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机继续浏览本文,也可以分享给你的联系人。
邵阳新闻在线讯(通讯员 李忠华 谭贤超)10月17日早上8时左右,在北塔区田江小学,笔者见到一对特殊的母女——母亲用单薄的身体,充当患严重脑瘫、上六年级的女儿何阳阳的“双脚”。8年来,她日复一日、风雨无阻地花30分钟用自行车推着女儿行走在学校与家之间。她,就是孩子们口中的“最美妈妈”刘香军。
阳阳是北塔区原田江乡(现为状元洲街道办)谷洲村人,父亲何汉武、母亲刘香军是普通农民。2003年7月,阳阳7个月早产,出生时仅1.4公斤,因宫内缺氧造成严重脑瘫,既坐不稳、站不直,也不会走路,只能结巴着说三四句话,更谈不上生活自理。13年来,刘香军一家用无私的爱,为饱受病魔折磨的脑瘫女儿阳阳点亮希望。
不幸:抹着泪水面对
“不说别的,孩子每晚睡不安稳,躺在床上睁着眼睛,手脚乱动,我们难得睡个好觉,常常心力交瘁。”13年来,为了照顾好阳阳,何汉武、刘香军受尽了苦。
从确诊时起,刘香军夫妇就踏上了漫漫的治疗之路。一个月做2次针灸与理疗,每天做3次护理按摩,每次半小时,近5000个日日夜夜,15000次护理按摩…… 2008年9月,刘香军听说在山东烟台某医院治疗脑瘫儿童效果好。第二天,一家三口冒雨赶往烟台,怕路上不方便去厕所,刘香军给阳阳穿了两层尿不湿。可是,半路孩子还是尿湿了裤子,浸得双脚冰凉。刘香军心疼不已,她掀开了自己的衣服,把阳阳的双脚放在自己的肚子上,一路暖到了烟台。那次,刘香军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花3.6万元为阳阳治疗,买了一双帮助脑瘫儿童走路的“矫正鞋”,并忍痛让阳阳挤压着脚穿了100多天。因为阳阳的病情严重,这次治疗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夫妇俩一路哽咽着回到家,便有好心人劝他们趁早把孩子送到福利院去,他们却坚持道:“女儿是自己的骨肉,只要我们有口气,就会照顾她一辈子。”
13年来,为了这个家,何汉武曾七天七夜加班加点干活,在市内外工地上,常常半个月才能回家一次。全家六口人住在两层简陋红砖房里。但刘香军欣慰的是,阳阳的脖子挺起来了,脸红扑扑的,见人就会露出笑容。
艰辛:背着女儿求医上学
为了让孩子好好活下去,刘香军夫妇永不言弃。3岁多时,她每天让阳阳看着自己的口型,一个字一个字教阳阳艰难地发音。刘香军夫妇在家门口焊接了一个铁双杠,每天手把手教阳阳抬腿、压腿、走路。8年来,2公里远的求学路上,刘香军从背着阳阳上学,换成了推自行车带阳阳上学。刘香军说,去学校的路常人只需要走10来分钟,可女儿要在我的搀扶下走30多分钟,还得时刻陪伴着她,她是一步都离不了……
阳阳从小很懂事,从来不给爸妈增添过多的麻烦。一次在学校,刘香军发现阳阳一整天都不喝水,饭也吃得少,学校发的牛奶也不喝,以为她浪费粮食,就问她。谁知阳阳的回答,让刘香军的泪水止不住流:“我吃多了、喝多了,就要去很多次厕所,万一摔倒了,又会麻烦妈妈。”刘香军紧紧抱着阳阳,对未来充满了信心。“我要好好活着,哪怕女儿只能再活10年,我就给她再当十年拐杖!”
如今,刘香军夫妇仍然不放弃,到处打听,有新的方法就去尝试。他们的寻医之路越走越远,先后到了江西、河南、山东。
期盼:爱心汇聚托起希望
无助、困顿、忧愁与痛苦,刘香军夫妇得到了社会的理解、倾听与分担。考虑到其家庭实际,区残联将阳阳纳入救助康复对象,还送去了重度残疾人补助金;办事处、村为阳阳办了低保,并酌情报销了部分治疗费。
刘香军夫妇最近听说某正规医院治疗脑瘫儿童效果好,医院专家提醒患者必须在16岁前医治,否则无力回天了。无奈之下,刘香军夫妇向亲友及社会好心人士发出求助。他们告诉笔者,这次,他们将会再尽全力为孩子治病。“感谢所有好心人,为孩子带来了希望。”他们充满希冀和感激。
转载:邵阳新闻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