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镇村 首页
【疾病防控】如何预防布病


布病的传播途径

1、经皮肤粘膜直接接触感染


   经皮肤粘膜直接接触感染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这种感染常见于与病畜接触的畜牧兽医、饲养放牧人员、布病专业工作者和畜产品加工企业等职业人群中。因此,我国和有些国家或地区把布病定为职业病。


       经皮肤粘膜(包括眼结膜)接触感染常发生于下列场合:①处理病畜难产、流产、正常产;②检查牲畜;③饲养放牧病畜;④接触病畜的尿、粪等排泄物,如清扫畜圈舍;⑤屠宰病畜、剥皮、切肉、分离内脏;⑥剪羊毛或从事毛皮加工;⑦挤奶或加工病畜奶制品;⑧采取病畜、病人的血清和病理材料;⑨直接或间接接触被病畜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水、土、草料、棚圈、工具用品等;⑩从事布氏菌实验操作及制备布氏菌苗、抗原、抗血清等生物制剂等。


       2、经消化道感染


       主要是通过食物或饮水,布氏菌经口腔、食道粘膜进入机体。有的人喜喝生奶,吃生奶制品,吃生拌肉或生肝,吃未熟的肉或者手不洁拿吃食物,容易患病。病畜流产物、分泌物、排泄物污染草场、水源是牲畜消化道感染的重要原因。


       3、经呼吸道感染


       常见于吸入被布氏菌污染的飞沫、尘埃。皮毛加工企业职工易经呼吸道感染。生产布氏菌苗、冻干菌种过程中,了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畜圈内牲畜的活动、尘埃飞扬、易使畜群经呼吸道感染。


布病的传播因子

    病原体由传染源排出,进入易感者体内之前,在外环境中必须依附于一定的媒介物(如空气、水、食物、蝇、日常生活用品等),这些参与病原体传播的媒介物称为传播因子。含有布氏菌的各种污染物及食品均可成为传播因子。


   1、病畜流产物:布病流产胎儿含有大量布氏菌。另外,胎盘、胎膜、羊水也都含有很多布氏菌。


   2、病畜的乳、肉、内脏:牛患布病后3—7年仍可在乳中检出布氏菌。


     3、皮毛:实验证明,布氏菌在羊毛中可生存4个月,传染期比较长。布病疫区出产的羊毛和皮张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4、水:布病动物的分泌物、排泄物可以直接污染水源。


   5、土壤、尘埃:病畜的排泄物(粪、尿)污染土壤,随着牲畜的活动,扬起的尘埃,传播布病。羊毛夹带的尘土中也含有布氏菌,毛纺厂造毛车间工人感染率高于其他工人。


布病的流行特点

(一)分布:


   1、职业:有明显的职业性,凡与病畜、染菌畜产品接触多者发病率高。牧民、兽医、皮毛工人感染率比一般人高。


   2、性别:人对布氏菌易感,无性别差异,主要取决于接触机会多少。


   3、年龄:一岁以上各年龄组均有感染发病报道。


     4、季节:一年四季各月均可发病。


   5、地区:布病的发生和流行虽然不受地理条件限制,但由于感染机会不同可出现地区差别。一般情况下,牧区和农区人与家禽接触频繁,感染机会多,城市病人则多集中在一些皮毛乳内加工企业。


  (二)不同疫区流行特点


      由于感染源的种类、病原菌的种型、毒力和人群免疫水平不同,表现不同的流行病学特点。


   1、羊种布氏菌疫区:羊种菌疫区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羊。羊种菌1、2、3生物型对人、畜均有较强的侵袭力和致病力,易引起人、畜间布病暴发流行,疫情重。大多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2、牛种布氏菌疫区:牛种菌疫区主要传染源是病牛。牛种菌生物型较多,毒力不一,但对人致病较轻,感染率高而发病率低,呈散发性。临床症状和体征多不典型,病程短,后遗症较少。


    3、猪种布氏菌疫区:猪种菌疫区主要传染源是病猪。对人致病力比牛种菌强,但也是感染率高,发病少,除少数病例病情较重外,大多数无急性期临床表现。

 

  4、犬种布氏菌疫区:犬种菌疫区主要传染源是病犬。人也可被感染,症状较轻。


    5、混合型布氏菌疫区:两种或三种以上布氏菌同时在一个疫区存在,这与羊、牛同在一个牧场放牧戒圈舍邻近有关。由于彼此接触密切,菌种可以发生转移,从羊种菌转移到牛多见,也有羊种菌转移到猪;猪种菌、牛种菌也可转移到羊。混合型疫区流行特点取决于当地存在的主要菌种。


布病的临床表现

1、潜伏期:在一般情况下其潜伏期为1—3周,平均为2周。也有个别病例潜伏期可达一年之久。潜伏期的长短与病原菌的菌型、毒力、菌量及机体抵抗力等诸因素有关。


    2、发病及前驱期症状:目前多数病例发病缓慢,少数病例发病较为急骤。在发病缓慢者中,一般诉说全身不适,乏力感,有时失眠,食欲不振,劳动力减弱,头痛,多汗,与一般感冒类似。有些病例可见便秘,腰及各部位肌肉和关节有轻度风湿样疼痛,傍晚有轻度畏寒等症状。体检可以发现患者有微热,傍晚为重。起病急剧者一般没有前驱期症状或者易被忽略,发病一开始就表现为恶寒,发热,出汗等急性一期症状。


       3、主要症状和体征:


    (1)主要症状:发热、多汗、疼痛、乏力,易于激动,畏寒喜暖,四肢发冷,自觉手足发烧等。


    (2)主要体征:皮疹、淋巴结肿大、骨关节变化、肝脾肿大、软组织肿胀。


布病的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和对症治疗:包括卧床休息、补充维生素C和水分。关节疼痛者用消炎痛。中毒症状明显者和睾丸炎严重者,可适当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2、抗菌治疗:布氏杆菌为细胞内寄生菌,因此抗菌药物应选择能进入细胞内的药物,常用的药物有:抗生素治疗;四环素类抗生素,并用链霉素治疗;利福平,并用霉素治疗;强力霉素治疗。


     3、中医药治疗。


治愈标准判定

   1、治愈:体温恢复正常,其他临床症状、体征消失;体力和劳动能力恢复;原有布鲁氏菌培养阳性者,应两次(间隔半个月至一个月)细菌培养转阴。


 2、基本治愈:体温恢复正常,其他临床症状、体征消失;体力和劳动能力恢复;原有布鲁氏菌培养阳性者,两次细菌培养转阴。


    3、好转:上述指标达到两项者,或一、二项指标比治疗前有好转。


布病预防与控制


     布病的主要传染源是患病的家畜,发现疑似布病病畜后,畜主应立即将其隔离,并限制其流动。


    (一)切断传播途径


     1、防止由家畜流产物引起感染。


     2、皮毛消毒:

   (1)化学药品消毒法:环氧乙烷消毒法、福尔马林消毒法。

   (2)物理消毒法:日晒;60钴照射。

   (3)防止经粘膜感染。


   (二)防止经消化道感染


        1、奶和奶制品的消毒:

       各种奶类均可带有布氏菌。因此,各种奶及其制品必需经消毒处理后,才能食用。消毒方法主要是采用加热法,有巴氏消毒和煮沸消毒等。

        加工企业应凭家畜健康卡片收购牛奶或羊奶。

   要用煮沸或经巴氏消毒过的奶制做各种奶制品。


       2、屠宰厂和食品加工企业的管理。


      3、防止由于饮水传播布病。


    4、防止经呼吸道感染。布氏菌可悬浮于空气中,随空气尘埃经呼吸道进入体内。因此,防止呼吸道感染对预防布病是非常必要的。


   5、职业人群防护:饲养、管理、屠宰家畜的人员,这些人在工作中要按规定使用各种防护装备,工作结束后进行消毒,包括使用的防护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