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板社区 首页
端午节,为啥成都这条街的店名都是婆婆?

中国的节日总会和美食联系在一起。春节要吃鱼年年有余,中秋要吃月饼团团圆圆,而端午自然少不了粽子。关于端午节这个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我今天不想给大家讲屈原或者龙舟的故事,我们聊点其他好玩的吧。在成都,端午节有三宝:粽子、皮蛋和盐蛋。皮蛋要松花蛋、盐蛋要翻沙流油的,而最核心的自然还是粽子。

首先更正网上一个流行的段子,四川人吃辣粽???这是什么鬼?虽然四川人确实嗜辣,但我们可真没有往粽子里放辣椒的习惯。嗯嗯,花椒是有的,椒盐粽。其实比起仅仅几百年历史的辣椒佐料来说,最地道的四川味那真的是有着几千年历史的花椒。

我从小吃的四川传统的粽子就两种,白粽和椒盐粽。突出的是粽叶和糯米本色的清香,一甜一咸。甜的就是糯米白粽,什么都不加,煮熟后沾炒熟的黄豆粉、花生粉、芝麻粉、白砂糖吃,或者熬煮的红糖水。咸的则是在糯米中加入川盐、花椒粉,有的会加红豆,煮熟了直接吃就很好吃了。所以咸甜之争也没必要,各有特色都好吃。

如今随着大家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自己包粽子的人越来越少,而多是出去买。买电子产品要到磨子桥,买海鲜要去青石桥,买古玩要去送仙桥。端午要到了,买粽子呢?成都还真有一条“粽子街”:马鞍东路。

成都人都知道,每年的端午节前,马鞍东路就会开始“变脸”。临街的小铺子,不管以前是卖杂货还是卖面的,纷纷都改头换面临时摆起了卖粽子的摊位。

淘米、洗刷粽叶、包粽子、煮粽子、卖粽子。。。各个摊位都得不亦乐乎。老板们都很聪明的把后厨移到了摊铺旁做起来活生生的广告。粽子的清香弥漫这整条大街上。“现包现卖”,“材料看得见”,摊主们纷纷招揽着生意。

一条街没走完,对粽子的认知就会被无数次刷新。在这里,粽子的口味真的是一切皆有可能。除了最传统的白水粽、椒盐粽,还有香肠腊肉粽、香菇板栗肉粽、泡椒牛肉粽。。。嘉兴的肉粽和客家的马蹄粽也都来凑热闹。最脑洞大开的应该是水果粽吧。

细心的人可能会留意到,很多摊位上都有着一个白发苍苍的婆婆,各种广告横幅上都是某婆婆?为啥大家都打婆婆牌?是因为端午节让人思念儿时的美味?婆婆牌更显亲切吗?

这后面真有着很典型的成都美食套路呢。早在1989年,马鞍东路只有一个李婆婆在马鞍东路13号院子门口摆粽子摊。到1992年,为了补贴家用,同住13号大院的马婆婆、梅婆婆、任婆婆一起搭伙卖粽子。因为这4位婆婆的好手艺吸引了不少买主,越来越多商家也跑到这里来卖粽子,于是有了这条充满了端午气氛的特色街,而四位婆婆住的大院也被命名为粽香园。

虽然四位元老有的已经不在,但粽二代们依然把生意经营得红红火火。而镇街的马婆婆依然是每年各大媒体端午节采访的焦点。端午小长假来成都,最热闹最有趣的不是逛宽窄巷子,不是逛太古里,而是一定要来马鞍东路感受不一样的端午气氛。这是成都吃货们不容错过的的端午美食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