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润别立镇 首页
适地适树 让绿色与城市共成长

适地适树 让绿色与城市共成长


     来源: 阿拉善日报


  春光明媚,满目皆景。连日来,正值花期的蒙古扁桃花、迎春花等适地花卉竞相绽放,吸引了大批盟府居民纷纷走向户外赏花踏青。漫步巴彦浩特大街小巷,园林工人挖坑、松土、定植的忙碌身影告诉我们:一分辛劳一分收获,只有洒下汗水,才能浇灌出绿色家园。


  近两年来,我盟人口聚居区域特别是中心城镇绿化面积不断扩大,绿化覆盖率持续提高,绿化景观效果和人居环境质量大幅提升,这与我盟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搞绿化,坚持点线面、低中空统筹兼顾,优化城市绿化格局、活化城市绿色脉络有着直接关系。


  我盟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等现实条件决定了绿化造林在地域选择上不可能面面倶到,既要紧依实际、讲究科学,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绿化造林;更要适地适树、注重成效,不贪大求洋、华而不实。正是这种理念的转变,推动着城市园林绿化逐渐步入符合阿拉善实际的科学化轨道,由粗放型向精细型、由重建轻管向建管并举、由重绿量扩张向重质效提升转变。


  城镇绿化:以树为主花木相随兼顾适应性成活率和绿化美化效果


  我盟80%的人口生活在城镇,群众期盼拥有绿色、宜居的生活环境,“城在林中、人在园中、景在绿中”是每一个阿拉善人的美好愿景。巴彦浩特凯龙名都小区名都物业公司经理刘天宇坦言:“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绿化景观成了对比住宅小区居住空间质量的重要标志。根据我在银川等周边城市工作生活的体验,巴彦浩特住宅小区及其周边的绿化水平还比较落后,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据盟住建局党组书记、局长罗晓春介绍,我盟城镇绿化坚持“以树为主、花木相随、优化品种、植物多样、和谐搭配”的原则,在树种配置方面,要求根据不同的位置布局和功能要求,选择不同的适地树种。比如,城市道路的行道树应选择以冠大荫浓的高大乔木为主;公园、广场绿化应满足人们的视觉审美及嗅觉、心理等多方面需求,这就要求既要考虑适地性、保证成活率,又要考虑植物色彩、季节变化、错落有致等因素,有机配置乔、灌、花、草,提升景观美化效果;庭院绿化在坚持生态优先和与周边景观相协调的前提下,应考虑各单位的工作性质、绿化空间等差异,展现不同的风格和特点;城郊防护林应以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相结合,植物配置以乔木为主,乔、灌、草相结合。


  在具体建设中,不同地方的绿化又有差异。根据住建部门的要求,各旗区应因地制宜选择适宜本地生长的树种,确保树木成活率和绿化美化效果,注重沙枣、国槐、樟子松等乡土优良树种的开发和应用。以盟府为例,巴彦浩特地理结构特殊,地表层以下多为鹅卵石,导致植物扎根难、水肥易流失,经常出现树木发黄、生长较慢的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相关部门有针对性地选择沙枣树、榆树、国槐等巴彦浩特乡土树木和适宜本地生长的乔、灌木种植,并且在移植、种植树木时,尽量避免裸根栽植,选择更为适宜的土球栽植,同时,坚持深挖坑、厚培土,有效提高了新种树木的成活率。


  “我盟是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极干旱荒漠草原气候,适宜丁香、碧桃等习性强健、栽培简易、喜光、耐寒、耐旱的树种随性生长,而同一块土地对丁香、碧桃的种植要求也不一样。”日前,在巴彦浩特丁香生态公园举行的义务植树活动中,林业技术人员针对不同树种的种植差异性提出具体要求:种植丁香的树坑深度为35厘米,碧桃、白腊坑深要有60厘米,坑长、坑宽保持在80厘米左右。


  村屯绿化:主打乡土树种增荫便民注重实效


  一方景观,一缕乡愁。昔日春来漫天黄,如今风过杨柳绿。“过去能看见的就是沙子和土,现在不一样了,想家的时候总能想起街边的杨柳依依。”外出求学,一年只能回家三四次的牛永胜,对家乡巴彦木仁苏木近两年的变化感到欣喜。


  打造美丽乡村,就要达到生态美、环境美、生活美、人文美,宜居宜业宜游的高标准。近年来,我盟在农牧区绿化建设中做到了科学规划、适地选种,以绿为主、增荫便民,以人为本、注重实效。“以前家门口除了柴火垛就是牲畜圈,现在出门就有绿色,还经常听到鸟叫。”对于乡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农牧民群众纷纷点赞。


  心目中的诗和远方,也许就在我们身边。以阿左旗巴彦木仁苏木为例,负责该苏木“大漠小镇、黄河渔村”整体施工建设的蒙草生态阿拉善公司负责人王荣禄告诉记者,该项目主要绿化树种选择了杨树和柳树。“这地方本来就大量生长杨树和柳树,现在选作绿化用树种,投入少、长势好、易管护,适合营造农村小镇的气息,同时也在黄河左岸建起一道生态屏障,有效阻挡乌兰布和的沙子侵入黄河。”经过造林绿化,如今的巴彦木仁苏木“大漠小镇、黄河渔村”的整体景观已基本成型,“处处有绿、住在林中”的梦想正在成真。


  城镇乡村以外:造林选择宜林地给生态自然恢复留足空间


  除了城镇、乡村,阿拉善还有广袤的金色沙漠、褐色戈壁、荒漠草原和山地。“整体来说,对城镇、乡村以外的区域,我们坚持‘保护和建设并重,保护为主’的治理方针。”盟林业治沙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工程师程业森说,具体要尊重植物的自然选择规律,综合考虑降水量、土壤等制约因素,宜封育则封育,宜建设则建设。造林地主要是三大沙漠边缘和公路沿线;对于生态脆弱的沙漠地带,采取建立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通过禁牧、沙障、补播等技术措施封禁、恢复沙化土地生态功能;对于沙漠湖泊湿地,只提倡保护,减少人工干预,给生态自然恢复留足空间,不仅要保护生态,还要考虑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对于分布在额济纳、贺兰山的次生林,也是保护为主,主要是禁牧、防范森林火灾。


  “造林地应选择宜林地,不同区域要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规划设计,有针对性地选择树种和种植、培育模式。树种应以乡土品种为主。”程业森说,适地适树就是从“地”和“树”两方面统筹考虑树种对于生态系统的适应性,以及造林绿化与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建设之间的关系。经过上百万年的自然植被演替,乡土植物在自然环境下不断进化,已与当地生态系统有了良好的兼容性,对改善生态环境具有天然的优势。


  “我们选择梭梭作为主力治沙造林树种。”程业森说,在我盟荒漠植被中,梭梭属于顶级群落,现存1450万亩天然梭梭林,从等降水量线仅38毫米的额济纳旗一直分布到等降水量线为180毫米的阿左旗,适应性极强,有“十年扎根,一年成林”之说,同时还可以嫁接苁蓉实现经济效益。而农灌区的防护林则宜选用乔木造林,兼顾防护效益和经济效益,如高大的新疆杨搭配枣树或新疆大沙枣作为行带树的组成;道路防护林则宜选用国槐、紫穗槐,兼顾景观和防护效果。本报记者孙廷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