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村 首页
带你见识世界上威力最大的火炮:不被炸死也被震昏!

口径800毫米的巨炮轰击,是个什么体会?

你最好不要体会。你也没有机会了。这个战争史上超级大家伙很快就被战争的实践所淘汰。为什么呢?请看本文。

所谓臼炮,是中国叫法,因其貌态短粗,外形类似过去的石臼,因此在汉语中被称为“臼炮”。它其实是一种炮身短、射角大、初速低、高弧线弹道的滑膛火炮,弹丸威力巨大,被用于破坏坚固工事。

臼炮最初出现于13世纪,发射石弹。中国明清时的将军炮有很多为臼炮,如明朝洪武十年(1377)铸造的一种大口径轰城铁炮,口径210毫米,全长100厘米,炮的两侧还有耳轴,用于调整火炮的射击角度。炮身铸有“大明洪武十年丁巳季月吉日平造”铭文。

到了德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兴起的时候,最初从小小铁匠铺起家的老克虏伯察觉到钢对国家意味着什么,以及炮给世界带来了什么,他创造出了“罐钢”,又用这种性能极好的钢造出了优良的后膛钢炮,于是他的大炮名扬四海。

1871年,去欧洲考察“洋务”的李鸿章一口气向克虏伯公司买下300余门各种口径的大炮。据不完全统计,甲午战前中国购进了两千门左右的克虏伯大炮,战后至1911年也有两千多门,总数在四千上下。它们一部分被日本人炸沉于海底,一部分成为军阀混战中的绞肉机。

臼炮,是克虏伯公司的奇葩怪胎炮种。

在一百年前的1914年8月3日,德国向法国宣战,但先打的是比利时。

比利时烈日城正处在亚丁森林的狭窄缺口处,必须打通烈日城,才能南下法国。于是,德军10万之众、200多门火炮,迅速压向比利时境内的天险莫兹河。

如果德军冲过莫兹河,那么通向法国的道路就一马平川了。

烈日市的两次世界大战纪念碑。

比利时夹在德法两个强国之间,是个有警惕性的小国,早已斥巨资修建了要塞防御体系。

这条防线建在莫兹河西岸的一个陡坡之上,比河岸高出100余米,莫兹河正好成为天然的护城壕。沿河岸30公里共修筑12座炮台,呈放射状环绕着烈日城,构成了一道相互呼应的扇形火力网。每座炮台都由钢筋混凝土整体浇铸而成,炮台的所有兵器和人员都隐藏于地下,只露出锥形的顶部。

每座炮台配有120毫米要塞炮和210毫米榴弹炮各8门,另有400余门火炮和大量的轻重机枪。所有的炮塔都用钢甲防护,可作360度角旋转和自动升降。

德军的200门火炮与烈日要塞对轰。登时,莫兹河两岸炮声隆隆,硝烟弥漫。而比利时守军早就对炮台周围的地形进行了精密的测量,德军的野战阵地早在其炮兵标尺范围内。结果比利时军队的大炮射击极为准确,给德军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炮战不灵,就玩偷袭。8月4日夜,天降大雨,数万德军在夜幕和风雨的掩护下悄悄摸向各个炮台。突然,从山上射出了雪亮的探照灯光束,将一个个落汤鸡般的德军全部暴露在旷野里。炮台上的速射炮发出了怒吼,轻重机枪也一齐开火,德军四面挨打,伤亡惨重。

整个西线的德军出师不利, 德军总参谋部接战报后大为震惊。

于是,一种新的攻城利器开始紧急登场“救火”。

8月12日,人类战争史上未见的大家伙终于到来,原来,这是一种巨型臼炮,专打坚硬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号称是针对要塞的“开罐头器”。

这个“大炮王”在1909年研制成功,并以克虏伯军火帝国的第三代当家人贝尔莎·克虏伯(Bertha Krupp)的名字命名,称为“大贝尔莎”(Dicke Bertha)。而这个雄壮的名字一度成为德国重型火炮的代名词。

该炮长7 米,炮口直径420 毫米,炮身连同炮车重达120 吨,为了将它运到前线,先要用火车运到铁路线尽头,再铺设专门的公路,然后用36匹健马连拖带拽地拉到烈日附近德军阵地。它能将近1 吨重的炮弹发射至14.5 千米之外的目标,需要283名炮手像工蚁一样一起忙活才玩得转。

这天下午18时30分,“大贝尔塔”向烈日城最坚固的庞蒂堡炮台首先发炮。炮手们填好炮弹,又退到离巨炮300米外的防护壕内,炮手们俯伏在地上,以棉垫料护卫他们的眼睛、耳朵和嘴,才敢电控点火发炮。

只听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吼,一颗巨型炮弹直冲上3900米的高空,足足飞了60多秒,然后呈抛物线状落在炮台前1000米的地方。立时,地面被炸出了一个几十米见方的大坑,沙尘溅得直冲云天。附近人群无论是敌是友、是军是民、是攻防的还是看热闹的,尽都前倒后仰,周遭简直是地动山摇,宛如发生了大地震,附近的玻璃窗全部震碎。“大贝尔塔”巨炮惊人的威力,何止是令比利时守军心惊胆裂,连进攻的德军都震得快要灵魂出窍了。

当年的烈日要塞,今天的美丽公园。郭继卫 摄

“大贝尔塔”慢吞吞地接连发射(一小时也就能打几发),终于,第8发炮弹正中炮台顶盖。一时间,钢筋水泥、残肢断体、枪炮物资四处飞溅,火光映红了半个天空。

当一切沉寂下来后,偌大的炮台已化为一片瓦砾废墟。

令人诧异的是,一动不动的比军指挥官勒芒没有被炸死,而是被震昏了。

过了老半天,勒芒醒了过来,他向德军交出军刀,惊魂未定地说:“我去,你们用了什么魔鬼武器?我可属于在丧失知觉后被俘的哈,请你们务必在报告中说明这一点。”

德军指挥官遥指巨炮,将军刀还给他:“这不怪你!你的军人荣誉还在,军刀你保留吧!”心想你缺心眼吧,这玩意儿还有什么用呢?

烈日之战是德军臼炮的唯一一次胜利。


二战时,纳粹德国的600毫米卡尔臼炮。

从中我们可以想象到攻打烈日的“大贝尔塔”的样子。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纳粹德国制造了许多骇人听闻的超级大炮,如口径600毫米“卡尔”臼炮,还有800毫米的“古斯塔夫”(多拉大炮),甚至炮管的维护要人直接钻进去。无论是在“马其诺”防线还是对苏军的进攻,它们最后都成为赠送给对手的一堆报废的优质钢铁。

反而是口径偏小、射速更快、灵活机动的炮种适用至今。而臼炮的一个变种亲戚——小口径、方便携带的迫击炮后来发展为陆军常用利器。

这也说明了一个道理:

要塞巍峨,挡住的只是不想来的人;

巨炮凶猛,炸死的只是等你打的兵。