁枝传承人黄振伟和他的铁枝。

一老工艺人正在为人偶上妆。

铁枝里藏着无数“机关”。

每一台铁枝,都是由一个独立的个体组合而成。

  宁德网消息 (记者 曾洁/文 王东东 林翠惠/图)  过了八都大桥,沿着霍童溪一路前行,便进入蕉城区霍童镇。青翠的群山,碧绿的溪流不仅孕育了当地古朴的民情,也让这景色绝伦的小镇早早地名扬于整个闽东大地。提起霍童,人们必然会想起当地的线狮、八果糕等特色技艺和美食,但同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霍童铁枝,于镇外人而言,却并不那么广为人知。

  其实,和霍童线狮一样,霍童铁枝也流传了上千年。2月17日下午,在霍童镇老街黄家工坊,老艺人黄如积便为制作今年的铁枝忙活着。当下,他正在为人偶脸部“上妆”,而这些人偶均是为了今年灯会的铁枝展品做准备。

  “脸部完成后,用竹子编出身子,再穿上衣服,用钢筋固定于舞台上,布好彩灯,一个铁枝作品就完成了。”黄如积说道。然而,说来轻巧,制作铁枝可是个“体力活”。霍童铁枝的传承人黄振伟告诉记者:“就拿人偶的头部来说,先要用泥土制成人头模型,待泥土干透,再用糯米糊将棉纸一层一层粘在模型上,直至棉纸干透成型,将泥土模型掏出后,才可为头部上色。因此,仅人偶的头部制作就需要一个星期时间。”据介绍,若加上人偶的人身制作、舞台制作、人物固定、灯光效果等工序,多个艺人需花费一个月时间才能完成一个铁枝作品。”

  而判断铁枝作品是否优异,就要看它是否“深藏不露”。对此,黄振伟也进行了一番介绍。“铁枝之所以称为铁枝,并且能够传承下来,它便有它的独特之处。”黄振伟卖了一个关子,并将手指向去年“二月二”灯会的铁枝作品。“你能看出这个仙女是怎么腾空于舞台上吗?”他指着作品,意味深长地问道。经过一番查看,记者除了看到仙女拿着花束飞翔,还真看不出艺人们是如何将其固定于舞台上。“好的铁枝作品,就要让众人看不出人偶、物品究竟是如何立于舞台上。”黄振伟说道,“去年的这个作品,在夜晚灯光的映衬下,就只能看到仙女腾空飞翔,效果相当好!看到仙女手中的花了吗?我们就是通过花作‘掩护’,将钢筋隐秘地植入人偶身体,然后固定住人偶。因此,要制作出一个新作品,必须花时间琢磨。”他边说,便笑着。“今年的作品,可是秘密!”

  由于“二月二”灯会所展出作品均需年年出新,每年临近灯会,村里的铁枝艺人们便会利用闲余时间,用心制作铁枝作品,待灯会那天,展示给全镇民众。据黄振伟介绍,霍童“二月二”灯会可追溯到隋朝。据记载,隋谏议大夫黄鞠为避隋炀帝迫害,迁徙咸村,后与早年定居石桥村的姑丈朱福易地而居。为报答姑丈情谊,黄鞠就在每年农历二月初一姑丈诞辰之日举行灯会活动。白天表演高跷,傍晚举行纸扎、铁枝、线狮、舞龙等游艺,后发展到霍童全村四境。和霍童线狮一样,铁枝也是传男不传女的家族特技。“2008年6月,我们霍童铁枝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我目前便是这项手艺的传承人。”黄振伟表示。

  谈到这,黄振伟也表示出些许担忧。“我从小就耳濡目染父辈们制作铁枝,经过自身努力,逐步学会霍童铁枝的制作技巧。今时不同往日,现在大多年轻人都不大愿意学铁枝了。”他直言,前些年他也培养了几个小徒弟,可最终他们均没能坚持下来。“现在会这门手艺的都是老人了!”他感叹道,“真希望一些热爱传统手艺的年轻人加入我们的行列,其实,只要肯学,铁枝这门技术一定会一直传承下去。”


     文章来源:宁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