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社区 首页
唐河云平台:古代人是怎么过春节?!

转自:时尚芭莎

让小编给大家科普一下,古代人怎么辞旧迎新 宋:燃爆竹

    宋代王安石诗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所谓霹雳声中旧岁除,当然如今因为安全问题有些地方被禁止。 明:拜年送名片

     在古代拜年不必进府门,送上名片抵见人。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即为承放飞帖之用

    文征明的《拜年》诗云:“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现代的贺年片、贺年卡,可以说是其遗风。 唐:饰梅花妆

   "初七人日又立春,梅花点额颜色新。此身若在含章殿,疑是寿阳宫里人"。古代以正月初七日为“人日”,古代女子在初七这天画上梅花妆 晋:馈春盘

  “立春咸作春盘尝,芦菔芹芽伴韭黄。互赠友僚同此味,果腹勿须待膏粱”。古代在立春有吃五辛盘的风俗。如《荆楚岁时记》载:“元日,……进屠苏酒,下五辛盘。

    周处《风土记》:“元日造五辛盘。”注云:“五辛所以发五藏之气,即大蒜、小蒜、韭菜、云苔、胡荽是也。”五辛盘又称春盘。明:鞭春牛

  "年年春打六九头,烟火爆竹放未休。五彩旌旗喧锣鼓,围看府尹鞭春牛"。明代鞭春牛,还有麒麟搭配,清代年画,更画出大象和春牛作伴,取意“万象更新”。   唐:放灯

     “火树银花不夜天,游人元宵多留连。灯山星桥笙歌满,金吾放禁任狂欢”。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故称“元月宵夜”。道家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早在汉代已有庆贺元宵之俗,至唐规模更为盛大 明:走百病上城头

“姐妹元宵结伴游,金吾不禁登城头。走出深闺祛百病,胜到岳阳万丈楼”。描写了古代女子走百病上城头。   元:结羊肠

霏雪录》:“北方士女正月十六日用旧历纸九道为绳,乱结以首尾,联属者为兆,谓之结羊肠。 宋:蚕卜

    捉弄米粉状蚕丝,内藏吉语待尔食。喜得佳兆虽自设,依然欢乐不可支。清:请紫姑神

   元宵之夜请紫姑,保佑吉祥赐安福。终归女儿同情意,焉辨荒唐事有无 清:走百病摸门钉

   元宵雪衬一灯红,走百病后摸门钉。但愿来年生贵子,不枉今番寒夜行。正月十六日走百病,盖妇女藉此节日可以走较远的地方,实为一种健身活动。而已婚不孕的妇女,摸城门钉,取"添丁"之意,希望来年可生子。    唐:送穷

  年年晦日送穷神,柳车草船载出门。沥酒再拜早离去;老穷方走新穷临。传说穷神穿破衣,吃稀饭;在正月最后一天死去。人们在这天熬粥、扔破衣、结柳为车、缚草为船,在巷口焚之。祝送穷神,永不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