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清街道 首页
刺绣匠人——斯琴高娃

刺绣匠人——斯琴高娃

刺绣匠人——斯琴高娃刺绣匠人——斯琴高娃刺绣匠人——斯琴高娃刺绣匠人——斯琴高娃刺绣匠人——斯琴高娃刺绣匠人——斯琴高娃刺绣匠人——斯琴高娃刺绣匠人——斯琴高娃

绣在丝绸上的“故事”

驰骋在草原上的骏马、嬉戏在花丛间的蝴蝶、盘翔在蓝天上的飞鸟、行走在沙漠里的驼队、相行在山间的羊群……在刺绣匠人斯琴高娃的家里,记者看到了她多年来的作品。褡裢、辫套、针线包……简单的生活用品,在一条条彩线的交织下,变成了一个个艺术珍品,令人赞叹。

褡裢是蒙古族服饰中不可缺少的配饰之一,在斯琴高娃绣的诸多褡裢中,记者看到了一个极具本土特色的褡裢,尤为吸引人的眼球。它是用黄、绿、白为主题颜色的彩线,绣制出的一幅驼羔依偎在母驼身边的画面,加上飞鸟、沙漠、湖泊等环境的衬托,使整个画面变得活灵活现。

斯琴高娃告诉记者,阿拉善以骆驼闻名,是骆驼之乡,自古以来,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就把骆驼当作是最好的“伙伴”,它们不仅在生产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还带给了当地人无尽的财富,因此,把它们绣在褡裢上,寓意着美好也象征着人与动物的和谐画卷。“艺术的创作,往往来自于自己所身处的环境,从小生活在牧区,让我更愿意去体现我最真实的感受,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和谐就是一种美的体现。”斯琴高娃说。

美好的传承不应丢弃

斯琴高娃告诉记者,在过去,是否会针线活是考量一个女人娴熟和智慧的重要标准,因此,和当时的很多蒙古族女孩一样,缝补、绣花儿是必学的一项技能。斯琴高娃很小的时候就会这些,缝缝补补的事总是少不了她,这也潜移默化影响着她后来对于刺绣这项技艺的热爱。

“能绣出各式各样的图案离不开小时候打下的基础,现在这项技艺面临失传,我又重新拾起来,不管是作为喜爱还是传承,都是在老一辈的创作基础上继续进行着创作。” 斯琴高娃说。

很早以前,阿拉善蒙古族就会用各种颜色的绸线,在头饰、服饰、毡包上绣出各种象征意义的图案,以此作为装饰,增添美感。斯琴高娃告诉记者,彩线的好与坏非常重要,在过去,人们的生活条件差,尤其是生活在西部偏远的戈壁沙漠里,想要找到上好的丝绸线还得靠外来的小商贩或专门去青海才能买到。听老人们说,那些小商贩每年也就来一两次,牧民用牲畜换一些绸缎、丝绸线、日用品什么的,“不过,那会儿丝绸线确实是好,不会拉丝,韧劲特别好,绣起来也会格外顺手……虽说颜色没有现在的丝绸线一样丰富,但阿拉善蒙古族绣图时多以浅色、素色为主,所以当时的那些彩线也就够用了。”斯琴高娃告诉记者

斯琴高娃的每一幅作品都在诉说着一段美丽而真实的“故事”,看到那些美丽画面,不禁让人遐想联翩。“现在会刺绣的人越来越少了,这项技艺也正在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斯琴高娃略带遗憾地告诉记者。

彩线绣出的“智慧”

斯琴高娃告诉记者,能否绣出一个好的作品离不开几个方面。首先,选择的绸线要有韧劲、色泽好。虽然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网上可以买到各种线,但有些线质量差,容易断还掉色,会影响整个刺绣的过程,同时也要会搭配颜色,例如要学会运用相同色系,暖色系、冷色系层层递进的方式,这样才会让人看着舒服且有层次、立体感。

第二要会选图、正确用图。阿拉善蒙古族将刺绣多用于褡裢、针线包、碗袋、鼻烟袋和蒙古族妇女头饰的辫套上,其中多数还是以各种花草、山水、鸟虫、动物以及各种具有象征意义的几何图形,如盘肠、八宝、回纹等等图案为主,有时人们基于自己的想象会绣出很多不符事实的图案,例如在梅花上绣上其它花的叶子等等,虽说创作可以发挥各种想象力,但作为今天的刺绣匠人,更应该注重自然社会发展的规律,以便这些作品留给后人研究,也有真实性。

第三就是绣工上了。刺绣是一个漫长而且需要耐心的技艺,有时绣一个小小的花朵就会经过画图,剪切、粘贴,再用绸线一针一针地绣,过程很慢,时间很长,特需要毅力。因此,这也可能是许多人放弃这项技艺的原因之一吧。

“再者,就是针法上也有讲究,有用不同长短线条、参差排列、皮皮相迭的针法,有用齐针分皮前后衔接而成,由外向内进行的等等针法,针法的运用也会影响作品的最终效果,所以,刺绣是需要智慧的……”斯琴高娃说道。

前不久,斯琴高娃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自治区刺绣培训,她告诉记者,相对其他盟市,阿拉善的刺绣非常独特,不管是在绣法、针法上还是内容上,都有鲜明的对比。但技艺失传比其他地方要严重的多,会此项技艺的也只限于一些老人,像很多种过去常用的绣法都已经没有几个人会了,更别说传承了。“我想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保护、传承好我们自己的这项技艺,让它‘走的更远’”斯琴高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