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镇 首页
名将余玠死的比岳飞还冤

宋理宗一错再错一蠢再蠢:名将余玠死的比岳飞还冤

这年头,常常有这样的新闻:小青年因为一句“你瞅啥”,大打出手,酿成命案。但在历史上,被极端情绪绑架的,不是无所事事的小青年,而是掌握了国家命运的决策者,后果,不知有多可怕……

近读《宋史》,读《余玠传》一节,读出人性之复杂,读出极端情绪之可怕,不由掩卷沉思。


余玠是历史上一位意义非凡却鲜为人知的悲剧英雄,他的冤屈程度,不亚于甚至超过岳飞。他是自杀身亡,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他死于外人的极端情绪。

《神雕侠侣》结尾,襄阳城下,千军万马之中,大侠杨过用飞石击毙蒙古大汗蒙哥,蒙古铁骑大乱而溃,最终解了襄阳之围。蒙哥确实死在对南宋的战争中,但不是襄阳城下,而是在另外一处:钓鱼城。

钓鱼城坐落在今重庆市合川城东5公里的钓鱼山上,其山突兀耸立,山下南北西三面环水,地势十分险要。公元1259年,蒙哥就驾崩于距离钓鱼城不远的金剑山温汤峡,年仅52岁。

比较一致的说法是:蒙哥久攻钓鱼城不下,心急如焚,令蒙军在西门外修筑石台,上建桥楼,楼上安置桅杆,高耸十丈,上置方斗,令士卒爬上来居高临下观察城内情况。他自己也登上桥楼观看。守卫钓鱼城的宋军很有耐心,等到蒙军吭吭哧哧终于完工了,又吭吭哧哧爬上去偷窥时,立马发炮攻击——不是火炮,是投石机,一块巨石击断桅杆,斗内士卒摔死了,而在桥楼督战的蒙哥,也被炮石所伤——机械投出的石头,速度与力量不亚于杨过出手。蒙哥本来因为攻城不利,已经憋出病来,如今又受伤,不得不退兵,在前往休养地的途中,伤重而死。

蒙哥之死,顿时改变了当时的世界历史:不仅仅钓鱼城解围了,南宋王朝得以多活了20年,而正在世界各地征战的蒙古大军,包括已打到阿拉伯半岛正与埃及军队作战的一路,听说蒙哥驾崩了,都纷纷赶回草原来抢夺大汗之位,并因此爆发了持续3年的火并,此后再未进行过大规模的征服,因此西方史学家称钓鱼城为“上帝之鞭折此城”——若没有钓鱼城,蒙古军队很可能打进非洲了。

钓鱼城确实很神奇,在蒙古铁骑攻击的惊涛骇浪中足足支撑了36年,事实上,这是唯一一座蒙古大军经过之处却未能攻占过的城市,一直到南宋灭亡了,钓鱼城还岿然不动,直至守将见大势已去,才以“不可杀城中一人”的条件,投降了元军。元军进城,依承诺没有杀人,但把城给拆了,可以想象他们的怨气。

上述铺垫,是为了烘托一位英雄:余玠。钓鱼城是他筑的,针对蒙古骑兵善驰突长野战的特点,他采取筑城守蜀之策,沿嘉陵江、渠江、涪江和长江两岸山隘、要道,筑青居、大获、钓鱼、云顶等十余城,依山为垒,据险设防,并迁沿江各州治所于城堡,广储粮、兴武备,形成以重庆为中心的堡寨防御体系,沉重打击了纵横亚欧、所向披靡的蒙古铁骑。

余玠是江西人,16岁时在老家读书,因为与一个卖茶老人发生口角,推了对方一把,不料老人倒地身亡。余玠只能逃亡到湖北,隐居农村。目睹南宋垂危,深感匹夫有责,快30岁时,决心投军报国,从此踏上了与蒙军血战的第一线。他文武双全,在淮东转战8年,屡立战功,鲜见败绩,跻身于当时抗击蒙军的名将之列。皇帝宋理宗也看上他了,认为这是一个帅才,于是让他去了四川。

当时四川情势危急,全川州郡十之八九已入蒙军铁蹄。余玠临危受命,辞行前向皇帝发下誓言:“愿假十年,手挈全蜀之地,还之朝廷。”他是一个军事家,也是一个政治家,入川后,对外建立了山城防卫体系,对内整饬军政、振兴经济,全川面貌大为改观,让蒙古军队吃尽了苦头。余玠不仅能守,还能攻,将蒙军一点一点地赶出四川。他的誓言,眼看就能实现了。

但关键时刻,余玠却被逼得自杀了。

宋理宗是个没有自信的皇帝。

余玠在前线浴血苦战的时候,一群小人在皇帝耳边叨叨叨叨,说余玠手握大权,要提防啊;又说余玠不尊重皇上您啊,要不您试试,突然把他召回京城,他肯定不愿意回来……

小人们不是不知道余玠的重要性,但为什么还这么做?只能说,余玠的名气太大了,业绩太多了,他们嫉妒。还有一个原因,是钱。余玠治川,大刀阔斧,铁面无私,得罪了一个叫姚世安的人,姚世安正好结识当朝左丞相谢方叔的一个侄子,于是他使劲贿赂这个高干子弟。有钱能使鬼推磨,这高干子弟回京,又做通了谢方叔的工作,于是谢方叔利用职权,唆使一批早就对余玠眼红的官员,开始各种诬告。

诬告者,最擅长揣摩,而后狠辣一击。他们知道皇帝最担心什么,便努力往这个方向引。

宋朝皇帝,对武将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恐惧感:当初开国皇帝宋太祖就是通过“陈桥兵变”,从孤儿寡母手中夺得天下,他们害怕别人也这么干。两宋战争不断,皇帝既需要武将拼死守卫边境,又担心武将们拥兵自重、酿成剧变,尤其是巴蜀之地,最易让将帅“坐负险固、轻视朝廷”、“抗天子之令,吐不臣之语”。小人们知道如何精准打击余玠:他功高威重、居蜀日久,皇上,您不得不防啊!

在抗击蒙军最关键的时刻,但凡一个稍有些才干和自信的皇帝,也不会听信小人之言。但小人们知道,宋理宗不是这样的皇帝。

宋理宗赵昀,原名赵与莒,并非皇子,出身寒微,只是上一个皇帝宋宁宗的远房堂侄。宋宁宗无后,嘱人在宗室中寻找继承人,后定赵竑为太子。但赵与莒被权臣史弥远看中,立为沂王。权臣嘛,总希望皇帝平庸,自己才能久掌权柄,何况太子赵竑一直叫嚷着登基后要干掉史弥远。所以,宋宁宗一驾崩,史弥远联同杨皇后假传宁宗遗诏,废太子赵竑为济王,立沂王赵与莒为新帝,是为宋理宗。当时史弥远安排赵与莒在宋宁宗灵柩前继位,却骗赵竑在外等候,等到百官朝拜新帝时,赵竑才发现自己上当了,他不肯拜,被人强行按下了头。

所以,压根儿没想到自己能当上皇帝的宋理宗,仓促即位后,内心很是惶惶不安。一直等到史弥远死了,他内心仍然充满了不安全感,自个儿这皇位来得名不正言不顺的,别人完全可以效仿啊。虽然说蒙古军队也让他充满不安全感,但那毕竟离得比较远是不是,他最担心的,还是有人造反,夺他皇位。于是,基因里的恐惧加上现实的疑虑,让宋理宗做出了一个堪称丧心病狂的决定。

他发出金牌,让余玠赶紧进京。没错,就是当年紧急从前线召回岳飞的那种金牌。

当时从临安到重庆,最快的御前金牌也要走半个月,就在这道金牌发出去十六天的时候,朝廷收到了从重庆送来的急报:余玠病重。也就是说,召余玠进京的诏令发出不久,上报余玠病情的奏报也已上路了。装病吧?皇帝和小人们都不信,继续催余玠进京。接到余玠重病消息的第十天,宋理宗又签署了一道命令:让余晦接替余玠担任蜀帅。

这个消息,压垮了余玠。他服毒自杀了。

余晦也姓余,但是个很“晦气”的人。此人做官口碑很差,既没能力,人又歹毒。宋理宗做出这个人事任免的决定后,就连一直攻击余玠的小人徐清叟都看不下去了,他劝皇帝:余晦这个人不合适啊,轻佻浮薄,不堪重任,他去四川,别说川人瞧不起他,就连蒙古鞑子也会嘲笑咱们大宋没人咧!宋理宗不听,回答说:我做了决定,不允许反对!

有时候,一个人因为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或者为了圆自己的谎言,只能犯下更大的错误,或者撒下更大的谎言。开心麻花电影《驴得水》中,几个小人物为了圆最初用拉水的驴子冒充老师来吃空饷的谎言,不断撒下新的更大的谎言,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最终不可收拾。这部电影也因此以喜剧开头,却以悲剧收场,深刻揭示了人性的缺陷。而在真实的历史中,这种以错纠错、以谎圆谎的事例,比比皆是,例如宋理宗对余玠的处理。宋理宗可不是《驴得水》中那几个穷苦的老师,他是一国之君,所以,他也导演了更大的悲剧。

余玠死后,其时整个川地如笼罩着凄风苦雨,蜀地军民含泪相告,悲痛至极。《宋史·余玠传》载:余玠死后,“蜀之人莫不悲慕如失父母”。

这一幕,自然是宋理宗和那些诬告余玠的小人所不愿意看到的,余玠死了,老百姓这么悲痛,不是证明我们错了吗?不,我们不能错。于是这帮自大、狠毒而愚昧的君臣,开始污名化他们曾经大力追捧的大宋英雄余玠。

接下来,宋廷以此所谓“罪状”为名抄没了余玠的家产,并逼迫余玠之子余如孙以家财犒师,就是把家财捐出来作为军费。

余玠是个清官,到哪里去找这么多钱呢?余如孙连续苦苦折腾了几年,才凑足自认的三千贯钱。但这还没完,小人们又出动了:余玠给儿子取名“余如孙”,明显是取“生子当如孙仲谋”之义,什么意思?不正是暴露了想割据称王的野心吗?余如孙很痛苦,只得改名“师忠”,但仍然没有逃过死亡,后来被奸相贾似道杀害。悲剧仍没结束:贾似道酷爱收罗奇珍异宝,当听说余玠的陪葬物中有一条宝玉腰带,竟然掘墓暴尸,取走腰带……

悲剧还是没结束:宋廷根据余晦的诬告,将余玠的得力助手王惟中打上“潜通”蒙古的罪名,打入大理寺狱。王惟中蔑视余晦,听说他入川接替余玠,随口说了句类似“怎么是这么个傻子来了”的话,被余晦怀恨在心。王惟中最终被判斩首,并罚没财产。这也是朝廷污名化余玠的继续——为掩盖其冤杀余玠的事实,继续诋毁余玠,并让余玠部属敢怒不敢言。

一错再错,一蠢再蠢。

可以想象,余玠的愤懑与绝望。他接到召他回京的金牌时,听说余晦来接替他时,他肯定想到了一个人:岳飞。他在前方出生入死,后方却怀疑他、羞辱他,他知道进京后,很可能面临岳飞一样的下场。他选择了自杀。

他比岳飞还冤——毕竟岳飞当年掌握了更多的兵马,在建议太子人选时也与皇帝发生过尖锐矛盾。此外,当时南宋初建,皇帝被金兵吓破了胆,只想割地纳贡求和,不希望有岳飞这样的主战派,更何况岳飞还不时嚷嚷着要打到金兵老巢去,接回被掳去的徽宗、钦宗,完全不考虑赵构的心情。但在余玠的时代,南宋上下,大多知道只能与蒙古决一死战,正是重用武将的时机,他,一员立下汗马功劳、正在收复河山的大帅,却被逼着自杀了。

余玠之死的严重后果,很快就显现了:不仅四川战局发生逆转,宋军防线日渐恶化,更因为朝廷自毁长城之后,还如此诋毁、攻击已故功臣,宋军将士深感寒心,士气低落。

西方宗教有“七宗罪”之说,即罪恶的来源有七种,分别为:傲慢、嫉妒、暴怒、懒惰、贪婪、色欲、暴食。人性真是复杂,人一旦被极端情绪绑架,就会丧失理智,哪管什么大局、哪顾什么现实、哪听什么忠告“冲动是魔鬼”?就是要冲动,就是要让自己被心魔控制。这年头,常常有这样的新闻:小青年因为一句“你瞅啥”,大打出手,酿成命案。但在历史上,被极端情绪绑架的,不是无所事事的小青年,而是掌握了国家命运的决策者,后果,不知有多可怕。

南宋末年,奸相贾似道当权后,为打击军中异己,同时自己敛财,开始在武将中实行“打算法”,以审理军费开支、追缴赃款之名,搞了一场人心惶惶的运动。四川潼川路安抚副使刘整被逼叛宋降蒙,就是其恶果之一。

这个刘整也是一员名将,在被贾似道的傲慢、贪婪逼到走投无路时,他没有像余玠一样自杀,而是带着泸州等十五个州郡、共三十万户投降了蒙古,一方面,让四川宋军陷入极大困境,另一方面,刘整降蒙后,得到了忽必列的重用,成为此后蒙古攻占襄阳、力主灭宋的主要将领。

贾似道将南宋加速推向了死亡,这个擅长权术却没有能力的坏人,以一个更大的错误来掩盖前一个错误,最终全盘崩溃。而他也在南宋覆亡前,被人杀死在厕所里,得到了他应该得到的臭名昭著的结局。

余玠没看到这样一幕:在日薄西山的时候,南宋朝廷为了鼓舞士气,给他恢复了名誉,并放逐了当年诬告他的小人。他也没有看到这一幕:他修筑的钓鱼城,顽强抵抗了蒙古大军,并重创蒙哥大汗,从此改变了历史。

时间是公正的,不用说后世已没人记得小人攻击余玠的“聚敛罔利七罪”,而是纷纷歌颂与纪念他,就是在宋代,著名诗人谢枋得便称赞余玠是为延长南宋国祚数十年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杰出人物。当然,后人应该深思的是:这么一位杰出人物,为何却是这么一种死法?人,如何才能不被自己私心所骗,不被极端情绪所绑架,不会一错再错?(关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