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岙村 首页
“教育供给侧改革,这事台州要多干”

天台中学校长郑志湖38年来坚持在教学第一线,除了对家乡的爱,更有对教育的热爱和坚守——

都说“人往高处走”,但在“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天台县,有一位固执的坚守者,放弃一个个更好的工作机会,38个春秋毅然坚守在至今仍是浙江省25个经济欠发达县之一的小县城,用点滴心血灌溉着故土的小幼苗,以自己的方式为家乡发展做贡献。

他,就是天台中学的校长郑志湖。郑校长一生醉心创新物理教学方法、改革学业评价体系,先后获得省特级教师、省功勋教师、省首批教育科研型校长、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只要家乡需要,我就一直坚守”

本来,郑志湖的人生或许是另一番模样:中师毕业留校,离开山村,在繁华都市里拼尽全力打拼,最后出人头地。

然而,1978年毕业后的郑志湖毅然选择回到贫困落后、闭塞偏远的高中母校——天台县南山中学,教授物理。“天台的教学资源短缺,师资力量薄弱,这里的孩子想得到好的教育,走出大山,十分不容易。”郑志湖说,一腔热情的他,希望通过自己微薄的力量帮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

虽然这是一所贫困偏远的农村学校,但并不影响郑志湖发光发热,实现自己的所有想法。每上完一节课,他就作总结反思,记录下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广泛涉猎大量书籍。

很快,他就在教学上崭露头角,所教学生的物理成绩平均分跃居全县第一,高考成绩甚至比全县平均分还高出28分。县城学校千方百计想挖他过去,但他依然选择留守。

积累两年的教学经验后,他大胆迈出了改革课堂教学的步子,研究如何让学生发现、探索和解决问题,“这种自主学习能力将使学生在今后的人生中受益匪浅”。

对物理教学的痴迷,使郑志湖哪怕在担任天台中学校长后,依然坚持每年任教高三物理课,同时担任物理竞赛辅导工作。

“在我看来,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核心,校长兼课既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发展的需要。”郑志湖说,校长不能只做泛泛的行政管理,必须努力做教学能手和科研能手。

事实上,郑志湖也一直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几十年来,他白天除了上课,还要处理大大小小的校务,晚上花三四个小时进行备课批改作业,然后再挤时间进行科研创新、编写著作。

明年,在教职岗位上坚守了38年的郑志湖校长就要退休了。省城多所高中早早地找到郑校长,希望他退休后可以到杭州发挥余热。

郑志湖对这些诚挚的邀请一一婉拒,“这个位置对我来说意味着一份责任、一份担当,只要家乡需要,我就一直坚守,绝不离开。”

“教学探索永无止境”

2012年秋,浙江省启动了深化普通高中课程的改革,明确要求普通高中开设职业技能类课程,并且比例不能少于10%。

擅长思考与研究的郑志湖敏感地意识到,普通高中引进职业技能类课程,是寻求办学特色的重大契机,也是育人模式突围的一个全新方向。

说干就干。在郑志湖校长的带领下,天台中学率先试水,与本地的银轮机械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合作,有机嫁接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为学生提供12门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

职业选修课一经开出,就受到学生的欢迎,原计划每门课程每个学期开一个班,最后开到了2个班,原本打算实施三个学期的项目研究,也延长了一个学期。

“我们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参加选秀的学生尽管要花不少时间在传统的读书和复习以外的事上,他们的学业成绩却神速提高。”郑志湖说,其中有一半学生在填报志愿时选择了机械类、电气与自动化类等专业。这个案例,被中国教育界称为“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实践”。他说:“教育供给侧改革,这事台州要多干。”

当然,郑校长在教育、教学管理上的改革成果远不止如此。从1995年出任天台中学校起,他始终坚持以课题为依托,推动传统育人模式革新。他的“以学论教”的教学过程发展性评价、基于“以学论教”教师评价新模式和学校管理发展性评价,组成了天台中学的“三位一体”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爱妻患重病不离不弃,生活工作两不误

2008年,郑志湖校长的爱人被查出患上运动型神经元损伤,即通常所称的“渐冻症”,双腿肌肉逐渐萎缩,生活无法自理。

“我们有两个女儿,这么多年,家里的琐事、女儿的教育问题都是我爱人一个人料理,十分不容易。”郑志湖说,无论他在工作中取得多大的成绩和荣誉,都离不开妻子的无私奉献。

为了不耽误学校工作,郑志湖将妻子安排在学校的休息室,悉心照顾了两年。随着妻子病情的加重,出现呼吸困难,郑志湖将妻子转到天台县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从此,他开始了“医院——学校”的生活方式。

无论生活给了郑志湖多少辛酸,他在师生面前始终面带微笑、保持从容,有条不紊地完成手上的每件事。

(转自中国台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