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陀镇 首页
黄岩木匠李泓强的感叹:逐渐少去的职业——装修工

  见到李泓强时,光看外表是不能马上联想到他就是业主们口中的那个经验丰富、懂设计的室内装潢师傅。从17岁当学徒,学习传统手艺制作家具开始,李泓强的人生就烙上了“木匠”的标签。但随着手工作坊逐渐淹没在历史长河中,“老工匠”也随之转型。
  今年49岁的李泓强,如今已是一名拥有30多年室内装潢经验的老师傅,多年职业生涯的经验累积,他已然是行业内的老行家了。
  “干我们这行的生意不用自己找,都是通过之前的顾客介绍的,靠的是口碑。”李泓强说,倘若手艺不到家容易砸饭碗。那他是如何保住这饭碗的呢?我们来听听他的故事。
  人物名片
  李泓强
  生于1968年,台州黄岩人
  从事室内装潢工作32年
  传承:利用榫卯结构组合家具
  一个晴朗的天气,李泓强猫着腰,在一把被锉得坑坑洼洼的长条工具凳上刨着一块木枋,木枋顶在马口上,他时不时拾起来,眯着一只眼看是否刨平整了。阳光透过屋前的大树,稀稀落落洒在刨了一地的刨木花上,刨木花散发出一阵树木的温润的清香。
  1985年,17岁的李泓强正式拜师后,跟着师傅去云南学习木工手艺,开始了日复一日的锯木、刨木、划墨、打孔、敲架子。
  “那会儿还没有刨锯机之类的机器设备,全靠手拉锯剖料,手工刨木,其间还要换上不同的工具。家具制作使用到的工具根据用途分为上百种,光刨子就有长刨、短刨、圆角刨等十几种,锉有两分锉、三分锉、四分锉等二十几种。”李泓强告诉记者,那时候大半的时间都用在了锯木上,刚开始不适应,一天下来,连筷子都拿不稳。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每当师傅在制作家具时,李泓强就在旁边打下手,仔细观察师傅是如何制作的,自己再回去慢慢摸索。
  一般来说,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木工师傅需要三年的学习才能出师,但是李泓强通过勤学苦练,花了一年时间就成功出师了,并在之后的木工生涯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那时的木匠师傅比较受欢迎,一般是主户主家说要做哪几样家具,大概预算是多少,然后就是“请师随师”。
  “以前一套实木家具,如果是好木料,可以用上好多年,甚至传承几代人。”李泓强说,一般制作家具都是用柏树,制作柜、箱还会用到杉树,而且都是下半年去取材。
  因为春天是树木的生长期,那时候砍下的树木有树毒,不适合制作家具,而且,砍好的树木还不能直接锯成木枋,起码要放个一两年,等到干燥后再使用。所以木匠家门口总是叠满小山般的树木。
  传统家具鲜少用到铁钉,全靠榫卯实现斗榫合缝。晒干的木料,锯成木枋后,再刨平,然后伸墨放线,根据需要锯好木材,刨好面板,然后才是斗榫。
  “斗榫要求面板一头锉榫眼,另一头锯榫。而榫头厚度要正好比榫眼宽度小0.1-0.2毫米,这样刷上胶水后才正好让木头凹凸两部位严密扣合,天衣无缝。”李泓强告诉记者,斗榫看似简单,没有扎实的功底,根本无从下手。就算是老师傅,一张普通桌子,也要花上一两天。
  虽然当时的木工师傅在制作过程中是纯手工、全榫卯工艺,却分为粗木工和细木工。“以前房子多是木制建筑,负责房屋修建的是粗木工,而屋内的家具用品,包括大衣柜、大门柜、高低组合柜等婚嫁用家具,则找细木工。”李泓强说,他学习的就是家具的制作,以前叫“细木工”,现在被称为“室内装潢”。
  转型:老木匠大多已转型为装修师傅
  随着现代新式家具开始兴起,人们已经不请师傅到家里做家具了,因为镇上有了价廉物美的家具店。渐渐地,席梦思弹簧床取代了老式实木床,便于放电视机和音响的矮柜取代了原来的大组合柜,后来慢慢有了沙发、茶几、玻璃餐桌这些新式的、新材料一次成型的家具。在上世纪90年代初掀起了南下打工热,而李泓强也参与了。
  “当时台州一天的工钱是10元,宁波是30元/天,而找我们做家具的人却越来越少。”于是,22岁的他到了宁波的一家家具厂做家具师傅。
  在产业化的工厂里,木匠们不再需要通过打孔穿槽来镶木板了,因为有了统一规格的三夹板、密度板,可供自由裁剪,他们只需要在机器按规格刷好的板子面前,用射钉枪和胶水,把木板拼起来。
  “其实裁剪都不需要用锯,因为有了电锯。当然,板材是用木屑加工压制而成,自然也无法进行榫卯工艺。所以,传统老木匠的弹墨画线、锯榫斗卯这些手艺不但没意义,反而显得落伍。”李泓强说。
  直到几年后,在广州重新兴起红木家具。一夜之间,传统老木匠又成为了“香饽饽”。李泓强说,当时他们日夜加班也赶不上红木家具的销售速度。可没过几年,这阵风又刮过去了。“细木工”这一称呼便留在了历史长河中,随之出现的“室内装潢师”代替了原来的称号。
  在成品家具逐渐抢占市场后,李泓强开始转行从事室内装潢,学习如何吊顶、包门、做墙群、卧室固定柜等等。因为原有的斗榫工艺,他在学习过程中并没有碰到太大的问题。当他从广州回来,他已经是炙手可热的装修师傅了。
  随着农村建房装修的发展,此时的木匠师傅,大多已转型为装修师傅,没有转型的老师傅,也都放弃了原有的手艺,转投其他行业。
  “比起原先的斗榫工艺,装修的技术含量并没有那么高,反而是设计更考验师傅的水平。”李泓强说,通过观察房屋结构后,他们会按照业主的喜爱的风格进行设计,室内装潢师技术的好坏就体现在这,技术高超的可以在各种风格间切换自如。
  据了解,他们的设计灵感来自于多年的经验与自身的技术。有多年室内装潢经验的师傅在碰到之前没做过的样式时,只需到现场看过实物后,一眼就了解房间装修时用到何种材料,该如何实现这类风格,下次就会清楚该如何设计了。
  “我会经常阅读室内装潢的书籍,了解设计、配色和制作。现在有了电脑,查找资料更方便,不过我年纪大了,如何使用电脑还是女儿教的。”李泓强笑道。
  现状:室内装潢师傅工资可观,却青黄不接
  曾有业主找到李泓强,希望他能帮忙设计并装修房子。业主提出的要求里并没有什么困难之处,只是业主想在天花板上使用木窗格拷条,增添复古感。可是业主之前找的几位师傅都表示自己在这方面并不精通,几番辗转后,业主找到了李泓强。
  李泓强告诉记者,“拷条以前是运用在古窗上的,仅靠榫头相嵌,对于老手艺工匠难度并不大,但从未做过老手艺的人却无从下手。”
  当记者提出要去他工作的地方看一下时,李泓强提前给记者打了个“预防针”,表示他们工作的环境比较嘈杂。
  记者随他来到黄岩头陀镇新界村一间正在装修的落地房,只见房间内堆满了木板、电线以及木屑等杂物。在每个房间都走了一圈后,鞋子上就已经沾上厚厚的一层灰。
  有位师傅正在安装天花板,电钻触碰木板时发出刺耳的噪音就算关上门在楼道内都听得到,更不要说在室内了,时间长了简直令人崩溃。
  房间内飘扬的粉尘、油漆、涂料等装修材料的气味,加上说话必须加大分贝,记者仅仅在房间待了一会儿就觉得嗓子不舒服。
  “你们没做过的,肯定吃不了这个苦,我们干了这么多年,已经习惯了。耳朵、鼻子、眼睛,都习惯这个环境了。空气差、吵一点,都不会影响工作。”李泓强说。
  尽管常人看来,他们的收入不菲,但装修工人却越来越少,甚至面临着断档的风险。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包括室内装潢师傅李泓强在内,所有装修师傅的年龄大多在40岁以上,很少能见到80后、90后年轻人的面孔。 
  “现在干这行业的很少有40岁以下的。”李泓强告诉记者,以前工资是50元/天,现在翻了五倍,有些手艺好的师傅工资更高,但是愿意干这行业的人却不多。
  在李泓强看来,目前装修行业,技术主要靠师徒相授,一些有经验的师傅找不到徒弟,传授衣钵,而年纪大的装修工也因体力下降等原因逐渐退出装修行业,如果没有年轻人接力,装修工人怕是会越来越紧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